2022年读书记013:深究其里

——《生存的十二条法则》乔登.彼得森


一本竖版繁体书,辗转二手书店买到的。买到后,睡前读起来些许费劲,迟迟没有进展,放在床头。假期得空,欣然读来,有种去年寒假读《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同样的狂喜。

这本书是丁师在讲课时提到的一本书。当时闪念而过:生命之生存底线到底需要坚守的原则为何?很好奇,也很期待。


监考回家,恰逢女儿高烧。趁此梳理,让思路回归清晰,让行动在认知中得以贯穿。

12条人之生存法则,初读起来不免得轻飘飘的。然而,恰如近日听朱爱朝老师讲座中提到:凡事唯有做起来,才能真正触摸其中的意义。当身心贯通不起来时,身体的行动无法自主自觉,到底为何?有没有想过,我们明明知道的很多坏习惯不好,却为何奉为圭臬,无法改变呢?当我们一切无法深究其理时,也就无法在此明其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读这本书的感觉,仿佛揭开意识的封布,看清内在的肌理,身心贯通。一本西方著作,贯穿着东方色彩。(不得不说部分zhengzhi观点并非赞同,只能说取其精华吧。)

rule1  站直,抬头挺胸。

从龙虾谈起,揭露生物界的真相。自然界的本质在于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甚至于按时起床,丰富早餐这样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真相。常规即是一种秩序的坚持,对抗的是混乱的焦虑与不安。抬头挺胸代表、引发、要求在抽象层次挺身对抗,主动承担,积极回应。从混乱和秩序的角度看,抬头挺胸也是开创新的秩序的前提准备。

小小的一个身体姿态,影响的是身心的一个潜意识、无意识的选择。 抬头挺胸,就是积极的回应。从这个角度看待锻炼、看待自律的坚持,是从身体的角度塑造生命的可能性吧。中国传统讲求“修身”,此中的“身”就是身体。身体的密码里潜藏着身心的相互作用。野蛮其体魄,方有其韧性与毅力。

rule2 善待自己,就像善待任何你有责任帮助的人。

这个法则之初,以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提出来的:你为什么就是不肯吃药?推而广之,就是为何你明明知道这是坏习惯,为何依然不改?为此,提出了秩序与混乱的概念。作者提到:混乱是童话故事和古典神话中的冥界地府,是我们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时的位置,不知自己在做什么时的举动。总之,混乱是我们既不知道也不明白的事物和情况。当然,混乱也是自由,令人敬畏的自由。混乱是匹诺曹成为真正孩子前的无知,也是肆意妄为的自由。

作者提到《木偶奇遇记》里的深意:混乱就是海底深处,匹诺曹会航行至此,从大鲸鱼的肚子里救出的父亲。如果小木偶想要变成真正的孩子,如果想脱离欺骗、假装、伤害、放纵享乐的诱惑和极权的压制,想成为世界真正的存者,那么,深入黑暗的拯救之旅就是他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同样,我们想要走出混乱,必得经受这样的艰巨,而本能自然是逃避、躲闪,如同匹诺曹一样被轻易诱骗。


我们需要让自己知道自己知道一切的是人类永远住在秩序里,被混乱围绕,这才是真相。我们能具体感觉到混乱潜伏在一切熟悉的事物之下,如此这样,我们才能看得懂《木偶奇遇记》、《睡美人》、《狮子王》。而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彼此臻于平衡:一脚稳稳踏在秩序和安定里,另一只脚深深踩进混乱、可能性、成长和冒险之中。重要的是我们能看到两者共存共生,甚至可以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书中提到:当生命忽然揭露其激烈、扣人心弦、饶富意义的特质,当你全神贯注于正在做的事而没有注意到时光流逝,就是在那个时空里,你正位于秩序和混乱的交界。在另一本书《心流》此被称之为flow——心流。

何为心流,也许就是在放下目的那一刻的全情投入。放下混乱里的焦虑,也放下秩序里的控制。而在此之前,我们必得在尊重混乱之自由的前提下,发挥秩序里的控制。这一点,作者在后来的“rule 5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们的事”里谈得更透彻。我理解的是,当我们们拒绝承担责任时,我们就不愿意为此经受一切,如此教育的结果就是孩子在所谓混乱中建立不出属于自己的边界。作者说,三岁以前的儿童成长最初探索的边界感便就是心智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也是从混乱走向秩序的过程,越早建立越轻松有效。三岁前如果没有建立起来,孩子也会因为随之而来的同伴的排挤而收效甚微,以至于处于生命存在低值。书中提到:若是没有这样的纠正,孩子就不会经历组织和调节行动的辛苦历程,而这些历程是为了让这些行动在孩子的心灵中以及更广阔的社交世界中和平共存。而整理心智并非易事,需要的是父母为此的承担与付出。而当父母未曾认清这一切时,往往选择归咎于自由的尊重、混乱的放任。


很意外的一点是,在这本书中的多处用儿童文学经典做譬喻,将童话故事与无意识世界做隐喻。我不禁在想,童话之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也许并非语言的浸润、想象的激发那么简单,从意识与无意识的角度,也许童话就是这个世界的一种隐喻,而故事的底层文学逻辑在不经意中成为每个儿童内心深处的价值密码。从这个角度看待儿童文学经典,儿童的经典之所以经典并非表面所看的故事的力量,而在于故事背后的隐喻里拥有着文学的谜面。恰如丁师所言“文学里有着人生的密码。”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的“细节之美”的千丝万缕的因果联系之下的更为细腻、更为深刻的真相。 

这是我们的潜意识、无意识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掩盖在意识的“欺骗、虚伪”之下的更真实的世界。尽管并未知道到底为何,但持有的一份开放去拥抱未知,欣欣然。那么,就真诚地关心和体贴别人,用那份主动发出的善意与美好消融掉生命里那些所谓的“邪恶”的“混乱”。

rule3  结交希望你变得更好的朋友。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或拒绝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所选择的新朋友往往真实以前就出过问题的那种类型。因为这些人觉得自己配不上较好的同伴,所以不会去找这样的人。这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命运所致,一部分是无能为力,还有一部分就是不愿意学习,拒绝学习,有动机地拒绝学习。

为何不能拯救?这样的行为的真相仅仅是让别人注意到我们的同情与善意,或者说某种优越感,而非真心与诚意。而对方之所以不愿意选择付出更多以获得真正的改善。那是因为大声呼救的人不会一千次做出更轻松的决定,宁愿接受毫无意义又日渐加剧的苦痛,只因为那比负起真正的责任要更容易。在帮助一个人之前,应该先看出这个人为何陷入了麻烦?

与那些对自己有害的人来往,不是因为这样对自己比较好,而是因为这样比较轻松,仿佛彼此之间被无形的东西捆绑在一起。

失败很好理解,邪恶很简单,失败很容易。不承担责任比较轻松;不思考、不做事、不在乎,都比较轻松。把今天需要完成的事拖到明天、后天,几个月,几年后都淹没在今天不费力气的享乐中,也比较轻松。

想要帮助对方摆脱困境,或许应该先要清楚确定对方是否想要接受帮助(主观能动的意愿)。我们不可能说服别人变得更好,但渴望改善却是进步的前提。所以,太多时候的逃避并非其他,只是因为拒绝承担责任,只是因为承担责任很难。

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人是好事,并非自私。当有勇气渴望向上提升自我时,就会揭露现今的不足和未来的希望,然后此时的自己会搅动别人的灵魂深处。状况良好的人是一种理想,我们需要力量和胆识,才能站在这种人身旁。要谦卑,要勇敢,运用判断,并保护自己,以此远离无关紧要的同情与怜悯。

rule4 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今天的别人比。

成长可能是最重要的胜利形式。

“应该”是我的责任,我必须付诸实践。

无法逃避,指得面对,对于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真诚且谦逊地向自己提问:我想知道,有没有什么是你愿意做的,我会非常感激你的帮助。跟自己协商,试着倾听。和自己的另一部分手牵手,试着从黑暗世界的缝隙和角落唤回自己那些被遗忘的部分。——这样方式正在帮助我们学会看见,而瞄准的目标就决定自己能看见什么。因为瞄准的目标就决定能看见什么。

看见的真相。人生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自己。人们因为自己的欲望而盲目,也无法看到事物真实的状态,因此我们忽略太多,以至于大量的可能性尚未被注意到。如果生活不尽如人意,那么有所不足的或许是目前的知识,而不是生活本身。或许需要认真地重新调整价值结构。或者是自己拼命想要的东西阻挡我们看到更多可能性,欲望抓得太紧,以至于无视别的东西,甚至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只看到自己瞄准的目标,世界其余的一切都被掩盖掉。

对于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欲望,然后明确表达出来,决定优先级,让我们的欲望变得清晰成熟,甚至相互合作,也与别人的欲望,与世界相互合作。

我们必须了解自己,但我们未必真的了解自己,因为我们都太复杂了。我们只能借由观察自己的行事,才能找出自己真正相信什么。不要思考,要留神。把心思放在四周,包括实质上和心理上。留意哪些事让你烦恼或担忧,令你无法自在生活。试着问自己:有什么困难困扰着我?是我能处理的吗?我真的愿意处理吗?如此这样诚实地问自己:需要什么才有动力去做这样的事情,然后听从自己的回答。

每天坚持这样做,坚持一阵子。因为这是在探索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要想解决自己特定的问题,必须为自己量身打造正确的方法。专注于今天可以有为的事情,彻底又恰当地投入眼前的事情。而在此之前,需要下定决心让自己的内在发出亮光。

rule5 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们的事

太多时间,轮乱局面的产生源自于我们未曾细心去想过。

rule6 批评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间。

rule7 做有意义的事,不要便宜行事。

rule8 说实话,或至少不要说谎。

rule9 假设你聆听的对象,可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rule10 说话要精准

rule11 孩子玩滑板时,不要干扰他们。

rule12 在路上遇到猫,就摸一摸。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年读书记013:深究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