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各流派对强迫症病因介绍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其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多维度的。目前的医学和心理学模式更多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角度来探讨强迫症的起因,较为有影响力的学说包括: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流派、人本主义等,这些都是西方主流的心理学流派。与之相对应的是来自亚洲的一些观点,比如日本的森田疗法学说、中国的认识领悟疗法(钟有彬)以及佛道思想。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上述流派的主要观点。
[if !supportLists]1、[endif]精神分析流派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他不仅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格理论而且第一个提出了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体系,后世基于其对人类的卓越贡献把他和爱因斯坦、马克思并称为“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在谈及强迫症的发病原因的时候,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其一,强迫症起源于性心理发展的肛门期。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于肛门区域,儿童可以通过排便或玩弄自己的粪便而体验到快乐。如果这个时期的儿童不能被父母正确地对待,人格就会残留恐惧、内疚、蔑视的痕迹,导致成人强迫、尖酸、刻薄。其二,自我防御机制在症状的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谓的自我防御机制用佛洛依德的话来说就是“自我在解决那些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冲突时所使用的全部策略的总称”。防御机制的目的在于摆脱不快和焦虑,控制过度的冲动行为的情感和本能的欲望,以换取内在精神和外界环境的平衡。无论是健康人还是心理障碍患者都在无意识地运用各种防御机制,而是否过分运用或运用不当则会成为是否产生症状的分水岭。一些学者认为,与强迫症相关的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离、替代、反向形成以及消退(Garson , et al ,1996)。
[if !supportLists]2、[endif]行为主义学派观点。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世纪主要的心理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以及多拉德和米勒。“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是行为主义者所尊奉的信条。与强调研究意识领域的构造主义不同的,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观察的具体事件,即行为。同时行为主义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研究方法,这曾为心理学走向科学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谈及心理障碍产生的时候,行为主义主要观点如下:一、华生曾经用小埃尔伯特与白鼠的实验证明了异常行为是经由条件反射而习得的。即最开始的时候小埃尔伯特与白鼠玩耍并不会感到害怕,但是以后每次白鼠出现时,便会产生一声巨响,几次尝试之后,即便没有巨响出现,埃尔伯特见到老鼠也会产生恐惧感。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中性事物(如想法和意向)与能够引起焦虑或恐惧的刺激同时出现以后,那么这些想法和意向就有了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能力。二、斯金纳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提出了强化的概念。强化即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或是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的现象。斯金纳认为,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例如,部分强迫行为患者往往具有令人恐惧的思维和念头,为了缓解痛苦,患者可能会采取一些仪式化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因为暂时性缓解了内心的焦虑感而被强化,从而反复出现,形成了强迫行为。三、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不仅正常行为是习得的,异常行为也是习得的。例如,有些人存在洁癖的倾向和童年父母的管教结果有关。年幼的孩子如果出现清洁的表现,就会得到父母的赞扬和鼓励,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赞扬,孩子就可能进一步增加清洁行为出现的频率,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强迫性行为。
[if !supportLists]3、[endif]认知流派观点。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浪潮。与行为主义不同,认知理论把个体看成是一种信息加工者,他们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诸如编码、存储和操作的过程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更关键的影响。例如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阿尔伯特.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事件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于事件本身。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ABC理论,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如看法、解释、评价,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因而在治疗中,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只要把认知调整过来,情绪和行为症状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有些学者认为,强迫症状和患者自身的信念系统有密切的关联,诸如绝对化思考方式、过强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完美主义的要求以及夸大危险的想法。这些不合理的认知信念一旦与外界不良刺激相结合,就有可能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以及强迫症状。
[if !supportLists]4、[endif]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浪潮”,起初发端于美国,后来影响到世界各地。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马斯洛因其“需要层次理论”而闻名于世,罗杰斯则因其开创的“以人为中心疗法”而享誉世界。由于罗杰斯对心理咨询以及心理障碍研究颇多,所以这里主要介绍他的观点。罗杰斯认为,大多数父母总是表扬孩子的好行为,对这部分的行为给于积极关注;父母不表扬不良的行为,不给与积极关注。孩子就会知道父母的积极关注是有条件的,需要做一些事情才可以得到,如果做另一些事情就得不到这种关注,这就形成了价值的条件。当价值的条件被孩子内化,就会成为他们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它可以指导儿童的行为。罗杰斯认为所有的心理障碍都来自于自我概念和经验间的不一致。当某个经验与自我概念不一致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感。一般通过防御过程,他能够成功地掩盖这种不一致,焦虑会降低或消失,只有当他的防御手段失败的时候,才会出现烦恼和紊乱,出现各种神经症的症状。
[if !supportLists]5、[endif]森田疗法的观点。
当欧洲的弗洛伊德正在竭力推广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时候,处于亚洲日本的森田正马(1874—1938)也在悄然酝酿自己的神经症(当时称为神经质症)理论体系。由于森田疗法是一种治疗强迫症的特效疗法,笔者的咨询取向主要为森田疗法,所以该书的立意会以森田疗法为主,在以后的篇幅中将着重介绍,这里先简单概述之。我们认为森田疗法主要解释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我们怎么了?”即,我们因何患上神经症。森田正马教授认为神经质症出现是以疑病素质为基础,而症状的发展与精神交互作用有密切的关系,症状给患者带来苦恼的根源则与思想矛盾造成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有关。其二,“我们怎么办?”即,我们应该如何走出神经症。森田疗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策略及实践原则,如不问过去,活在当下;不问症状,注重行动;在生活中治疗,在生活中改变;陶冶性情,扬长避短。
[if !supportLists]6、[endif]认知领悟疗法观点。
认知领悟疗法是由我国著名精神科医生钟友彬先生在精神分析疗法的基础之上发展出的一套疗法体系。在经典精神分析的框架体系中,起治疗作用的是“领悟”。弗洛伊德认为,病人当前的症状根源于早年的人生经历。幼年的某些未解决的心理创伤被压抑到无意识中从而形成症结。所谓的精神分析治疗,根本上来说是让患者的潜意识意识化,即让被压抑的东西被看见,让它遇见阳光。钟友彬先生认为,领悟的关键在于相信,也就是说,领悟的内容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事人相信它。在谈及强迫症的发病机制的时候,老先生认为,强迫症的根源在于早年的心理创伤,这些创伤虽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而被当事人所遗忘,但不是真正的消失。在成年以后在一定的契机下,这些心理创伤会再次出现,当事人会无意识地运用这种幼稚的方式来排除自己内在的恐惧和焦虑感,这个时候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强迫症状(钟友彬,1999)。
[if !supportLists]7、[endif]中国传统佛道思想的观点。
虽然中国传统的佛道思想不在科学心理的范畴之内,但是一方面中国的佛道思想对人性有深刻的解读,这就导致对一些心理障碍和人生的困惑有很好的调适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兴起,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尊称和热爱。作为中国人,如果能够从自己的优秀文明中汲取精神的养分,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道家有一个核心的思想即“无为”,它是指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自然的本性去发展。强迫症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希望通过主观意志去控制客观自然。譬如某些患者自认为可以寻找到一种方法来消除自己的焦虑感受;一位学生主观觉得自己上课的时候可以百分之百不走神,这些都是违背规律的表现。佛家认为人的执着心乃是痛苦的根源所在,一旦对某个对象产生了执着,那么他就会变得患得患失,焦虑不安。佛家提倡“无常”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患者的痛苦来源于他主观觉得一些焦虑和念头会一直存在,所以会想尽办法去解决,然而反复解决恰恰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焦虑感。
[if !supportLists]8、[endif]生物学观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强迫症的生物学因素有了更多的认识。近年来研究的焦点主要放在遗传、脑影像学以及生化机制上面。在日常的咨询中我们涉及较多的是生化机制,所以这里重点介绍之。生化研究主要集中在5-羟色胺(5-HT)上,有研究者推测强迫症的发生与5-HT能低下相关。但是另有研究者认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5-HT活性的过高。总而言之,仅仅用5-HT假说还无法解释强迫症的复杂发病机制。❶
❶钱铭怡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223
第五节对各流派的思考
关于各个流派对于强迫症发病机制的介绍,我们梳理了如下观点,供大家参考。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强迫症是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心理障碍,虽然各个流派的观点都可以自圆其说,但是还没有哪一个理论可以给出完美的解释。可能在某一个当事人身上,用某一个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其患病缘由,但是在另一位当事人身上却无法解释。这就需要我们咨询师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不同来访者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当事人。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每个流派都有优势,但也有不足,要实事求是,不带分别心地去观察和理解每一个流派。例如精神分析是目前最完整、最庞大的人格理论,它是我们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的有利工具,但是其治疗疗程一般比较长,很容易造成当事人的经济负担;行为主义疗法注重当事人行为上的转变,强调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塑造作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它忽视了认知过程的重要意义,并且把人类简单地等同于动物的设想也是不合理的。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虽然各种疗法技术本质上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但是不同的疗法却有不同的适应症。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就特别适合抑郁症的治疗,该取向的治疗师将改变信念、态度和习惯性思维模式看成是当事人产生改变的关键,一旦错误的信念被修改,患者的抑郁症状就会逐步瓦解。强迫症就特别适合于森田疗法,该疗法的提出是森田正马教授结合自己的患病体验而总结出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森田疗法就是为神经症患者量身定制的一种疗法。
[if !supportLists]第四,[endif]强迫症归根到底还是心理层面的因素导致的,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在这里依然适用。有些病友在这里存有疑惑,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强迫症是否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可以肯定地说,不是。单单从神经症的定义来看,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许又新,1992)。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讲,倘若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那么你患的根本就不是强迫症。其二,强迫症是否由于大脑病变或者神经递质的失衡引起的。如前所述,强迫症患者不存在任何器质性的病变,当然也就不存在大脑的病变,这个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而有些人认为神经递质的失衡导致了强迫症状的产生,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这就如同人紧张害怕的时候手心会冒冷汗一样,冒冷汗只是紧张害怕带来的结果。同样的道理,持久的心理冲突和焦虑恐惧感才是原因,而神经递质的失衡只是结果。
[if !supportLists]第五,[endif]虽然强迫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我们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观察梳理出一条较为合理的发病机制。强迫症是由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格的缺陷和不足是诱发症状的基础,早年的心理创伤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患者的完美主义要求、过高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绝对化的思考方式等是主要的认知因素;患者主观上认为念头和情绪是异常的,继而沉迷其中或者想要排斥则可能是症状产生和恶化的根本原因。
第六节强迫症相关障碍介绍
由于强迫症有时会与焦虑症、恐惧症、躯体症状等其它神经症存在共病的现象,又由于强迫症和这些心理障碍的发病机制较为接近,在改变上也可以参照强迫症的治疗方案来进行,所以我们在这里介绍与强迫症相关的部分心理障碍。
[if !supportLists]1、[endif]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可以分为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惊恐发作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被定义为,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患者的症状与现实生活似乎有些联系,然而其忧虑的程度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是极不相称的,焦虑的内容没有中心主题,具有漂浮不定的特征。
[if !supportLists]2、[endif]恐惧症
恐惧症有时又称恐怖症,是指对于特点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恐惧症主要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殊恐惧症。在日常的咨询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是社交恐惧症,它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if !supportLists]3、[endif]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是指由于心理冲突或者焦虑情绪所导致个体躯体上的不适甚至痛苦的一类神经症,比如头昏头痛、心悸、胃部反酸恶心、皮肤瘙痒麻木感等等。躯体症状找不到任何器质性的病变,各种难受的感觉通常由心理因素所引发。
4、疑病症
疑病症是最常见的躯体形式障碍之一,它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者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疑病症的核心表现是患者对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疾病的可能性的担心和忧虑,面对各种医学检查结果和医生对疾病的反复解释,仍不能消除患者固有的疑病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