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音乐与我

题为音乐与我,就写一写我对音乐的了解,和我最熟悉的音乐。

音乐与我;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一种抒发,人们把各种情感融入进这空气的震动之中,传入人们的耳中,在人们的脑中引起种种的触发,有纯音乐的,由歌曲形式的;纯音乐的通过过各种乐器生发出来,而歌曲除了纯音乐之外,还加上了人的声音,这音调高高低低,声调起起伏伏,音速或缓或急,富有节奏的声响便构成了音乐。

孔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孔子对于音乐,是颇有造诣的,他会鼓瑟,会弹琴,会唱歌,会作曲,曾向苌弘学习古乐,曾向师襄学习弹琴,他说:“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他对于音乐的喜爱曾达到这样一种近乎痴迷的境界,在他的思想学说里难免就会渗入种种对于音乐的主张和评价。他主张音乐应该“尽善尽美”,要把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的美感毫无保留,淋漓尽致的挥发出来,以教化百姓与民众,以引导人来形成高雅的生活情趣与高扬的艺术情操,无论是阳春白雪式的富丽典雅,还是下里巴人式的通俗流行,都应为教化民众,兴盛礼乐制度而服务。音乐里不能离开诗歌,如果说纯音乐更像是一种出自自然的音符,那么歌曲就像是一种出自情感的乐章,孔子删定《诗三百》,也是为了弘扬礼乐文化,《诗经》是从民间采集的民歌以及贵族的祭祀歌曲的合集,其中就流露出人们对于种种美好感情的抒发与寄托,所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者;其中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所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者;其中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种种记载,所言“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者,等等诸多方面,“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今天的歌曲恐怕也不出此范围,我们今天的音乐,是一种审美,是一种感情的升华,以抒怀,以表情,以达意。音乐之美,美在创设出一种绝美的意境,令人沉浸其中,醉而忘忧,乐而忘返;意动之时情舒畅,情畅之时心飞扬!

之所以说孔子,是因为孔子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太过于深远,哪怕新文化运动高喊打倒孔家店,把孔夫子打得千疮百孔,孔子的生命力依然顽强的令人难以想象;及至今日我们或许在口头上已经不再称颂孔孟,然而扪心自问,孔孟从未远去,但凡有传统的地方就有孔孟的身影;即使伴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传统似乎渐渐消弭,所谓西风压倒东风,然而从深处观去,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都隐藏着孔孟的印记,我们或意识得到,或意识不到。有些东西仿佛逐渐式微,就好像盛开的花朵逐渐开败;然而花朵开败之后,却又凝结出种子;虽掉落在泥土之中,不再那么引人注目,然而这种子渐渐地吸取着新的养分,默默地积蓄着重生的能量,只待条件适宜,就破土而出,长出新的芽,发出新的根,最终,又要开出新的娇艳欲滴的花,甚至更加地芬芳,更加地迷人,整个人类世界都要为之倾倒。这是客观的规律,要由现实去验证;而这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音乐离不开文化,或者说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载体,音乐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文化上兴盛起来,音乐才能够取得真正的长足发展。真正的音乐,是无言而胜有言的,高山流水者,是也;曲高和寡者,是也;众,不必知我,唯有吾知吾,唯有我是我;这,是音乐的境界。何必万人知,何必万人晓,何必万人听,何必万人倾?一人一曲心独醉,一人一歌心自乐,音乐的目的,就达到了!

音乐与我;谈完了形而上的,再来谈一谈形而下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于音乐则为各种乐器,各种形式。

音乐的乐器,种类繁多,这里仅就几种比较熟悉的分析一下,先来说一说中国的;

二胡,起源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初名胡琴,宋代改称嵇琴,到近代更名为二胡,著名的乐曲有二泉映月,盲人作者阿炳饱尝社会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经历种种辛酸与苦痛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寄情于音乐之中,将自己所有的感受都融进那悲戚的乐曲之中,让闻者皆怆然。

古筝,又称秦筝或汉筝,兴盛于战国时代,原是一种兵器,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作为一种乐器流传于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分为陕西筝,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江西筝,浙江筝,福建筝,朝鲜筝,日本筝等九个流派,其代表有娄树华的《渔舟唱晚》,透过优美的乐声描绘了一幅夕阳碧波,悠然渔舟的美丽场景,音韵绵长,悠然自得。

琵琶,起源于秦朝,距今两千多年的历史,有浦东派和平湖派等各大流派,主要代表作有《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为背景题材创作的,透过音声而描绘了古战场激烈斗争,刀光剑影,飞沙走石,计谋交映,阵法变换,万军争霸的壮阔场面,楚霸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走投无路,全军覆没,乌江自刎,一代豪雄黯然退场,悠扬乐声之中也饱含各种复杂情感,闻之慨然。

西洋的:

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代表作有《命运交响曲》,通过激昂的乐曲表达了贝多芬不为命运所屈折,同命运顽强抗争,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意志,听之令人感情激扬。

小提琴,起源于十六世纪,分为意大利学派,德国学派,法比学派,俄苏学派等多个流派,代表作品有《云雀》等,优美的乐声引人进入一种静谧安详的意境,引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音乐的形式同样多种多样,从形式上又分为器乐和声乐两大类型,器乐上述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主要分析一下声乐,声乐是指主要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多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唱法上又分为音质圆润饱满,音色华丽流畅的美音唱法;带有每个民族自己特色的民族唱法,包括我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民族唱法产生于广大劳动人民,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当代的民族声乐的发声借鉴了西方美声的一些技巧方法,有着中西合璧的美感;完全用真声歌唱,接近生活语言的流行唱法,演唱风格多种多样,感染力强,是最为普及的一种唱法,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就是这种唱法。

戏曲唱法,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萌芽于先秦时代,形成于唐代中后期,发展于宋金,成熟于元代,繁荣于明清,都说戏曲是一种国粹,可我就是无法欣赏它,听起来咿咿呀呀的,不知道在讲些什么,古文很美,可是到了戏曲家的口中,阴阳怪气,简直折煞风景,糟蹋经典,看书,感觉比听戏要好太多。

谈一谈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曲:

《沧海一声笑》,里面的音乐优美悠扬,节奏欢快,却又透着些许对人世的悲切;歌词很美,意境幽远。那句“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是对着人世纷纷扰扰的无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这仿佛都是无法避免的,人之本性,趋利避害而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我们看那“滔滔两岸潮”,好似永不停歇;而苍天看人世,不就如同我们看潮水吗?起起又落落,浮浮又沉沉,好像永远奔腾不息。一个王朝兴起,转眼又归于尘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们笑潮水,苍天笑我们。

“江山笑,烟雨遥”五千的历史,多少王朝兴兴亡亡,多少有志于开一派盛世景象的君王痴迷于这多娇的江山,欲把江山揽怀中,然而江山这位最美的人儿却只是笑,烟雨朦朦之中,多少辛酸,多少悲壮,多少凄惨,也都只付于这一笑之中罢了。

《三国演义》开篇,明代杨慎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的意境,《沧海一声笑》这首歌,算是给唱出来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以上就是音乐与我的论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