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简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74552/
作者: 尹建莉
出版年: 2014-11-1 页数: 361
副标题: 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纪念版)
豆瓣评分:8.8

杂记

决定质量高低的,
不是父母学历、收入、地位等,
而是其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细节处理水平。

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
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问题时,
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引导孩子去认识一件事或理清一个思路时,
最好采用一问一答方式。
让孩子在家长引导下,把想法讲出来,
把思路理清楚,比单方面由家长讲道理效果要好

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
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
一是不信任孩子,
二是太相信自己。

哲学家弗洛姆,现代生活最突出的心理特征,
许多为实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及活动,已越来越篡夺了目的的地位,
而目的本身却成为模糊的、非真实存在。

打针类似事件

沟通思路

  1. 为什么要打针?
    大夫能让宝宝的病好了,能让宝宝变得舒服。
    要是不打针,病就总也好不了。

  2. 打针有多疼?
    "打针疼不疼呀?"
    我微笑着平淡地说:
    "哦,有点疼,不过不厉害,
    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

  3. 哭和不哭都可以!
    妈妈觉得宝宝很勇敢,
    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
    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

大人原则

  1. 平静自若
    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
    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2. 告知为什么
    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如告诉孩子他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
    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3. 告知实情
    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缩小。
    因为孩子上当后,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失去一次萌发机会,
    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4. 激发孩子的勇气
    给出合适的心理预期,
    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
    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 反对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
    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
    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小板凳碰疼事件

好的处理

  1. 小板凳没有错。
    绝不会去打小板凳

  2. 安慰孩子。
    赶快轻轻地亲亲她的疼处,
    安慰她"马上就不疼了,宝宝不哭了"。

  3. 安慰小板凳。
    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疼,
    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

这样做的原因

  1. 减弱被加害的情绪。
    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
    成为"加害"她的坏蛋

  2. 学会体谅。
    反而使其成为分担痛苦的朋友,
    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

  3. 转移注意力。
    去给小板凳揉疼时,
    也就忘了自己的疼,情绪很快好转。

和调皮孩子的对话

我和颜悦色地问孙小力:
"你说圆圆是个好同学还是个坏同学?"
他回答:"好同学。"有些羞涩。

我问:"她什么好呢,你说说。"
他脱口而出:
"学习好。"想了一下又说:"不捣乱。"就沉默了。

我问:"还有吗?"
他又想想,说:"不骂人,不欺负别人"。

我再问:"那她的缺点是什么呢?"
他略有些不好意思,低低地说:"没缺点。"

我说:"圆圆是个好同学,要是有人欺负她,那你说对不对啊?"
他摇摇头。

"那你会欺负她吗?"
他又迟疑一下,摇摇头。

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胳膊说:"真是个好孩子。"

允许孩子犯错误

忘记带书

  1. 话说一半。
    心里气鼓鼓的,但从没因为这个训过她,
    只是表示我们特别忙,这样浪费时间太可惜了。
    话说到这里就足够了。

  2. 不要责备。
    孩子在给我们打电话时,已经知道由于自己疏忽给父母带来麻烦了,
    父母就用不着责备她,
    如果责备,倒是给了她辩解却不肯反省的机会。

  3. 自主转变。
    我们不会帮她收拾东西,只叮嘱她一句:
    好好想想,把东西都带全了。

  4. 大人的帮助。
    家长不可能帮她一辈子,
    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
    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
    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

允许小错误。

  1. 开玩笑
    说她像牛顿一样,
    难免犯些小错误;

  2. 有趣回应
    把她写的"检讨书"用相机拍下来,
    逗她说从现在开始就给"牛顿博士"收集资料,
    等她将来成大名了,这就是经典故事。

  3. 弥补损失
    并鼓励她按学校的规定,
    到公共教室打扫几次卫生,
    争取把班级扣掉的分给找回来。

其他方式

  1. 注意方式
    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摆布,
    不要强行让孩子接受。

  2. 用选择代替命令
    如果特别希望孩子做出家长所期望的选择,
    就不要让孩子在"是"与"否"间选,不要给他说"否"的机会,
    而要在"是"的框架里给他一个A与B间选择。
    比如孩子不想睡觉,你想让他睡,
    不要问"现在睡觉好吗?"
    而要问"你打算直接睡了,还是听一个故事再睡?"

本人已成功运用此方法很多次哈哈哈

轻松学习引导方法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
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
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

语言类

  1. 有趣
    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

  2. 语境
    单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效果就非常好。

课外阅读

  1. 诱惑方法。
    将四大名著收好,告诉他不要偷偷

  2. 不赞成读作文选,
    可以选小说/传记/历史/随笔

  3. 租或借书
    可以促进孩子尽快把书看完.

理科类

  1. 学以致用
    给学生事情做,不是给他们东西学

  2. 场景模拟
    开小卖部学数学,玩扑克(小猫钓鱼)

综合

  1. 暗示和赞赏。
    如果想让他做什么事,
    应该恰当地对着外人流露出对他这方面的赞赏。

  2. 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课。
    "做一遍"和"讲一遍"的效果是全然不同的。

  3. 不同阶段目标。
    小学主要解决学习兴趣问题,
    初中主要解决学习方法问题,
    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4. 留出自由安排时间。
    可以让孩子读书、找小伙伴玩耍,
    或和家长一起跑步、打球、下棋等等

  5. 成功体验。
    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不是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6. 不对分数斤斤计较。
    告知孩子,学习不是为了分数,
    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了学会。

  7. 考试结果。
    采取"考好了不奖励"的政策,
    当然也有"考坏了不批评"的政策配套。

童年的阅读

  1. 读经典
    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平庸之作上。
    插图的《幼儿读古诗》,共六本,大约有一百多首诗

  2. 避免过度解释
    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
    解释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慢慢享受思考和领悟带来的愉悦

  3. 避免表演背诵
    这样孩子对诗歌有单纯的心境,
    产生真正的好感。

  4. 兴趣为主
    向参加过学习班的孩子打听下上课感觉,或让孩子试听。
    孩子喜不喜欢是最重要的标准。

  5. 书籍推荐
    读古诗学汉字,
    教育部中学生必读的三十本中外名著

小孩作业忘了写

1.共情
和孩子一样着急:
"是吗,你今天没写作业啊?"

2.安慰孩子
"宝贝不要哭了,谁都会有忘记什么事情的时候。
我们现在想想怎么办吧。"

3.补救措施
"你愿意今天写,就晚一会儿睡;
要是想明天早上写,妈妈就提前一小时过来叫你;

4.自然后果
如果早上也不想写,
明天就去学校和老师说今天的作业忘了写了,
这一次就不写了。"

沉迷电视

建议他们把电视机的某根线拔掉,
或把配件取下,使电视不能正常播放。

家长假装说电视机坏了,
然后找出各种借口拖延修电视的时间。
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一年。

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开始读一些书,
然后适时地给孩子推荐一本有趣的书,
让他在百无聊赖中发现阅读的乐趣。

等到孩子真正一本接一本地开始读书了,
再去"修"电视。

在看电视的规定上,我认为不规定时间,
只规定看哪几个节目较好,这样比较好掌控。

老师做法不对时

共情,先问孩子是不是觉得委屈;
首先要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表示你的理解

老师这个行业和任何其他行业一样,
不要强求自己遇到的老师都让人满意。

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理清楚思路。
问孩子是不是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哪里做得不对,

老师的认识和孩子的认识主要区别是什么,
谁的认识对学习更好

老师怎样做是对的,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处理

安全教育

防轻信教育
这方面最好的办法是
多向孩子展示相关事件,安全方面的事件报道,
丰富孩子的经验,即经常把相关案例讲给孩子

没有一个骗子或坏蛋是有标志的,
他们和常人一样,甚至有时让人觉得他是好人,
所以,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心里还是要对一些人和事有防范心理。

家长应该拿捏好度,既不要让孩子轻信,
也不要让孩子觉得外面的世界多么可怕,
更不能进行吓唬教育。

习惯的养成

自己吃饭
1岁所有开始,防止边看电视边吃饭

睡觉环境
想办法让他逐渐适应生活噪音,
学会睡觉不怕吵。

学习环境
这方面也是正常就好,
不要太苛求

少看电视
育其它兴趣爱.

青春期的教育

  1. 合适时间和场合,
    无意中把话题引到这上面

  2. 消除不安。
    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
    有和异性接触的愿望,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美好的;
    如果没有,倒可能不正常。

  3. 赞美孩子。
    有男孩子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女孩;
    你对别的男孩有好感,说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

  4. 如何对待。
    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才是刚开始,
    将来会遇到很多欣赏你的人,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

  5. 如何升华。
    如果学习不好,气质平平,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别人欣赏他。
    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
    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
    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才能慢慢学会欣赏别人。

关于玩游戏

接受
在要不要让孩子玩电脑游戏的问题上,
家长已基本上不需要决策了。
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
坦然接受它只是孩子的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

难点
家长所要思考的是,
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
怎样才能娱乐、成长两不耽误?
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这是最关键和最难的

注意
逆反情绪
不要让你的态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逆反情绪只能强化他玩的欲望。

丰富心灵
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
那是因为心灵的空虚,
真实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
让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
有意思的课外活动,运动,下棋...

不要当奖励
平时不要把玩游戏当作奖励。
因为能作为"奖品"的东西,
它怎么会是个坏东西呢?

单机游戏
建议孩子玩单机游戏,不玩网络游戏。
前者玩到一定时间可以结束,
后者由于不断升级,很难结束。

做个听话的父母

"听话"的父母
(1)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形成好习惯;
(2)家长可陪孩子一段时间,然后想办法从中抽身。

抽身的原则
第一要有耐心,
不要急于求成;

第二要在整个过程中
尽量制造孩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会犯错的父母

如果父母从来没错,
犯错的只能是孩子。
孩子经常领略自己的失败,
慢慢认识:自己不行。

父母永远没有错,
孩子就看不到认错的榜样。

正确的家长总给孩子各种建议和要求,
孩子没有思考的机会,
没有尝试精神和判断力。

家长的矛盾

避开孩子
在两人之间尽快把问题解决了。

实在避不开
应尽量克制,
不让争吵吓着孩子

请孩子主持公道
从孩子视角来发现问题。

暗示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
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
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
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自我否定,
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小过失不要大惊小怪

坚定一个想法
它只是个"小事",
不是个"错事"

鼓励孩子改正
不责怪,不要经常提起,
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
否则发展成孩子难以改正的缺点。

纠正小毛病的例子
借用法,如她小时候吃饭响声大,
我就和她爸爸提前沟通好,
然后在饭桌上说:
"爸爸,你吃饭声音有些大了,要注意点啊。"
爸爸假装刚发现这个问题,
不好意思地笑笑,
赶快收敛吃相。

记功簿

经常在本子上记下她值得表扬的事情,
画小红花

所记事情都很简单,
如"收好玩具""扔垃圾""自己编故事"
"晚上独自去厨房开灯拿牙签""学会认钟表"

练琴为例子:
从孩子的不是中,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
给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转移关注点

如孩子不好好练琴
要家长提醒才练,
不要记"练琴不自觉",
可以记"能坚持每天练琴"。

偷懒没有练够1小时
不要记"没弹够一小时",
可以记下"虽只练了40分钟,但有进步"。

接下来每天只弹四十分钟
可以先回避时间问题,
记下"练琴很认真,水平在慢慢提高"
认真练半个小时的成绩会好于磨洋工的一个小时

早上磨蹭问题

【不良习惯】
每天早晨上学磨磨蹭蹭,
纵使你把"快点,不要磨蹭"说一万遍,
也解决不了问题。

【改进办法】

  1. 郑重友好跟孩子谈话
    告诉她以后自己掌握上学时间。

  2. 给孩子主动权
    家长真的能做到不催促。
    只是完成家长该做的事,
    如准备好早饭,自己收拾好准备送孩子。
    孩子的时间自己安排,你心平气和地等她。

  3. 出现新问题
    孩子第一天不适应,可能磨蹭迟到一小时,
    和你发脾气,怪你不提醒她。
    这时你就表扬孩子说:
    "妈妈发现你真是个好孩子,有上进心,不愿意迟到。
    今天是第一天自己安排时间,还不习惯;
    以后肯定会安排得越来越好。"

孩子的不足

不能假设孩子都是克服困难的英雄,
被指出不足就一定能克服不足;

孩子的某个不足之处如果数次被提起,
就会让他们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只好认命

功课不好的例子

  1. 老师说你这几次数学虽然考得不理想,
    但她觉得你在数学方面其实是很有潜力的

  2. 老师说让你不要着急,
    先不要急着和同学们比成绩,
    要自己踏实下来,认真跟着老师的教学走。

  3. 不要过分追求解难题,
    把基础知识好好把握了

  4. 遇到问题追究下去,
    直到把问题彻底搞明白

和学校老师的沟通

  1. 老师一般会如实将孩子各种情况告诉家长。

  2. 但家长如何"转达",要动脑筋。

  3. 家长会后处罚孩子,
    只是家长想平息怒火,
    但这只能让孩子的问题变得更为糟糕。

  4. 不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
    只想赶快找孩子算账,
    这样的家长对待孩子原本就简单粗暴

关于提意见

意见不中听但有用
举个例子说明
如果你脸上不小心蹭了一块黑,
你自己不知道,
那么你希望别人告诉你赶快把它擦掉,
还是希望别人不告诉你,
别人都能看到只是自己看不到? --希望告诉

可如果别人告诉了,自己却不高兴,
不承认自己脸上有黑,也不擦干净,
这样好不好? -- 不好

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
就像脸上有黑一样,
自己不知道,别人能看见。
如果有人能给我们提意见,
告诉我们哪里做得不好,
这就像给了我们一面镜子,
能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你说,提意见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提意见后如何处理
如果提了意见,
心里可能会不安,
但爸妈小时候也是这样,
如何克服可以告诉孩子

沟通时的态度
指出孩子不足时,
把自己和孩子置于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上,
友好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心理放松。
忌讳居高临下的批评,
也不能简单要求孩子听话、乖。

提意见会
价值不在于改造孩子,
在于让孩子郑重其事地获得表达权,
并且感受到交流方式的重要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