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须尽兴》里的文学风景旖旎无边

《此生须尽兴》里的文学风景旖旎无边

《此生须尽兴》是一本散文集,主要收录了池莉、王安忆、余华等名家发表在《北京文学》里的作品。

2020年9月,是《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大庆。为了反映《北京文学》这本杂志走过的漫长历程,编辑们从读者和市场的角度出发,在数以万计的作品中撷取出了部分优秀作品,汇集为《北京文学》70周年经典作品系列丛书4卷6册:包括中篇小说卷2册、短篇小说卷1册、报告文学卷1册、散文卷2册。《此生须尽兴》便是散文卷中的一册共分三辑。

【第一辑】诗酒趁年华:肖复兴《大栅栏咏叹调》看到了时代的变迁,一个城市一角的变化;陈启文《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从文字中感受不同的距离:城市与城市的距离、出生到死亡的距离、不同时代的距离、生活方式的距离等等;而陈世旭《北京“的哥”》在出租车司机絮絮叨叨的讲述中看到北京人的热情与正义;耿翔《马坊书》中领略呼啸的风感受父辈的艰辛;詹谷丰《骨头的姿势》让你知道“有些姿势属于一个时代,所有的动作都是心灵的姿势,都需要一根骨头支撑。没有了骨头,卧床的身体,也只是一具皮囊”。

【第二辑】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看到马卡丹更为广阔意义的《目送》,余华《我想这就是人类的美德》里的丰富......

【第三辑】活着,就要热气腾腾:在《梁晓声散文两篇》中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体悟寂寞孤独的滋味,面对不公平的态度以及安心办坏事的反思;你也可以在池莉《盛夏之妖》去俯瞰一座城,深入其中都不会完全满意和完全不满意,哪里都有小市民和自以为是大市民的小市民,想一想与城市的关系,生活的城市和心中的城市,心存流浪的幻想,随时启程去远方......

《此生须尽兴》里的文学风景旖旎无边

一本不算厚也不太薄的散文集,17位作家将近19万的文字,字字珠玑令人醍醐灌顶————“要赤诚地生,热烈地活,纵情高歌。这个世界有万种风情,别让自己无聊透顶,生而为人,一定要热爱点什么。你一定天赋异禀,不然怎么把生活过得这么风生水起呢?”

正如书名为《此生须尽兴》,何等潇洒?何等豪迈?何等自由?

一鼓作气看完这本散文集,仿如时空穿越,走过一个又一个时代,那些作家记忆里的迥异与感叹引发的一阵阵涟漪;又好似去文学殿堂膜拜了一番,那些无声的文字敲打着神经末梢激起的一袭通透,惊醒着逐渐疲惫松懈的思想,那沿路旖旎无边的风景,一丛又一丛的花卉,一处又一处的美境,偶遇故事里一个又一个灵魂,才是心中最美的诗,最远的远方......

“我曾经有过一个比喻,如果把我们的现实当成一个法庭,文学不是原告不是被告,不是法官不是检察官,不是律师不是陪审团成员,非典是那个最不起眼的书记员。很多年过去后,人们想知道法庭上发生了什么时,书记员变得最重要了。所以文学的价值不是在此刻,而是在此后”。

余华的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文学文本背后的社会文本和历史文本,他有如此犀利的眼光,如此深邃的洞见,写出一部部深挖人性的著作一点都不足奇。

《我想这就是人类的美德》是余华收录在《此生须尽兴》这本散文集的第二辑,由广阔的文学铺散开去,跟着他的思路一直行进,因一个演讲的题目说开去,找笔写提纲,未果,继而自责一个作家自己没带笔,最后也不抱怨自己了,归咎于服装,笔与中山装、西装,对比,无优无劣,宛如文学包罗万象的广阔......

余华的视角是独特的,他把文学和许多学科联系起来以证明文学的广阔:小说里人物的数量涉及数学,一片飘落的树叶涉及物理,读到糖融化在热水里就涉及到化学,希腊神话里的闪电还涉及气象,更不要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政治了,简而言之——文学里什么都有,覆盖而之宽,辐射范围之广,全在作者的一支笔以及支配这支笔的那颗装满思想的脑。

文学之所以广阔是因为作家极其擅长夸张,以致于许多人被认为是有妄想症,他说其实每个人都有来自精神方面的问题,只是有时候分裂了有时候还没有分裂,有时候发作了有时候还没有发作,李白发作的时候就有“白发三千尺”的狂羁,这种奇趣调侃估计也不是常人敢言,但余华敢想敢讲,而且他想有几丝牵强,讲得有几分道理,这就相当厉害了。

如数家珍般列举了许多名家的不朽之作就是因为患上了疾病写出来的:普鲁斯特因为得了哮喘病入睡前要喝一种麻醉药水,这种药水喝多了会产生幻觉,所以认为晚上入睡时脸枕在丝绸面料的枕头上像是枕在自己童年的脸宠上;早上醒来看着阳光从百叶窗照射进来,觉得百叶窗上插满了羽毛;安徒生一生都在担心自己眉毛上的小印记会扩大盖住眼睛,担心自己偶然间被别人的拐杖碰到会导致胃破裂,所以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爱伦·坡几乎每天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可一直没死,写下了一系列阴森森的故事给别人看,看了他故事的这些别人一个个觉得自己的健康每况愈下;还有写出《白鲸》的麦尔维尔其实是忧郁症者,在看似强大的掩饰下流露出长期以来的沮丧和忧郁;写出《老人与海》的海明威,号称硬汉,也经常会不正常,在非洲打猎时心血来潮以为自己是西部电影的神枪手,试图尝试击中朋友头顶一只碗,朋友的不配合挽救了自己的一条命;卡夫卡更不用说了,他的书信日记忧郁满篇;席勒在写作时要闻烂苹果的气味才能带来灵感......

《此生须尽兴》里的文学风景旖旎无边

文学里各种各样题材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灵魂,有时候灵魂是几个细节,有时候灵魂是一句话,有时候灵魂可能就是一小段描写,经由不同的笔写出不同的灵魂,各不相同,才让人看到文学的多样性,但又有时代烙印的标志性,看到历史与社会的演变,读的是文字,看的却是文字背后的所有牵扯出来的一切,或许这也是文学广阔的缘由,因为思想不设限,写的人信马由缰,读的人浮想联翩,如此裂变,着实丰富多彩。

文学有一种奇妙的力量——历久弥新,很多时候突然觉得某首诗词特别应景或是某句名言就是当下的心情,“心远地自偏”、“人远天涯近”、“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胜似闲庭信步”等等,那些时间轴上相距甚远的感受,到了今天仍然会有这样的感受,而文学最重要的是——人。

请用好这仅有一次的人生,此生须尽兴。

《此生须尽兴》里的文学风景旖旎无边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生须尽兴》里的文学风景旖旎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