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

金融作家纳西姆塔勒布曾在他的《黑天鹅》里,把这样的“幸存者偏差”称为“无声的证据”。

然而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存在这样一种“幸存者偏差”的想法误区:

当出现北大毕业生毕业后卖猪肉时,就会有人鼓吹“读书无用论”,认为读这么多书还不是出来摆摊卖猪肉。

当我们看到市面上有哪位成功人士出书写自己成功历程时,就会有无数创业者抢着去买,他们觉得,别人能行自己也一定能成功,无形中拔高了对这本书的期望值。

彩票的中奖率十分低,然而我们经常能看到媒体大肆渲染一些中奖的人,给人一种其实中奖率很高的错觉,那些因为沉迷于买彩票而不务正业的人,为买彩票走上歧途甚至妻离子散的人并不会被报导,也就容易被忽略。

因此,每个人都存在信息差,有些人深陷其中自得其乐,有的人却因固以己见嘲笑别人,而当我们用理所当然的想法去看待事情时,实际上却是陷入了“幸存者偏差”的误区中。

为何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想法误区?

1、“丁蟹效应”:偶然事件的发生导致固化思维

“丁蟹效应”指的是1992年郑少秋在《大时代》里所扮演的角色丁蟹,自从这部戏播出后,但凡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出,都会引发股市不同程度的下跌,因此之后便有了“丁蟹效应”。

“丁蟹效应”反映出了当偶然事件的持续发生时,会造成大众的固化思维,认为是事件的发生跟某件事就是关联一起的。

再能体现丁蟹效应的,是歌手萧敬腾被称为“雨神”的现象,当每一次萧敬腾要举办演唱会时,在当天举办方所在的城市都会下起雨,而这个也恰恰说明了,萧敬腾所到之处都会下雨,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一次都会下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因为这种固化思维导致“幸存者偏差”的错误认知,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在某一天突然大获成功赚了很多钱时,我们在第一反应不是夸对方很厉害很能干,而是开始怀疑,你从哪来赚这么多钱?

一旦造成固化思维,就会给事件贴上一个标签,从而没有更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造成“幸存者偏差”的思想误区。

2、“晕轮效应”:以偏概全的单一认知

“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来的理论,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印象停留在某一突出的特征和品质,以至于掩盖了对其他特征和品质的正确了解。也就是说,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只从单一方面了解,从而做出整体印象的判断。

“晕轮效应”具有三个特征,即遮掩性,表面性和延伸性。遮掩性会让我们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从而忽视整体部分。表面性会让我们只专注在外在特征上,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深入。而延伸性是指对一个人产生的整体态度从而连带到这个人的具体特征相关事物上。

“晕轮效应”导致的错误认知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抽烟喝酒纹身,会下意识就觉得这个人不是好人;比如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没有好好打扮邋里邋遢地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不太靠谱。比如现在有很多利用形象正面的明星来代言产品,有可能会致使我们在未使用产品前,就因为代言人而对这个产品产生好感。

当我们和我们认为是“优秀”的人交谈时,会认为对方说什么都是对的,对方是完美的,我们会不断美化他们,甚至觉得他们拥有最好的品质,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一个作家一旦成名,那他以前所写的稿件都会争相被发表出来;正如马云曾经说过的那句经典语录:“我不喜欢钱,我这辈子都没见过钱”。

“晕轮效应”就像是一把偏见的利刃,让我们容易受到以偏概全的单一认知,一不小心就会让我们沦为伤害无辜者的刽子手,失去了判断能力,造成“幸存者偏差”的思想误区。

诚然,如今信息网络高速发展时代,如果我们不能用更全面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只会让自己沦为越来越平庸,跟不上别人的脚步,到最后,也只能是继续深陷在“幸存者偏差”的错误认知里。而这样的想法无论对于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人际关系的交往,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没必要的闹剧。

任何时候,看待任何事物都需要全面,我们眼中不应该只看到我们已经看到的,而是应该用智慧的头脑寻找那些看不到的部位。当我们发掘出深藏其中的智慧和魅力时,或许它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晰更加深层次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奥妙。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存者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