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使命》感悟(二)

10月12日读:教育将要回归到人人性起点。

摘抄:

    1.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记住的往往都是老师对她的爱,对她的情感,对他的态度,到了中学阶段,学孩子表现出的是青春的理想与激情,对生命的觉悟与启迪。到了大学阶段,则更多关心学术上新颖的观点,独特的见解与一种生命的立场。到了读研究生时期,他们可以会对导师的研究方法所拓展的领域,具体的文风,价值观等东西感兴趣。

2.某研究报告公布一个最坏的消息,一个孩子在16岁之前没有自我改正错误的能力。

3.世界上有三种人看不出来,一种是圣人,圣人看起来非常平常,看不出来它的深度,第二种人是大奸大恶之徒,太厉害会隐藏。第三种人是儿童可塑性强,也看不出来。

  4.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这琢磨就是研究的意思。假如你一直对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做研究,你就不会不断发现人性的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与无法穷尽。每个人都是非常生动鲜活的,与学生的任何交往都会让你获得启迪。

5.其实这就是专业意识——你所遇所想所见,都会朝着理解人理解复杂性,努力窥见事情背后的真相发展。

6. 作为教师,无论性格怎样,你都需要一种专业的耐心,一种专业品格,而不是教师的个人品格,为什么说专业耐心很重要呢?学生明明错了,为什么不马上纠正他呢?也许纠正了,他马上就会改过,那是因为我们老师没有明白真正成长都是内心的成长,你纠正了他们,并不等于他们真实的成长,但如果是他们自己纠正了,那就是真实。有时被纠正看起来是很快捷的,但这种款恰好是慢。是你让他们的,他真正领悟到了该怎样,这才是快。

7.正常解决的方法就是多讲故事,少讲道理,因为故事是让人去慢慢领悟的,而道理是直接让人去接受的,讲故事肯定也是好于让人生硬的接受。每一个人都会从故事里多出一个我来。老师只要多讲故事,就能让孩子获得启迪反思,让孩子逐渐变得越来越聪明,我相信是温润而缓慢的影响。

感悟:

《老子之道》在第一章就提到:“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第一个“道”指的就是人道,第二个“道”,指的是制定、建立的意思。“非常道”的意思是,人制定出的道,都不是常道。教育应该是顺应本真的引导而不是制定规则的改变。

    人的成长规律是相同的,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从第一声啼哭,到蹒跚学步,再到奋力奔跑。从嗷嗷待哺,到学会用筷子自己动手,再到寻找各种美食。我们从生存的本能慢慢学习习得各种生存的技能。这些跟动物植物等万物发展的规律相通的。然而加入了人为的干预就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在孩子学习走路时,如果家长过多的呵护,搀扶,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退群、逃避的性格。如果家长学会放手,孩子就会形成独立、自信、大胆的性格。

    在孩子习得各种技能,学习各种知识,养成各种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过来人总是喜欢抱着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的经验态度。像与先知一样去告诫孩子。未来所面临的困难。很容易走的弯路。而孩子们去抱定不找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很难去听见家长的建议。家长急于拉着孩子少走弯路,而孩子偏要去欣赏岔路的风景。

  当已有经验和孩子表现相矛盾时,极力劝诫自己静下心来,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去行事。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自我修正自我成长。适当的撞了南墙再回头所获得的人生体验才最真实、最深刻。

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类内在的精神本质和力量。”这“内在的精神本质和力量”就是天性,顺应孩子的天性做教育才是最本真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教师的使命》感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