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对自由的绑架,使人面目全非?——从余华的短篇小说《空中爆炸》看看婚姻世界

        余华的这篇文章收录在《黄昏里的男孩》,写于1995年12月17日,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八九十年代的婚姻参考坐标,虽然现今离得较远,但置之现代也能找到其合理之处。

        这篇小说不长但读起来蛮有悬念的,不到最后你不知道他想讲什么。笔者在四五年前读过,但最近读第二遍还是有很多情节想不起来,所以始终是存在新鲜感和破案的感觉。这种悬念感和余华其他作品中的冷酷感,甚至是生理上令人毛骨悚然和作呕的感觉,笔者认为皆与余华曾经当过医生有不小的联系。因为从医的职业经历,使余华对待世间万事和生活总有一种医生手执解剖刀的冷眼甚至冷酷感。写东西也是冷静多于温情,戏谑多于怜悯。

《黄昏里的男孩》封面

        笔者认为文本不似余华其他作品写得那么好,总感觉有些单薄,最后的情节突转也并未带来太大震撼,反而有点刻意玩起了“情怀”。不过文本讲述的一个浪荡不婚男和四个惧内已婚男的一晚上的经历,其实还是很有的聊的,且不论情节有些荒谬,就说这种以小见大来凸显作者心中的婚姻世界的手法也还是可资借鉴的,毕竟小说嘛,有时就是作家做着玩的,也不必苛求啦!下面进行具分析。


01  男性视角——浪荡单身汉 VS 四个“惧内”已婚男

        故事是这样的:浪荡的唐早晨勾搭了别人的妻子,被人丈夫堵门口而不敢回家,只好去找昔日的四个哥们帮忙,分别是“我”、方宏、陈力达、李树海。但到每一家都遭到了妻子的阻拦和反对。最后好不容易凑齐了昔日好哥们,唐早晨又犯了“老毛病”,跟一个美女搭讪去了,只剩下四个已婚男,他们既然不用帮唐早晨去打架了,就趁着这样难得的机会去酒馆喝了个大醉。

        其实故事情节是很简单的,讲到最后解开了悬念,发现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有种“看了个寂寞”的感觉,但细细回味,又会品出很多东西......

        余华说创作世界是他的现实世界以外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世界越丰满,另一个世界就越枯瘠。那么小说中的这五个男性中唐早晨他浪荡不羁,油嘴滑舌,品行不端,有很多女人,是一个从头浪到尾的男人。唐早晨的形象算一个世界——“想象世界”,这个世界略显单薄,和现实世界对冲。

        不得不说,可能每一个男人都有过做浪荡公子哥的想法,毕竟连季羡林这样的大师也在日记里也写过:“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同几个女人,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季羡林日记原稿

        而四个已婚男形象充实了“现实世界”,他们都有着妻管严和“惧内”的作风。如文本中叙述的“我”的妻子一向对 唐早晨很厌恶排斥,觉得自己丈夫跟着他会“学坏”。

唐早晨可怜巴巴地说:“你能不能陪我回去?”

我只好去看我的妻子,她坐在草席上看着电视,我希望她能够回过头来看我一眼,可是她没有这样做,我只好问她:“我能不能陪他回家?”

我的妻子看着电视说:“我不知道。”

“她说不知道。”我对唐早晨说,“这样一来,我也不知道该不该陪你回家了。”

“可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所以我就先来找你了,没想到你会这样,说什么不知道,干脆你就说不愿意……”

我对唐早晨说:“我没有说不愿意,我只是说不知道……”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唐早晨问我。

“不知道就是……”我看了看妻子,继续说:“不是我不愿意,是我妻子不愿意。她不愿意,我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我可以跟着你走,但是我这么一走以后就没法回家了,她会把我锁在门外,不让我回家。我可以在你家里住上一天,二天,甚至一个月,可是我总得回家,我一回家就没好日子过了。你明白吗?不是我不愿意,是她不愿意……”

“李树海的妻子总喜欢教训别人”

李树海的妻子说:“我早就说过了,你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被人家打断腿的。李树海,我是不是早就说过了?”

我们的朋友李树海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听到妻子用这种口气说他的朋友,让他很难堪,但他还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他的妻子往下说道:“唐早晨你这个人不算坏,其实你就是一个色鬼,你要是和没结婚的姑娘交往也还说得过去,你去勾引人家的妻子,那你就太缺德了,本来人家的生活很美满,被你这么一插进去,人家的幸福马上就变成了痛苦,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被你拆散了,要是有孩子的话,孩子就更可怜了。你想一想,你要是勾引了我,李树海会有多痛苦,李树海你说对不对?”

她的现身说法让李树海坐立不安,可是她全然不觉,她继续说:“你经常这样,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可是总有一天你会得到报应的,别人会把你打死的,像你这样的人,就是被人打死了,也没人会来同情你。你记住我的话,你要是再不改掉你好色的毛病,你会倒楣的。现在已经有人守在你家楼下了,是不是?”


“陈力达的妻子是个泼妇”

“我知道啦。”陈力达的妻子说:“唐早晨的老毛病又犯了,所以人家要来杀唐早晨了。”

“对。”我们说。

“没那么严重。”唐早晨说。

陈力达的妻子在上面问:“唐早晨这一次勾引上的女人叫什么名字?”

我们就去问唐早晨:“是哪个女人?”

唐早晨说:“你们别这么喊来喊去的,让那么多人听到,没看到他们都在笑吗?把我搞得臭名昭著。”

陈力达的妻子问:“唐早晨在说些什么?”

我说:“他让我们别再这么喊来喊去了,要不他就会臭名昭著了。”

“他早就臭名昭著了。”陈力达的妻子在上面喊道。

        不管是去帮兄弟出口气,还是出来透透气,为了能出门,四个男人都跟老婆周旋了一番。文本中的这几段对白显然是经过了艺术提纯,生活中哪有这么多赤裸裸的针锋相对,大多是要面子的委婉表达,但中心思想都只有一个:不让男人们出门(出于很多目的,不一一列举)。经过了艺术提纯,可以让读者更直观的看到婚姻中男女双方各自的位置和现状。

        很多男人出于尊重也好、珍惜也罢,还是很听得进老婆的话。其实这就一种常态。别管国内国外,世界上百分百合拍的夫妻,肯定有,但凤毛麟角。两个人想要好好过下去,就得互相迁就磨合。反观唐早晨,相信除了女性之外很大一部分男性对之也是嗤之以鼻的。做人做到这样份上,损人不利己,玩弄感情,伤害女性,这种狭隘龌龊的把女性当作“战利品”的心态,是最无耻最让人唾弃的。这不是年少轻狂可以原谅,而是一种拿“年轻”做“不要脸”的借口,有素质和责任感的正常人都不屑与之为伍。


02  女性视角——谁愿意放着绕指柔不做,非做百炼钢?

        关于“男女平等”,这一直是一种愿景,是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女性在不断奋斗和无限接近的愿景。由于生理结构和体力的悬殊差异,加之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和封建残余的影响,其实当女性真正愿意审视自己内心深处并观察周遭环境的时候,会发现:对于男性的心理依赖从未减弱过,虽然现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方式使得女性有了更多维权的途径和独立生活的资本,但当风险降临时,依旧是难以抵抗的,或者说抵抗起来是吃力的。

        抛却物质不谈,女性特有的大脑结构似的女性对于感情的重视和专注度远远高于男性,如果说男性的大脑是双车道,那女性的大脑就是10车道,会迅速搜罗过往种种回忆并沉溺其中。这种面对风险的巨大心理打击远远超过了男性。且女性的血清素(Serotonin,跟情绪、动机、睡眠、记忆都有直接关系,当它比较多的时候,人的心情就会比较好。)在试验中发现,男人制造血清素的速度比女人快了52%,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男人对于这些负面情绪消化得很快,而女人可能要花费更多时间去从中摆脱出来。

洪兰教授演讲:男女大脑的结构和行为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需要主动出击捍卫自己的家庭,拴住自己的丈夫。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已婚女士凑到一起时,家庭会成为一个热度话题。其实这不能说女性就是无能的,相反应该说:正由于女性的这种感性特质,男性更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尊重意识,互相配合,才能使感情和家庭行稳致远。

        如文本中交代的“我”与妻子的关系,并非这是健康的常态,但却能够形象地说明女性在家庭中的隐忍和不得已的“无理取闹”“张牙舞爪”:

可是我不满现实,我结婚以后就开始不满现实了,我嘴里骂骂咧咧,手指敲打着遥控器,将电视屏幕变成一道道的闪电,让自己年轻的眼睛去一阵阵地老眼昏花。我咒骂夏天的炎热,我咒骂电视里的节目,我咒骂嘎嘎作响的破电扇,我咒骂刚刚吃过的晚餐,我咒骂晾在阳台上的短裤……我的妻子还是心安理得,只要我在这间屋子里,只要我和她坐在一起,我说什么样的脏话,做什么样的坏事,她都能心安理得。要是我走出这间屋子,我离开了她,她就不会这样了,她会感到不安,她会不高兴,她会喊叫和指责我,然后就是伤心和流泪了。这就是婚姻,我要和她寸步不离,这是作为丈夫的职责,直到白头到老,哀乐响起。

 又如

“我没有说不愿意。”这时我妻子说话了,她转过身来对唐早晨说:“你不要相信他的话,他现在动不动就把自己说得那么可怜,其实他在家里很霸道,什么事都要他作主,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要发脾气,这个月他都砸坏了三个杯子……”

我心想唐早晨要是再这么废话连篇,我妻子说不定会改变主意了,我就踢了他一脚。我把他踢疼了,他“嗷”的叫出了半声,马上明白我的意思,立刻对我妻子说:“我们走了。”

我们刚走到了门外,我妻子就叫住了我,我以为她改变主意了,结果她悄悄地对我说:“你别走在前面,你跟在他们后面。”

我连连点头:“我知道了。”

         文本中“我”的妻子无论多不愿意“我”出门,最后还是会嘱咐我要注意安全。不论吵得多凶,生活有多鸡毛蒜皮鸡飞狗跳,最关心你、成全你的那个人始终还是妻子。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热播剧《都挺好》里的大嫂吴非也是一步步退让,明哲“打肿脸充胖子”,非要给父亲买房子,虽然过程中大嫂也有诸多不满抱怨,最终也还是成全了明哲。


《都挺好》里的大嫂吴非,小姑子明玉和侄女小咪


        婚姻比不得恋爱,很多时候温柔是守不住这一亩三分地的,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空地带,你退他就进,无论是亲人、朋友、夫妻、职场、陌生人都是如此。

        婚姻中的这种互相角逐和底线试探就变得更加彻底暴露。结了婚的男人丢了心中的白月光,结了婚的女人丢了心中的白马王子。女人们不得已的张牙舞爪收割了男人们不得已的妥协顺从,画面一度变得大吵小闹、鸡飞狗跳,但不得不说,却都是为了维护一个家庭,出发点都是好的。且不论它的好坏,不论它的甜蜜幸福或是鸡飞狗跳,这就是真实存在着的鲜活的生活。

        所以,你的白月光她不是不想做绕指柔,你的白马王子他偶尔也想要一点自由。多一些喘息的机会,多一点体贴和自觉,婚姻会更风味十足,一如当初。



03  国人传统的婚姻观念

        最近热播剧《幸福里的故事》不得不说拍得很好,几位主角的演技也都在线,给观众一种生活的真实的观感。最近的剧情发展到陈瓦儿和墙子的婚姻遭遇了风险——杨飞燕几次三番的出现使瓦儿新生醋意和怀疑。

《幸福里的故事》剧照

        但笔者想重点讲的是几位“老家儿”的反应:瓦儿妈曾劝她婚姻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舅妈也一直在劝瓦儿原谅墙子,一起把婚姻中的“白骨精”赶跑,还现身说法曾经舅舅也有过这样的情况。而另一边,被冤枉的墙子确实什么也没做,却也要被自己老妈逼着认错。

《幸福里的故事》剧照

        中国人的婚姻就是如此,所谓“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对于婚姻的缔结中国人比谁都谨慎,对于离婚,中国人尤其是老一辈,那比谁都排斥。但凡有一丝生机,都要想尽办法弥补挽回。

《幸福里的故事》剧照

        这可能也是我们和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之处。这与中国人的传统性格有关,中国人看重家庭,看重集体,随时准备着牺牲自己成全大局。但老外他们不同,他们从出生起就被父母教育:要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独立,那么,在这样的三观支配下,一段婚姻从一而终的几率就是很小的。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也不多,只要有了分歧就分道扬镳了,由此来看,外国人离婚率很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04  反观现代

        在现代的青年男女中,对于离婚看的是越来越开,越来越通透,关于离婚这件事,也有了更多思考。婚姻究竟是对自由的绑架还是为了迎合大多数的妥协?西方上至一国总统下至平民百姓,均有不结婚同居数十年养育子女的案例,且逐渐成一趋势。记得在大学课堂上,一个丁克家庭的老师还给我们讲过这个例子。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没有什么绝对的答案,只是觉得:传统自有传统的道理,婚姻需要经营,且在缔结之初就应该做全面详细的考察,所谓“三思后行”。那么结了婚就要不遗余力地去维护和经营,这叫做责任。如果中途出现了实在无法弥合的裂口,那分开也不失为一种恰当的解决方式。只是最重要的一点:永远要记得提升自己,唯有自己的实力,才是最可靠的,尤其是女性们。因为,婚姻很重要,但争取平等的地位和实力永远是第一性,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一起变得更包容更成熟更强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结婚是对自由的绑架,使人面目全非?——从余华的短篇小说《空中爆炸》看看婚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