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讲第三十九章

章旨

本章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命名为“法本”,熊春锦《<老子德道经>校注》命名本章为“得一”。本章主旨老子阐释道对天、地、神、谷、万物、侯王的作用,以强调侯王的得道”的意义。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绿如玉,珞珞如石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一“是老子用来代替道,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表示道的绝对性、独一性和整体性。得一,得道。神,指人。灵,灵性或者灵妙。万物得一以生,帛书甲乙本中无此句。贞,河上公景龙、景福、帛书甲乙本等多种古本皆作“正”,意为君长、首领的意思。所以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古来凡是得到“一”(道)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人)得到“一”而灵妙,河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生长,侯王得到“一”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其致之:推而言之。高亨说:““致’犹推也,推而言之如下文也。”(《老子正诂》)这三个字是过渡语。张松如说:““其致之也’,似是启下,非总上,高说是。(高亨说得对)"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天无以清,天离开道就得不到清明。发,通“废”,荒芜、衰败,这里是陷塌之义。歇,消失、绝灭、停止。竭,干涸、枯竭。“贵高”,有的本子作“贞”,有的本子作“正”。 蹶,跌倒、失败、挫折。这几句意思是说,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能保持宁静恐怕要陷塌,神不能保持灵妙恐怕要消失,河谷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涸竭,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绝灭,侯王不能保持首领的地位恐怕就会亡国。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孤、寡、不穀,都是王侯的谦称,孤、寡是谦虚地说自己孤德、寡德,指自己德性不好,不穀,不善。自谓,自称。因为这个道理,侯王才自己谦称为孤、寡、不穀。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难道不是把低贱当作根本吗?难道不是吗?

故致数舆无舆:致,至,到。舆,可解作“誉”之借字。最高的荣誉是无须称誉赞美的。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琭琭,形容玉有光泽的样子。珞珞,形容石头坚硬的样子。因此侯王不愿像玉那样的璀璨华丽,而宁可像石块一样坚实朴质。这些都是老子心目中有道人君的性格形象。这里所描绘的这种性格形象,自然反映着老子“无为而治”与“致虚”“守静”的思想。

【延伸】

本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对我们做人做事很有启示。世人都追求富贵,向往高位。但往往不懂得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追求富贵应从低贱的事情做起,比如说你要发财,要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先得在某个专业领域从头学起,学习知识,打好基础,再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最终到达成功的巅峰。所以,我们年轻人你在事业开始的时候,将自己的定位放低一点,谦卑低调一点,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业的辉煌成就,走向人生应有的高度。

总结:

这一章讲“道”的普遍意义。前半段论述“道”的作用,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道”是构成一切事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失去了“道”,天地万物就不能存在下去。后半段中由此推及到人间,告诫统治者要效法“道”修身治国,要能处下、居后、谦卑,即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没有老百姓做为根本和基础,就没有高贵的侯王。所以统治者应保持谦虚,以贱为本,珞珞如石,坚实朴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精讲第三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