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阶级固化

   阶级固化这个问题之前在知乎上很火,我以前也被忽悠的七荤八素的。但是我现在不这么看了,我现在觉得那些其实不过是咪蒙们的贩卖焦虑、挑动情绪的伎俩。毕竟中规中矩的文章怎么能带来阅读量、转发量呢,只有这些挑动所谓“中产阶级”的焦虑情绪的文章才能最大程度吸引眼球

    他们是怎么论证的呢?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房价,他们说大城市和小地方的教育会有越来越大的分化,如此大城市的孩子、上流社会的后代永远会保持对低阶层的优势。房价越涨越高、越高越涨,普通人根本无法在大城市里生根立足了。所以他们说阶级流动的大门要关上了,以后的人再也没有机会了。以前我对他们的这套说法是很相信的,当时还觉得很沮丧、很茫然。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观察,我发现事情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首先关于教育,大城市的教育一定比小地方的好吗?其实未必,反倒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大城市学位供给不够、教师供给不够、上小学、幼儿园难的新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国家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如果教育是一个完全由市场调控的行业的话,那么因为大城市教育资源稀缺、大城市有更高的薪水、收入,就会使得小地方的教师涌入大城市将这个缺口补上。但是由于我们国家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我们国家有转移支付制度,中央政府会将发达地区的税收收上来再补给相对落后的地区,相对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有了大额的财政补贴,就可以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有一个相对高额的财政支出,使得落后地区的教师收入、办学环境、学校设施并不会弱于大城市,教师们也就没有太大动力进入大城市。所以大城市的教育未必会比小地方的好很多。那么有些人可能会说,以后我们要推行素质教育、有钱的人家给自己的孩子上精英教育、教育分层。但就我自己观察,那些所谓的兴趣班、美术、音乐班其实上了对于人生的阶层的上升也并没什么太多卵用,真正有用的我认为是数理方面的硬知识。而这些知识要掌握无论阶层要走的路都是一样的,公式认认真真推导,有个比较大的题目训练量,对于各种解题方法有个结构化的把握。甚至现在我们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打破老师的教学水平对我们的桎梏,所有科目名师的讲课视频,网上都有,任何题目不懂的都可以用搜题软件搜索出来,国家还有高校三大招生计划,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其实是越来越公平的。

    关于房价,中国的房价高吗?但其实我们一般所指的“中国房价”其实是“北上广深房价”,全国有一千多个县,两百多个地级市,整体来看的话其实并不高的。如果大家总是盯着“北上广深”,就太局限了,最近几年成都、武汉、长沙、郑州、重庆、合肥这些中部城市强势崛起,这些地方的房价现在暂时看来并没那么高,而且地方政府也在大力引进新兴产业、新兴公司,所以年轻人要选择安家落户的话其实可以跳出北上广深考虑这些地方。而且随着十九大“提出房住不炒、多主体供给以后”,住宅这个问题也可以不通过买房来解决,其实中国在98年以后才开始商品房改革,之前的城镇职工的住房都是福利分房,商品房在中国的历史也才20年。保障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都是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

    综上,我认为他们对于阶级固化的论证不成立。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阶级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