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完整看完的第一本书,并且做了思维导图笔记的是成甲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预期看这本书是希望收获如何去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际上,这本书如我所愿。却依旧收获很大。我主要从复述原文、谈收获和说行动计划来输出这篇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复述原文
我觉得这本书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去高效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作者给的解决方案是学习临界知识。
回顾书本,它可以分为3个篇章,分别是基础篇、方法篇和应用篇。
基础篇:作者重点介绍为什么要有临界知识,以及临界知识是什么
方法篇:作者着重介绍如何掌握临界知识。
应用篇中,作者以自己遇到问题为例,介绍了临界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一篇基础篇
一、 为什么要有临界知识
要回答为什么要有临界知识,需要先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终极目的是“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拥有了临界知识,可以让你了解问题的本质、以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以更精准的方式去预测问题。
简而言之,更接近本质认识世界,更高效改造世界。归根在于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临界知识是什么
(一)临界知识定义
1.临界知识是“用简单的基础规律来解释复杂的世界”。
这个定义的前提假设有两个。一是大多数情况下,复杂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二是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2.临界知识属于通用必修课,它能够帮助人深刻理解底层通用规律。它是相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而言的。
(二)7个临界知识类型
作者介绍了7个重要临界知识,分别是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
第二篇方法篇
作者介绍了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先持有正确的心态,后持有正确的方法。同时,也提到了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一)持有正确的心态: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
在心态方面,在学习新知时候需要具备绿灯思维;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
绿灯思维是相对红灯思维而言,它是指积极认可新知的价值。因为大多数人有一个习惯性防卫心理现象,看到与自己不一致的东西,采取对抗的方式解决。它混淆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我”是好的,“我的观点/行为”是用来改进和提升的。
以读书为例,读书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不是以一年一个月看完几本书为指标,它是以是否解决问题为重要衡量指标。以慢为快,指找出书中对你是卡点的知识,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即重要的基本概念上、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此处似乎与知识阻塞有重复)。
(二)持有正确的方法:改进读书方法和提升学习能力方法。
改进读书的方式是让新知和旧知之间建立联系。这里涉及到建构主义的思想。
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有三个,分别是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属于我的旧知,反思等同于复盘)。作者还提到了具体执行过程中有用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和付费购买。
(三)发现总结临界知识:理论和自身
1.可信度比较高、适用范围比较广的重要学科上去找临界知识
2.以自我为中心,寻找有用的、适用范围广且可靠的知识
作者介绍了4种方向:“一是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二是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三是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四是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在我看来,这4种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有储备知识,它以兴趣为切入点,采用纵深思考的方式,由表即里不断追根溯源,直至到本质,即兴趣-知识-出处-基本原理。第二类是自己没有储备知识。
(四)应用临界知识: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重复,“一是在不同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是在不同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在我看来,这个也是在验证临界知识的可行性。因为临界知识是规律、具有普适性。在这里,作者提到了“在不同场景中直接联系临界知识”的困难。
我认为,这里的困难涉及的问题是如何从具象问题一下子拔高到抽象问题。作者在这里给了一把梯子,即“遇到问题时,先找这个场景下的专业技术解释,然后再对技术解释进一步分析,联系到临界知识”。我将其归纳为具象问题-具象问题对应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背后的通用规律,这是一个不断上堆、不断抽象的过程,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和知识面。
第三篇应用篇
好比得到所言“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作者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把《成甲说书》节目打造成一个成功的品牌”,它运用到了5个临界知识。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对应临界知识):
1.为什么它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黄金思维圈。
作者给出的回答是喜欢激励和帮助别人带来的成就感。
2.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系统思考
这里是要找到系统的关键解。
3.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高效实现这个目标——二八法则
作者的回答是找到高产值环节,集中精力保证质量,把低产值的环节外包出去。
4.如何让这件事价值最大化——复利模型
作者的回答是以经典内容为主,并利用大平台。
5.如何预防出现小概率事件——构建安全空间
作者的答案是采用双外包团队。
世上问题没有所谓标准的答案,运用临界知识所得出的答案虽不能保证成功,但也提高了成功概率。
第二部分谈三个收获
收获一:系统思考(关注关系,非事物)
“现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部分的性质通常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们的组织,它们组合起来的模式和形式,也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它有两个假设。一是系统结构决定部分行为。二是系统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回路网络关系。从事物的互动关系入手,非从事物本身入手。”
它打破或者是再一次提醒我认识到“不能用简单的因果关系理解世界。当因和果在系统中有延迟时,就无法看到背后的运作规律。”“不能以个体身份来思考和行动,因为系统背后有超越个人的力量在影响世界的运作。”好比NLP六层次中,身份是次于系统的位置。另外,《透过结果看世界》一书,提到了站在全局看局部。它提到“认识事物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紧密过程,是用联系的辩证观分析事物的过程。先看整体,是找出这个事物同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看清它在一个较大范围内的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把握它同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剖析其内部结构,则是找出这个事物本身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把握其自身的特性;再有局部到整体进行综合,以全面认知它的本质、规律,达到理性认知。“
因此,理解事物最重要的方式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
收获二 建立人脉圈
作者讲到了人脉有3个价值,分别是“提供情感慰藉、提供信息情报和分享资源能力”。为了提高人脉信息获取效率,我收获到了两个新知,它们是“打造结构洞”和“打造人脉蜂窝”。
由于朋友圈都是彼此熟悉的人,信息获取和交换渠道比较类似,从系统角度看,接接收信息存在冗余。
所以需要结交非重复关系的人,关注弱关系,打造结构洞。在此基础上,把他们建立成强关系,即打造人脉蜂窝。
收获三 提高认知深度
之前听过、学习过第一性原理,可到了具体工作场景中,陷入了术层面,只是提高了技术效率。例如,作者所讲的“聚焦在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导致遇到每个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这还导致了认知负担,降低效率。对我而言是醍醐灌顶,是的,在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该去剥离出问题的本质。
第三部分谈五个行动
行动一:回路网络关系需要进一步学习
《透过结构看世界》提到了“复杂因果的循环关系和抓住本质的关联关系”需要进一步理解,才能运用。需要阅读《系统之美》和《系统思考》。
行动二: 识别人际交往障碍,建立人脉圈
既然人脉那么重要,为何迟迟不愿意认识新人呢?需要向内看,找到症结。
行动三:应用绿灯思维
遇到新事物、接触新的人,先用耳朵听,听他的观点、结论、看他的立场,去选出对自己的有价值的点,然后再批判性思考不足之处。
行动四:坚持复盘
虽然把每日复盘列入日程,由于懒,无法日日完成。坚持它,是会“成为持续产生复利效应的工具”,接受坚持做这件事,非一帆风顺的过程。先开始做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复盘方式。
行动五:完善做事的思考逻辑
1. 明白为何做这件事(黄金思维圈)
2. 做事的目标是什么,找到关键解(系统思考)
3. 如何选择方案(概率论-决策树)
4. 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高效实现目标(二八法则)
5. 如何让这件事价值最大化(复利模型)
6. 如何预防小概率事件(构建安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