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笔记

《好好学习》


本次我们要分享的书是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这本书是讲学习有关的。

本次分享会围绕三个问题。临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临界知识以及怎样去学习应用临界知识?来展开。

临界知识是什么?

当我们在学习一个知识的时候,首先就要明确它的概念。那么我们在学习临界知识之前呢,首先要清楚。知识的概念,然后再去清楚临界知识的概念。

这本书对于知识的定义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那作者还举例说明了。如果说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类似文章一样,都只是一个信息。

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那这些信息才是知识

那知识跟知识呢,它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会比另外一些知识更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那这些呢,就是作者所说的临界知识。官方一点的定义就是:能够广泛的更普遍的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就是临界知识。

为什么要学习临界知识?

好,那么我们现在清楚了临界知识是什么?可是似乎跟我的关系并不是太大,我为什么要学习临界知识呢?因为掌握大量临界知识,能够用临界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具有认知优势

我们终将要面对未来,而未来是高度不确定的,具备认知优势的人在未来的赢面会更大。那作者总结了中国过去30年的社会发展从认知优势的构建角度看,大概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这个阶段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这一阶段各种咨询企业,广告公司等知识密集型行业蓬勃发展。

第二阶段是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这个阶段从2000年开始差不多持续到现在,是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国内互联网。迅猛发展。而发展的基本就是越来越快的学习国外产品的过程。从一开始的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微博在线视频的发展都是这样。

第三阶段是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外新的思想理念引入国内的速度大大提升。同时众多行业的媒体在激烈竞争中,都把报道国际最新发展动态作为基础内容。使得优先获得国外信息,这个方法带来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弱。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产品和创业方向可能会越来越同质化,对于热点风口的追逐。也越来越密集,也就是近年来所谓的风口转换速度越来越快,而每次风口的能量也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于是在知识数量相似和知识获取速度相似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和策略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的深度

并且我们身处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管理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

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因此对于我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提高我们的认知深度?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弄明白什么深度认知?作者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理论

理解了什么是认知深度,让我们再进一步思考通过深度认知。得出结论往往能解释相似情境中的很多问题。在这些结论中有些结论经过更为广泛长期的验证。也在更普遍的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那么这些结论就是我们所说的临界知识

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怎样学习、应用临界知识?

说到这里我们就已经分享完了临界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临界知识。那么我们该怎么来学习、应用临界知识呢?

我们先从学习的基础工具底层思维和方法说起,要学习临界知识,就要从具体的知识输入开始,读书是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方式。可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也没有发现和掌握临界知识呢?

作者认为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读书方法有问题,也许我们掉进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我们不知不觉成了仓鼠思维的受害者,只知道一味的摘记知识

从上学的时候开始老师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似乎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划线或者摘抄。我们的读书过程就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可是那些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让我深刻的理解什么叫做"听过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说到底就是认知效率的低下。摘抄划线的知识把书合上就不再属于你了。而你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如果进行了加工,把它融进了你的知识体系里,这才是你的。

在加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的行为暗示。改进读书方法之后有助于我们掌握临界知识。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那么需要怎样的心态呢?

第一是绿灯思维所谓绿灯思维,就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是仔细想想这个观点能怎样帮到自己?而不是以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就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我们之所以会,一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就找理由反驳。是因为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于"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第二个心态是以慢为快。我们之所以想快速成长,是因为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快。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想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建立竞争优势,学习和成长的速度就很重要。

可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的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因为真正的高效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

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里胡哨的方法、技巧。底层堵住了新方法和新技巧学的再多也都是表面上的花拳绣腿。

说完了影响掌握临界知识的心态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具体的方法层了。学习临界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我们常常把学习当做一件很正式的事情,要端正的读书,最好是在课堂里面有老师讲解。

事实上,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本书反复出现的重要概念“假设”。

我们的所有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思考肤浅也是在某个错误假设指导下行动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地调整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所以学习临界知识,其实也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会发现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就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事后解释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知道自己过去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更正确的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在作者看来,我们过去的经历是一篇篇写满了我们的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的错误假设和生活灵感的文章。只不过只有通过精心的筛选和仔细的分工,这些经历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宝典。

作者还分享了三个常用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分别是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可是我们的教育中对于这一能力的训练却非常欠缺。要知道如果想要成为一个肌肉男,那么就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力量训练。

与此类似,如果想要训练思想的肌肉,让自己看问题深刻而准确。要坚持的基础训练之一便是反思。然而由于我们教育经历中缺少反思这一重要能力的训练。

我们常常会把总结当成反思。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本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第二,以教为学。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而且教别人。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重复知识是强化记忆神经链的过程。

我们的短期记忆能够转为长期记忆的关键就是不断重复,而教别人是一个很好的建立长期记忆的过程。而且教学的环境让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增添了新的场景,回忆起来更容易。

第三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本质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我们在原认知上的差别表现为认知效率和认知深度的差别。从本质上来讲,本书所提及的所有方法和努力都是在追求提升我们的元认知能力。

但是原认知的提升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具有思考过程强大的惯性,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悬挂假设,反思矫正假设等一系列方法来改变它。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刻意练习在改变我们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刚刚我们讲了怎样去学习临界知识?那现在我们来讲讲怎样去寻找并且应用临界知识。对于我们而言,寻找临界知识的过程就是寻找对我们有用的,适用范围广的可靠的知识的过程。

作者分享了四条经验。

第一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去阅读经典的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具体做的时候要多留心看似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是否应用了我们已有的规律。

第二找到重要的知识的原理和原始出处。当你知道这个结论的原始出处,你对这个结论的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第四,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就是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生活的思考决策中,如果你坚持这样训练,也能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

至于如何应用临界知识,答案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有两个明显的困难,一怎样在短时间内想到不同的场景来练习?二还要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练习。除此之外还要在不同的场景中直接联系到临界知识并不容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的办法是遇到问题先找这个场景下的专业技术解释,然后再对专业技术解释进行深入分析联系到临界知识,这样我们就能积累不同场景下临界知识的应用,从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刻理解这个临界知识。

最后作者分享了七个他觉得比较重要的临界知识

1.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举个例子。人脉就是一种复利模型。一个人认识的朋友多,就会有人愿意将他推荐给更多的朋友,那么他就能认识更多的人,因为他认识了很多的人,会吸引更多的人想要认识他。

2.概率论

概率论给我们的启发是,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选择不断地投入成功概率最大的事情当中,并且避免小概率事件给我们带来致命打击。从长期来看,一直投入最大概率的事情终究会有回报。

3.黄金思维圈

即what、why、how。绝大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是从what的角度出发?很少有人能够从How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站在why角度思考问题人就更少了。如果你想要和别人不一样,在众多的人当中脱颖而出,那么你一定要比别人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看透问题的本质。你应该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

4.进化论

在变化的环境里行动的跟进常常是迟缓的。我们会在新的环境中还保留着过去的习惯,因此我们应该构建信息优势,让自己及时看到环境的变化。但是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正确的方法论和模仿同级别最优秀人的做法。能够让你在没有冒险基因的情况下更好地把指导变为行动。

5.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一种与直觉思考不同的思考方式,它是整体的,动态的,连续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动态系统中以简驭繁的智慧。

6.二八定律

20%的付出决定了80%的回报。这个也很好理解我们之前的。纷繁的世界里有那么多的问题。但只有20%的问题是比较重要的。我们应当花80%的精力去解决这20%里面比较重要的问题。

7.安全空间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或在极端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所做的准备。创造安全空间的两种方法,ss一是制定b计划,二是备份

讲到这里我们就讲完了关于临界知识的寻找与应用。

最后总结一下。《好好学习》这本书从三个问题展开,分别是临界知识的定义,为什么要学习临界知识以及怎样的学习临界知识?原书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阅读原书,我们就分享到这里。


临界知识思维导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