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善思能写的老师

  先说一说我是如何加入本次共读活动的呢?首先我是计划利用寒假时间精读一本书的,有一天看到大夏书系公众号的推文,这不就是我正需要的吗?我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看起来似乎有些冲动啊!连书的内容和作者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就直接下单购书了。读完这本书,我要感谢自己的冲动,一是我需要这样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是这真的是一本我需要也应该看的书。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开始我今天的分享了,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做个善思能写的老师。

一、打破以往的生活状态

  以往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呢?每天就是起床上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利用音体美课拉几个薄弱的学生补补题。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重复机械没激情。所以我就不停的寻找着我喜欢的生活方式,其实之前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我喜欢的。直到去年暑假我才拨开云雾见月明,阅读后写作才是我真正喜欢的生活方式。可是,喜欢归喜欢,能真正做到又是多么的困难呀!逼着自己读,逼着自己写,渐渐的我发现也不是那么难。终于我打破了以往那种机械重复性的生活状态了。

二、摒弃不良的阅读习惯

  当我还在沾沾自喜的时候,突然被当头一棒!原来我阅读写作还只是停留在最表面的样子。阅读吴松超老师的书第一感受就是:接地气。第二感受就是:干货满满。比如读十章给报刊投稿时,我目瞪口呆。吴老师说:纸质媒体阅读,易于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即有较高的专注度,思考的时间更长,更深入,而网络阅读往往就是浏览,快速粗略,思考浅尝辄止。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其实身边很多老师也会看电子书,包括我也会浏览公众号的推文,有的时候文字比较多的时候手指就不自觉的快速滑动起来了。这样想起来耗费的时间也很多,留下的却很少。所以吴老师在书中第182页说到:以专业成长为导向的教师书写行动,需要与手机阅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警惕被互联网上的低品位阅读者同化,陷入浅薄的,有套路无营养的写作模式。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打开手机取消许多公众号的关注。

三、制定新的学年目标

  今天是大年初八,走亲访友,时间感觉挺快的,数数离上班也就一周的时间了。我想在新的学年有一些新的改变,改变从投稿开始。吴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提了三条投稿建议,每一条建议都很实用。比如第一个建议:从阅读与熟悉报刊开始学习投稿。吴老师说首先要做的是熟悉一两种教育报刊。如果学校的客观条件不允许,那你完全可以自己订阅。我看了看作者简介中就提到教育时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等,在这里我也想请教共读的老师们,你有读报或者报刊的习惯吗?能否给我一些建议该如何选择呢?吴老师说,刚开始向报刊投稿,一定要做好迎接失败一百次的心理准备,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学习写文章与天下的很多事情是一样的,首先需要在沉寂中积聚力量,需要把冷板凳坐热的耐性。有了吴老师这样真诚的叮嘱,我想我们每一位想投稿的老师都有了前行的动力。第二条建议:不要让自己陷入为发表而写作的状态。是的,有的时候我们过于在意一些东西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我们要明确写作和发表对于自己的真实价值:书中190页小字部分读出来。只有明白了写作的意义,不为发表而写作,才能写出自己内心有温度有情感的文章。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一本书为什么会打动读者呢?我想可能作者了解读者,知道读者需要什么。真心感谢吴老师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另外感谢小尘老师为我们搭建的分享平台,再好的书除了闷头读,还需要做笔记,做分享,这样收获更多!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个善思能写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