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背后

    不知不觉,《中国诗词大会》已经播了三季了。作为语文老师口中不怎么注重文学积累的学生,我最多只看了其中的六场。但就这六场已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分析节目为何热播之前,我先想问一下:为什么我们需要诗词?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气质又表现在哪里呢?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人之所以要学诗,是在看到塞外风景时,吟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哎呀妈呀,怎么全是沙”。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诗词对人气质的提升是绝对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在教科书上添加诗歌的原因。

    回到主题上来,诗词大会的热播的背后体现了国家经济的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饭都吃不了,谁有心思去研究诗词呢。同时国家经济的提高,也就意味着教育投资的加强,人们得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诗词,连锁反应的,人民素质随之提高,对文化类节目的需求也就随之增加,诗词大会应运而生。

  如今的中国,提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深沉的力量,如何提倡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问题。诗词大会便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到每一句诗词背后的含义,在专家的解读中,文天祥的爱国,李白的不羁,王维的淡泊,这些古老的精神品质仿佛又绽放了出来。没有信仰的人是空虚的,国人在经历了短暂的文化空虚后,诗词大会唤醒了沉睡在国人身体中的文化基因,这也是节目倍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节目的能否热播,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制作是否精良,创意是否新颖。从第二季的飞花令,再到第三季的复活赛,诗词大会每一季都会有新花样。随着手机的流行,诗词大会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可以跟着选手一起竞争,极强的代入感以及回答正确之后的自豪感,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人(我本人也是如此,不过后面没时间看了)。而且节目中的舞台光影效果不错,选手回答正确后的光影特效让人觉得极其刺激。

    诗词大会最吸引人的是专家的点评,我不关注陈更是否夺得了冠军(但我很佩服她),也不想知道哪位选手背了多少诗(同样敬佩),但专家的点评是不可不关注的,他们深入诗词的内部,摸索着诗人的情感,他们渊博的学识,是这个节目的灵魂。再加上主持人董卿的控场,以及选手们的优异表现,使得这个“高冷”的文化类节目,变得雅俗共赏。

    这些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斧正。


                                    ——高一(1)班 骆广泓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评——《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