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能够主动改变的人,只有自己
小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个伟大的人。不管我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我都想要努力,去影响更多的人。
好在,我的愿望是“影响”而非“改变”,多年之后的今天,我更是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们能够改变的人,只有自己。想要影响他人,我们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伊丽莎白·克拉里的《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中,有一段话我特别赞同: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之一,是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当你在改变自己时,同时会改变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他人也必然会对此做出回应。儿童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更大概率地使孩子表现良好的艺术。
在我有了孩子之后,我对这段话的赞同更进了一步。原来只觉得,育儿就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但是当孩子出生之后,一天一天与他们相处的经历告诉我们,所谓的儿童教育,真的不仅仅是说说规则那么简单的事情。
2.
我们也是父母,更是孩子的原生家庭缔造者
现在的人们,在总结自己不幸命运的原因时,常常会提到“原生家庭”这个概念。
随着大家对于心理学的了解,原生家庭的问题也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知。我们也越来越知道,一个孩子的童年是多么得重要,一个孩子出生的家庭,对他的影响是多么得深远。
然而,抱怨无益,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那些过去的经历,我们也只能努力地去克服。要想不让自己的痛苦经历,在孩子身上重演,我们就需要打破自己思维的桎梏,多多学习育儿知识,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用一些富有操作性的好方法,来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激励孩子养成优秀的品质。
当然也不必忧虑,不必纠结于让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100分的父母。要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格外看重的品质。尽力而为,多多给予孩子陪伴与正确的关爱,孩子会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父母之爱将伴随着他走过未来的一生,那是他宝贵的力量源泉。
3.
“好父母”与“坏父母”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在私下里,我和我的伙伴们,也常常谈论自己的父母。不要忽视孩子们的谈论,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标准。
到底哪些父母是好的,哪些父母是不好的呢?在孩子心中,常常会觉得,满足自己所有愿望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还真的有些家长,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爱一个孩子就要满足孩子所有的愿望,不让孩子受一点的委屈,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做所有的事情,不让他经历任何挫折。现在社会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有时脆弱到经不起一点批评,甚至是老师的一个眼神,都能让他想要跳楼。想来,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一定是意识不到自身问题的,估计还要怪老师管教太严。
依照伊丽莎白·克拉里的说法,这样一味顺从的爱,也仅仅可以称之为溺爱,而不是真正的爱。
与此相反的,孩子们都能够达成共识的,认为有些父母坏透了,是因为他们会毫无原则的惩罚孩子,以显示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性。
有些打骂,甚至到达了家暴的地步。短期看来,这样的打骂好像很有成效,但长此以往,会容易造成孩子扭曲的人格,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这种打骂的爱,本质上,往往是因为父母的无能。他不能通过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形式,来改变孩子不良的行为,便只能通过这种破坏亲子关系的打骂行为,来确保自己命令的顺利实行。
在这种父母眼中,也许听话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孩子。
可是听话的孩子真的是好孩子吗?这些孩子的性格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一种愤怒呢?
4.
在打骂和溺爱之间,有一种优雅教养法
跟上面两种极端的人群相比,我们往往不单单属于某一类,而恰恰处在两个极端的中间。说白了,我们有的时候会溺爱孩子,没有原则性的顺从孩子。而有的时候呢,又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而迁怒于孩子。
刚才提到的伊丽莎白·克拉里,他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家庭教育演说家,同时又出版了多本教育方面的畅销书籍,对美国和日本的教育理念有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中,抛开具体的战术层面的分析,我更喜欢他在第1个章节所提到的战略层面上的教育理念。
4.
三角凳原理
在打骂和溺爱之间,到底什么样的教养,才可以称之为优雅呢?
我认为主要有3点,也就是伊丽莎白·克拉里提到的三角凳原理。
如伊丽莎白·克拉里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中所说,儿童的教育就好比一把三角凳,凳子想要立稳,就需要有三条腿共同支撑。儿童教育的三条腿,包括: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首先,在明确价值观这一点,我们先要知道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价值观也是多变的,甚至很多价值观还是相互矛盾的。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么,我们才能够在儿童教育的时候,有一个大的方向。
第二,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其实也就要求着,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管理对孩子的期待行为。对孩子过高的期待,和过低的期待,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我们要了解孩子各种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要认可,人和人之间,在天赋和性格上,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在此方面,扬长避短好过拔苗助长。
最后,在尊重自我需求这一方面,我认为特别的重要,同时也是很多父母最常忽略到的一点,那就是——我们作为父母,也要拥有自身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不仅仅来源于我们作为一个母亲或者父亲的这种身份,而是真正的,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哪怕只是独处一会儿,看一看书、听一听音乐。留点时间,做我们喜爱的事情,它能让我们充满正能量。烦躁的情绪会得到很大的疏解,在处理和孩子的紧张关系时,也会更加从容淡定。
5.
你的情绪稳定,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
当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待他温和有耐心,同时又能够坚持原则,在正确的事情上,懂得坚守。哪怕是他犯了错误,父母也不会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就事论事,解决问题,找到原因,争取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他会在与父母的相处之中,习得最为宝贵的个人品质。
负面情绪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制造问题。父母的情绪稳定,就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不会用做坏事的方式来企图引起父母的注意。很多时候,孩子犯错,都是因为缺乏父母的爱与陪伴。
孩子犯错,应该反思的恰恰是家长的教养方式。
没有人会不爱自己的孩子,优雅的教养方法,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精进。
言传身教很重要,每个人都这样说,但是真正做起来非常地难,父母之所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因为,我们正是通过自身的这种影响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所以,与其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孩子身上,不如回归自己,给自己一点时间,这并不是自私的行为。
可能刚开始很困难,但是只要你想办法,就总会找到一个和孩子更舒服的相处模式。在那个模式里,一定有你自己独处的时间与空间,孩子也不会因为你消失的那一会儿而焦虑不安,因为他知道,他的父母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充电的形式,来每天带给他一个更好的父母。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视野;父母的养育方式,影响他们如何看待世界。
任重而道远,时刻告诫自己,不打骂,不溺爱,要优雅,从提升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