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课串讲

非常感恩随喜张师兄对第54课的复述,也随喜感恩我们三组四组的组长,对这次复述、串讲、思考题的作答及共修场地的安排,弟子唐明玉法供养的是第五十五课的串讲,首先调整一下我们的发心,就是做任何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我们一起顶礼

一:顶礼

二:科判 由于第55课讲了求不得苦和不欲临两大苦,我们细理一下科判:(科判发在小组了)

图片发自App

三:全文分三个部分,课前交得、求不得苦,不欲临苦。课前交待 所谓求不得苦、是指世人欲望无有限度,因各自的职业、地位,爱好身分等不同,以致所求目标也各式各样,若对自己所爱乐的事物,如财产、地位美色求之而不得。这种痛苦即为求不得苦。如巜大毗婆沙论》云:求如意事、不果遂时、引生众苦,顾名求不得苦。巜仁王般若经疏》也说:事与愿违者、即是求不得苦。从字面上还是很好理解的、由于现在的世间人呢?因为看得多听得多,所以他的欲望追求也都不太容易满足,上师希望我们一定要精神富有,就是我们需要一些精神食粮有了他无论什么情况才有面对的勇气。保持一种心理平衡、得到不会过于欢喜,得不到,也不会过于伤心。这是课程交代,上师引用两个经典解释了什么是"求不得苦”。

正文部分:求不得苦。

p158: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谁,没有一个不渴求幸福快乐的,趋乐避苦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可真正能如愿以偿地却寥寥无几,有的人,为了舒适安乐而建造房屋,为了充饥而享用饮食,为了健康而服用药物,有的是为了胜利而奔赴战场,有的商人是谋求利润而拼命经营,结果呢?往往都是事与愿违,我们看到世间倾家荡产的人也很多,因为房屋倒塌的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希望,整个一生都是在求之不得中度过的,即使暂时得到,也不能恒常拥有,这种例子太多太多了,反正你想要得到这些东西偏偏就得不到,所以是非常痛苦的。其实为什么求而不得?求不得苦,往往是原于狭隘的思想,因为人们一味地就只为了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财富呀地位呀,所以苦脑就多于快乐,感受到求不得苦的人就多之又多。这是正文求不得苦的第一层,因为每个人的我执強烈,思想狭隘,因而感受求不得苦的人多之又多。

上师说:放眼周围无数人为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尽心尽力的辛勤劳作,他们却并不知道,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德姻缘,今生再怎么努力也无计一事到头来不但得不到这些,甚至解决暂时的温饱也成问题,可见就算是小小的希望有时也是需要前世的因缘,所以要想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除了勤奋努力之外前世的因缘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众生会求而不得、这里面就是讲没有积累福德,或者没有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所以即使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地去劳作想要得到巨大的财富丰厚的收入,你要看是否前世有过这样的福德,有这样的善根。上司引用了巜杂譬喻经》中住在富人区1亿里的那个公案,说明前世的愿力和因缘,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古大德教诫我们:“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是说,一个人再怎么勤劳也不如积累微小的福德作用大,所以单靠勤奋努力不一定能成办大事。其实无始以来,我们世间人常常做事是颠倒的,常常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世界所琐事上,可是结果呢?也只是痛苦而矣,许多人为了目标百般的努力,如果是把这份努力用在修行上,可能早就正得佛果了。所以明白这一点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多想想,如今遇到了大乘佛法,依止了善知识,就千万不能再将精力放在能回琐事上了,一定要修持真实的正法,珍惜自己的时间,虽说完全舍弃世间是有一点困难,但是尽可能多的用于修行方面,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第二层,引用古大德的教言,“勤劳如山王”、不如积微福”归摄了前面所讲,就是我们仅仅靠勤劳要想成功,获得自己心中所想,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积累福德。珍惜自己的时间,放弃世间的一些执着,不要把精力全部放在轮回琐事上面,一定要修辞真实的正法,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才是最为重要。

下面讲不欲临苦: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肯定的说,希望自己受苦受难的人,这个世界上一个也没有,然而即便不愿意受此痛苦,痛苦也会自然而然降临,这就是不欲临苦。比如:我们每个人还是希望当老板的,但是为什么员工那么多呢?我们每个人还是希望当领导的,那为什么公民那么多?那些犯了一点点小错误。内心也是不愿受到重罚,即使不愿,苦还是降临,这样的例子,我们是不是就明白了所谓的不欲临苦。

为什么会感受这样的苦,上师举了苏东坡因“一念失而受百年谴”的公案说明善恶有报,因果真实不虚的道理,这是不欲临苦的第一层。

不欲临苦,具体表现的方式是什么?

无垢光尊者在巜窍诀宝藏论》中的教言可见一斑:1,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相依相伴,然确定别离,2:美妙住宅住虽欲恒不离,长久居住然却定离去,3: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长久享受然确定舍弃,4:瑕满人生虽欲恒不离,长久留世然确定死亡,5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听受正法然确定别离,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讲了这么多不欲临苦的种种情况,尊者劝勉我们今起应该披精进铠甲,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总之: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致,希望我们这些入了佛门的佛弟子,不要忙忙碌碌今生尘世间的琐事,依靠知足少欲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宝,集中精力修持正法。第二层

用米拉日巴尊者的教言

法本P169-P170通过学习两位尊者的教言,通过学习人类三根本苦,八支分苦,我们应该明白四大部卅人类均无安乐,唯有感受痛苦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的,这个世界会越来越污浊,佛法会越来越衰败,众生的幸福也会逐渐的减灭,想到这些谁还会贪图一时的快乐,因此通过观察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今后一定要要学会取舍。一定要依照尊者给到的窍诀实地修持,以摧毁自己迷乱的实执。第三层

总之,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致,若想避免求不得苦,获得财产,受用,幸福名誉等善果必须要有往昔积德的善因,有了这样的因,果才会不求自得,反之,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因,就算再怎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非但不会如愿以偿,反而可能使得其反而遭遇不幸。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五十五课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