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7-8章读书笔记

第7章《日常生活的技能》

支持孩子错误的联想并让他们体验其结果,往往是值得的。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用来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人生技能。

本节提到的零花钱制度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外婆给我零花钱的经历。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是每天给我和姐姐一定的零花钱,一般是5毛钱或者1块钱,我每天早上拿到零花钱都非常高兴,会安排好每天买哪些零食,然后放学前把钱用完,但是姐姐每次都会攒一点钱。

记得有一次,奶奶给了我1元钱的硬币和1毛钱的硬币,这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可是一笔不菲的财富。我高兴急了,一路蹦哒着去学校,计划着,哟呵,今天可以买平时舍不得买的零食啦!可是到了学校,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无意搜搜裤兜,才发现我不小心把一元钱的硬币弄丢了,口袋里只剩一毛钱的硬币了,那心里可是一个后悔啊!

当时也不知道是在上学路上丢的还是在学校丢的,于是我找遍了身上所有口袋,翻遍了书包里里外外也没找到。当时已经在学校了,又不可能出学校沿着上学的路找钱,当时好像是难受得哭了。

这一天,上课的时候我都在想这件事,课间,看着其他同学买零食吃的津津有味,好生羡慕,如果我的零花钱没有丢,我也可以买零食(当时喜欢的一两毛钱一包的辣条)吃啊!现在已不太记得当时的感受了,也许是自责,惩罚自己当天不准买零食;也许是觉得去商店买一毛钱的东西,怕在同学面前丢脸。我硬是咽着口水,一天没有花钱,回去跟外婆说了,外婆并没有批评我。

初高中的时候,我是住读,每周的零花钱,都要计划着用,分别用来买饭票吃饭、买零食、打开水、打电话给外婆等等,现在想想,真的是要感谢外婆,她没有读太多书,没有学过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从小到大,对我的教育都让我觉得十分“舒适”,比如:她从来没有以任何理由“克扣”过我的零花钱,每次给我的零花钱都是很准时,如果我需要买书,就会另外多给我一点儿。外婆现在已经走了,但是养育之恩永不忘。

现在,轮到我来想想该如何计划糖果的零花钱了,如果不是看到这一章的内容,我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且并不认为这是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目前,她上幼儿园中班,我还没有给她零花钱,本节提到的案例,其中一个母亲的观点是:孩子们想买东西的时候,我不会直接给孩子买,而且让他们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我觉得,也许是因为这样,他们就会比较取舍,选择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或者权衡以后,决定把钱存起来,不会随意买东西。也提到了“延迟满足”的概念。这样会让孩子对于自己将零花钱用在“刀刃上”,也会让孩子形成比较好,不浪费,不冲动消费的习惯。

可能是目前我还没有经历过给孩子零花钱这个过程,所以我目前不太理解或者说不是很认可这种行为,孩子想要一样东西,如果是有必要的,我可能会帮她买。如果是我认为没有必要的,而她非常想要的,我可能会根据商品价值让她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我觉得如果总是让孩子“延迟满足”,以后孩子会习惯了压制自己的想法,错过很多东西带给自己的快乐。

等需要给糖果零花钱的时候,再根据情况定零花钱制度吧!

二、限制屏幕时间

屏幕时间使人成瘾,而且妨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长期玩手机,会让人逐渐失去思考能力。

如何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我们每天尽量不让糖糖玩太长时间的时间(没有严格时长限制),我们会用别的活动吸引她,不让她一直玩手机,保护她的身心健康。特别是上学日,必要先完成家庭作业,才会被允许看电视或玩手机。

不看电子设备的时间,就是我们和他一起互动的时间,比如读故事给她听,飞花令之类的游戏。说实话,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很累的时候,会想要把手机作为“临时保姆”“照看”孩子。我并不认为手机和电视应该完全被“抽出”孩子们的世界,我会用手机给她玩识字游戏,让她看动画放松;和她一起看《西游记》《中国诗词大会》等等电视剧或节目。只是家长需要平衡,合理限制孩子们观看的时间,不要让孩子沉迷。我觉得,有时候,孩子有时候沉迷于电子产品,是因为孩子觉得家长都在忙自己的,自己无事可做,就只能玩手机了。我每次尽量把工作在公司做完,回家就只陪伴她做作业,背古诗,玩游戏,尽量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三、日常惯例

制定日常惯例表对于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和生活管理的技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还要让孩子与我们分享他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感受,这让他们理解并信任自己,并欣赏自己的能力。

本节内容介绍了一个很好地让自己一个人睡的成功案例。当我们想让孩子独自睡觉时,我们和孩子沟通时,要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可以一个人睡。”接着,进入准备模式。

第一步:制定就寝习惯表,尽可能地让孩子参与。比如:列出孩子睡觉前需要做的事情,到了就寝时间,让她检查自己的惯例表,看看下一项是什么。

第二步: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她从床上下来,我们会和善坚定地带她回到床上。

糖糖目前快5岁了,照理说可以一个人自己睡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还没有让她一个人睡,这两年,这个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就寝习惯表是个不错的参考。

第8章    少即是多

一、倾听

别说孩子了,就是我们大人感觉到自己被倾听时,才愿意敞开心扉继续说下去,才肯去听从对方所说的话,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要成为一个倾听者。

近来,一封初中女生的遗书引人深思,遗书中说,父母爱的是成绩好的女儿,她受不了家长平日的打骂,所以绝望自杀。孩子把自己的心声没有吐露给她本应该最信任的父母,却只能写在了遗书里。她的“凋零”肯定是让父母撕心裂肺,后悔莫及的,也留给了我们无尽的反思。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孩子面临的学习和心理压力要比我们时候更大,少盯着孩子的成绩,多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多听听他们的想法与苦恼,让家成为一个温馨的港湾,而不是孩子时刻想要逃离的地狱。

特别是在二胎家庭,如果家长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老大的感受可能被忽视,久而久之,孩子会不愿意吐露自己的想法,而在父母看来,还很纳闷,老大怎么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了?

糖宝是个非常健谈的女孩,活力四射,每天可以喋喋不休地拉着妈妈说话,我也很享受现在和她相处的时光,她对我无话不谈,我也希望这种状态能继续下去。

二、给予关注

当孩子接近你时,就是她需要关注的一个信号。这时候,我们需要尽量放下手上的工作,关注孩子。如果你正在忙的工作确实非常重要,可以拥抱她,对她说:“妈妈现在在忙,当长针指到12,妈妈就过来陪你好吗?”

但是也要避免做“直升机”父母,时时刻刻低关注孩子。

三、只做不说

作为父母,总是说的多,却忽视了做的重要性。我们花两年学会了说话,却要花上一辈子来学会闭嘴。有时候,只做不说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朱小蓉

2021年8月2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面管教》第7-8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