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父母要跟得上

1


最近被一篇公众号推文圈粉,名字叫《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
行动派和慈怀读书头条都转发了这篇文章,作者栩先生针砭的是当今的一个社会现实:你的格局其实是由你原生家庭的教育决定的。
家庭条件富裕的孩子不仅比出身贫寒的孩子享有更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他们在情商,视野,谈吐,阅历,为人处事等素质培养上更受益于父母的指导。而这种影响是深远长久的,伴随一生,因此家境好的孩子往往能在大的舞台上游刃有余,而家境不好的孩子往往因为生存的压力举步维艰。
2010年天涯还有文章讨论“寒门再难出贵子”,2013 年人民日报还在报道 “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 但近几年连电视剧里也不再宣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取而代之的主题都是描写出身高贵的人设总能各种开挂逢凶化吉,底层出身的内心险恶黑暗。因此有了一个特别时髦的概念:阶级固化。
如果我继续老生长谈如何坚持信念不断努力突破阶级改变命运,那除了打一针鸡血并没有什么卵用。
我真正想说的是,这种教育上的差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单纯的因为物质条件造成,更多的是父母在思想上的落后。即便出生贫寒的孩子有那么一两个人中龙凤早早意识到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局限性,想要靠自己努力改变现状,首先面临的反对,压力和不理解往往就来自父母。
孩子的成长与进步,父母也要跟得上,否则就是徒劳。

2

我不油然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的父亲是个思想极其传统守旧的人,上世纪60-70年代过来的人都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苦日子。没怎么正经读过书,初中文化。在他概念里对着类似公务系统那样的铁饭碗有着极强的执念。那个年代里有一手好字会写点文章就能混个一官半职过着政府包养的生活。
这种思想贯穿着10多年对我的教育。
比如会一直给我洗脑入党的优越性,虽然某种程度上并没有什么大毛病,但在现今的社会,还不如学个乐器或者学个五笔打字等技能来的实在。
真正的矛盾爆发在大学毕业选择就业方向上。
父亲极力的向我营销公务员的好处,在他概念里这是个稳定并且前途无量的工作。
然而我最后的选择非常讽刺地打了他脸:出国留学。
当时我仔细分析了一圈,觉得知识爆炸的时代肯定要继续深造,世界越来越国际化出去看看是有必要的,并且我的专业是电子工程性质,在国外大有可为。父亲嘴上说不反对,但是行动上实实在在的表达了他的态度。在最该投资的教育上硬是一分钱没支持,而最后还是凭借着那么一点狗屎运拿到了一个野鸡学校的全额奖学金登上美利坚的飞机。
这里可以省略几万字去描述没有家庭物质支持的留学生涯有多艰苦。如今在一家顶尖科技公司就职的我回过头来看几年前的选择,一点不后悔。
人生方向选择上的蝴蝶效应是非常大的,如果当时因为家长的权威妥协自己的职业方向,我现在应该在基层岗位给领导写些报告,而最主要的是后半生可能因为做着自己反感的工作和抱憾当年的眼光短浅而碌碌无为。
有见过太多的例子,父母总喜欢给子女安排他们想要的生活。可怕的是,很多时候他们本身眼界就有局限性,但是迫于家长的地位和权威,子女不得不选择妥协。这些安排从来都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出发,却又总是包裹着“我这么做全都是为了你好”的糖衣炮弹。

3

最近北大又到了多事之秋,为网络提供了好几篇“404错误”的文章。这里不去讨论任何敏感性的话题,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岳昕的那段话:

“二十多年孺慕情深,我深爱我的母亲。面对他的嚎啕痛哭,自扇耳光,下跪请求,以自杀相协,我的内心在滴血。”

其实这就是两代人思想上的鸿沟。大家出发点都没有错,但是一边母亲无法理解孩子的对于真相宁可牺牲前途的执念,另一边孩子也因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得不到母亲的认同而痛心疾首。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实最该反省的是许多父母,明明孩子很优秀,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错误的观念狭隘的格局往坏里说就是误人子弟,更何况自己的子弟乎?



这里我想到了“水哥”王昱珩。
在最强大脑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微观辨水”和“放弃观察”充分展示了可以碾压众人的观察力和智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牛逼的存在却丝毫不图名利,赋闲在家,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女儿的教育中。他的育女观,总的来说就是提供条件和放任自由。为了让女儿接触自然,把家里打造成原始深林;培养女儿读书习惯却从不限制读什么书,从霍金《时间简史》到金庸武侠;女儿喜欢在墙上写字,就陪着她一起刷墙,每个学期只上半学期课,带女儿去旅行增长见识,成了名副其实的奶爸。
这个例子虽然不具有很大普遍性,但是足以说明格局越高的人越在意在子女教育上投入。


另一个例子可以谈到有“国民老公”之称的王思聪。表面上他看起来是个喜欢在互联网媒体上哗众取宠的富二代,然而他在得到父亲的初始资金支持后,一直不声不响的进行投资。2016年胡润富豪排行榜上,王思聪的身家已经达到60亿,他的投资涉及医疗、互联网、新能源、电子商务等等,任CEO的熊猫TV由于提前入场,在直播领域也有不俗的表现。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的二代,而能用实力派上富豪榜的没几个,而这些看似必然的偶然很大程度源自于其父亲对他一定限度的信任和支持。王健林就曾在媒体上表示“我允许他失败两次次,第三次再失败,就回万达上班。”甚至还表示“接班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他觉得忙碌的生活与工作是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兴趣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如果有一天孩子已经变得足够优秀,有了自己的想法,父母要跟上。
如果不能,最至少也应该尊重和支持他的选择。


转载请添加公众号(BeautifulElite)联系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成长,父母要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