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D3

第二章1 

何为第一等事?

这一问,不符合当时社会标准,没有学生问老师的。

说明王阳明小时候,是和自己的心连接的状态,这是灵动的自在的状态。

这一问一答,还否定了老师的回答。

说明王阳明问不是为了写作业要答案,而是思考后的进一步的探索,他始终在自己的世界。

何为第一等事?这一问,每个孩子都该问。

我们自己和孩子,不应该问这个问题吗?

我觉得应该问。问明白自己的心里想要什么,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与自己的心连接在一起,无论去做了什么学了什么,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我要的我自己在哪里。

于是不会执着于事,于是会融合打通。

人生本无意义,爹的状元之路摆在那里,也没能成为孩提王阳明的人生意义,当时的正统理学也没能成为,人生大事结婚也没成为,道学,佛学,也没成为……他一直在探索,学习,又转身……唯独从不接受现成的答案

想要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不得不读理学、考科举、入仕途,拥有一个平台…他回头又听了父亲的话。但这回头路,在他那里不是后悔,每条路,不过是“平台”,是实现自我的工具而已。所以,他才有“他人以不第为耻,吾以不第动心为耻”的惊人表达!

动心为何啊?做圣人的心,不动。落第算什么?

心的清明,正是心在动,在寻找归宿,所以,才会用于提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百年来王阳明》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