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约

今天看了纪录片《我们在岛屿写作》中的痖弦先生片段,他静静的走出来,身上便自带一股强大的文人气质,他仿佛饱读诗书,又仿佛以经营文字为生,他的平和,恰似一个诗人的平和,而他的所有冷清,都是不经意间的单纯。

的确,痖弦先生曾是一个报刊的主编,终日与文字打交道,他更是一个天生的、永远的诗人,在纪录片中,他说,永远写下去。

惭愧的是,其中他与另一位诗人席慕容老师电话交谈,痖弦老师说,最近的文稿可能需要宽限几日,因为年过八十,很多曾经熟悉的字词,现在都已经游离于记忆之外,凭借灵感诞生一句诗容易,但写下来,却需要查字典辨认字形。

那一瞬间突然觉得,不要浪费自己的年华啊,江郎才尽的一天也许总会来,记忆迟钝的那一日并非很遥远,如果有一日颤颤巍巍如耄耋老人,至少不必心虚辜负了年少吧。

痖弦老师还说,以前不管认识与否,只要是写诗的人,便可以去对方家中拜访,可以约定时间,也可以随时出发,不远万里奔赴一场文字之约,本身就是一种浪漫,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路途之中,又何尝不会产生灵感与情感无数。

痖弦老师提到一位诗人:商禽先生。稍一查询,原来他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可惜最后失之交臂。

诗人的朋友果然也是诗人,后来,痖弦先生将与友人们的通信收藏了几个柜子,并且一直在不断续的整理着。

那些一笔一划,力透纸背的文字之下,藏匿的是一群诗人的青春与匠心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字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