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

(一)明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仪式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衡量是否热爱生活,或者说,是否拥有一个看上去热爱生活的人设标签。生日,纪念日,升职,结婚,某些惊喜,某些庆祝,某些礼物,某种氛围。提起这三个字,首先在明夕脑海里浮现的不是自己印象深刻的带有仪式感的记忆,而是朋友圈里那些诱人的美食,精致的摆盘,认真的构图里,充满浪漫的元素,鲜花,礼盒,气球,蛋糕,蜡烛,红酒,甜美的笑容,这些图片或视频好像在认真讲述着ta的这一刻无极的幸福。

这能说明什么吗?明夕看到这些常常问自己,其实她想问的是,我值得吗?

骨子里,明夕认为自己是个虚荣的人。严格的说,又不是那种盲目的拜金式的虚荣。她不会用存了三个月的工资买一只和自己的家世和收入都不匹配的奢侈品,她也不会毫无节制和计划的超前消费。更不会用别人的钱,比如男朋友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她认为自己还是虚荣的,是一种更难达成的虚荣,那种需要对方花费思量准备的礼物,那种需求对方不时制造的浪漫,那种因为她值得而从不忘记准备的,所谓仪式。

都说,人最炫耀什么,说明最缺失什么。在当今互联网的逻辑里,炫耀更说明,想让别人认为自己的样子,想要一个自己的人设。

明夕也晒过生日收到的礼物,但她知道那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答谢,让她的朋友们知道她收到和珍视这些爱与惦念——仅部分好友可见。

自从习得仪式感这个词之后,她几乎立刻抓住了这件事的精神内核,并且毫不怀疑。

所谓仪式感,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制造一个个时刻,让这些时刻成为一串串记忆里的绳结,让一个人漫长的一生里,拥有一些可供回忆的闪光,所谓幸福感,大约就是这些闪光。这些耀眼的光晕虽然短暂,但却能照亮未来很长一段心路。

明夕回忆了自己二十几年的过往,几乎想不起这样的时刻。手边找不到一件可以讲述某一个美妙时刻的礼物,也没有任何一张生日的家庭纪念照片。没关系,她知道。在父母亲的年代,仪式感是一种普遍的稀缺品。在那个远不如今天富足和开阔的年代,她的父母给她的,不管是物质基础,还是精神和眼界,都只是最基础的供给。这是她很久以后才明白的。

但我可以从自己的人生开始,拥有自己的绳结。明夕是这么想的。不,她更希望那可以是珍珠。

有的事,从一开始,或从第一次就写好了某种注定。

结婚前,明夕说结婚戒指这种形式本就是舶来品,按照西方的规则,需要男孩子准备一只钻戒,那是求婚戒指。正式结婚的时候,只需要交换简洁的对戒。多美好的寓意啊,钻石象征坚贞永恒的感情,而简素的对戒象征平淡长久的美好。

她被拒接了。很直接,没有迂回,没有思考,就像本能一样迅速。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配,不够好,不够漂亮,不够有家世,还不够很多,因此配不上一只钻石戒指。

她还是嫁了。她体贴的明白,一个男孩子娶妻,用的还不都是父母的积蓄。她希望可以得到一只,为她准备的,用自己的小家的积累买的钻石,贵贱不论。那就选在十年吧。时间足够久,意义也足够重。

然后是结婚纪念日,这个她从不认为会有争议的时间,也迎来了挑战。

他们先是领证登记,几个月后举办婚礼。这里面的两个日期,成为了争议所在。先生认为,登记日期才是值得纪念的日期,婚礼日期不过是协调安排的仪式,没什么可纪念。但明夕认为,登记日期特意选在先生生日的后一天,她不想把纪念日和生日混为一谈。另外,仪式的日期为什么不值得庆祝呢?

在他们一起度过的“结婚仪式”一周年纪念的时候,丈夫没有做任何准备。而明夕挺着几个月的孕肚,去排队买了有名的西餐店小吃。那家店的老板是当地百来年历史的高档西餐厅的老厨师,自己家制作售卖的小吃地道又平价,口碑极好。明夕尝试着买了几样招牌小吃,回家摆了一桌子。他们一边吃,一边品评,哪些还不错,哪些吃不惯。那些原本可能被绽放在华美餐盘里的食物,作为平民餐点,被盛放在一只只快餐盒里。没有佐餐的甜酒,也没有送给她的礼物和哪怕一只鲜花。就连庆祝这件事本身,都变的那么不适口。

明夕再没有去买过那家店,那次她吃到过很多失望,不想再吃了。

孩子出生以后,周岁,二岁,1000天,每个生日她都尽可能好好的准备。但即使如此,她也没有给孩子准备过满是小伙伴的热闹生日party,没有准备过过于贵重的生日礼物,但会有她精心挑选的生日蛋糕,礼物,会和全家人一起拍照,或者是带着他出现,去看看小小的他可以看懂的世界。

家人的生日明夕从来没有记错,她会准备蛋糕,或者礼物,尽可能按照他们的喜好,或尽可能有趣。随着厨艺见涨,也会试着张罗一桌饭菜。朋友实在不能见面,她也不会忘了及时发一句真诚的“hello,好久不见,生日快乐”。

直到有一天,那是明夕的生日。在工作中忙了一天,下班回到家给她的是一张干干净净的餐桌。她自己叫了一份生日面的外卖套餐。其实生日面的搭配,明夕并不喜爱,每次也只是在别人的生日上吃一点。但那一刻,她迫切的需要一点东西进行证明,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哪怕明知吃不完。

朋友们的礼物如期而至,可竟然也没办法高兴起来。

渐渐的,明夕觉得,仪式感,其实是一件需要心神流动的累事。自己的付出,为了看到对方的满足,为了给对方制造那一刻耀眼的惊喜和生命里的闪光,可自己的呢,又由什么来维系呢。那些光越来越微弱,几乎已经无法支撑起她对未来的信心。

社交平台上依然洒满了各色的仪式感,明夕常常坐在椅子上,出神的刷上半天。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这个世界好像很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