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读后感

      在《高老头》中描绘德·鲍赛昂子爵夫人的遭遇时,巴黎上流社会妇女对她刻薄的态度实在令人吃惊。但联想到在这种环境下纸醉金迷的雷斯多伯爵夫人和纽沁根太太只爱金钱而不爱父亲的情形,反倒不那么匪夷所思。

      读完这本小说,感觉内心挺沉重,19世纪初的巴黎让人恐惧,人们对于金钱和社会地位太过迷恋,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出卖肉体,泯灭人性,无所不用其极。全书以大学生拉斯蒂涅的眼睛来展开这幅大画卷,一个淳朴的乡村孩子,被这浑浊的社会所染,削尖脑袋往上层社会挤,攀远方亲戚,追求有夫之妇,而且都是高老头的女儿,大女儿不成,又改二女儿纽辛根太太,后来又因为房客泰伊菲要继承一笔丰厚的家产,也有所动摇。简直是吃软饭发家史。高老头这条线可以说是不能更惨了,从一个富有的面粉商人,为了女儿变卖家产只为给女儿多点嫁妆嫁个如意郎君,没成想女儿和女婿都是些白眼狼,甚至不如一个房客,到后来高老头把自己的养老金什么的都卖了,就为了大女儿买条宴会上的裙子,而女儿们为了参加宴会,却没人去看看卧病在床的父亲,高老头知道最后闭眼也没见着他两个宝贝女儿。葬礼居然还是房客和医生给办的。看到这感觉好气哦,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太可怕了。但是我觉得造成这样的悲剧跟社会风气息息相关,但主要还得怪他自己,是他自己一味地没有原则的纵容他的女儿们,他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最后的恶果也只能自己食。


      “为了向社会发出首次挑战,拉斯蒂涅去德·纽沁根太太家吃完饭了。”这句话堪称《高老头》这部中篇小说里最为精彩绝伦的一笔,也是在我眼中最惊世骇俗、最颠覆三观的小说结局之一。《高老头》中以面条商高里奥溺爱两个女儿最终又被女儿抛弃为主线,展现了当时巴黎社会极为肮脏与丑陋的画卷。我们可以说《高老头》讲述的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在小说结尾里,对高里奥老头的遭遇满怀同情的欧仁·拉斯蒂涅最终还是去他眼中大逆不道的不孝女纽沁根太太家吃饭,这荒唐可憎的一幕与前文的悲惨产生了戏剧性的强烈对比,这一刻我们才切身体会到为什么写满悲剧的《高老头》会划为《人间喜剧》里的不朽篇章。因为最后这一幕,实在是太滑稽太好笑了,正如社会这座舞台上的丑角表演,逗得观众捧腹,发出阵阵阴冷的笑声。


      最后,老人在将死之时说出了心里话,一直以来老人都知道两个女儿并不爱他,他给她们生命,而她们要他的命。老人的临终之言太过真实,老人并不糊涂,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是因为太爱女儿了,溺爱到一定程度了。将死之时渴望见到两个女儿,欧金去请也没能请来,等到大女儿来时候老人已经去世了,而小女儿始终没有来。最后来安葬的钱都没有,欧金写信给高老头的女儿女婿仍然没有回应,最后葬礼上出席却匆匆离去,可见两个女儿的冷血、无情、薄凉、势利。在得知父亲没有钱、无法帮助她们解决困难时候,对父亲不闻不问,丑陋至极。世事苍凉,欧金经历的这一番事情也更加认清了当时的巴黎社会现状。不记得有多久没有看书时候感动了,在读到老人去世这一部分时,悲愤、伤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无法理解两个女儿的行为,太过残忍。老人劝欧金对自己的父母好点,诅咒两个女儿,说社会的健康运营离不开小家庭的和谐,可见当时社会现实多么惨烈。老人穷尽一生,花光所有,为两个女儿谋幸福,最终换来的是大学生欧金送终。女儿们不感激父亲,还一味索取,等自己丈夫欠债受牵连时,还埋怨老人为何应允她们的婚姻。译者说巴尔扎克是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两个女儿过着贵族的生活,踩着父亲的尸体去参加舞会,何其残忍。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老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