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城堡: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利益体,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它又像是一个巨大的蜘蛛网,把它所控制的人网罗在其中

长篇小说《城堡》是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作为卡夫卡的最后一部小说。它不仅是卡夫卡生命体验与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卡夫卡创作风格成熟与定型的标志。这部小说最能体现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特征,故一向被认为是卡夫卡创作的压轴之作和代表作。卡夫卡作为“现代艺术的探险者”,一反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采用全新的审美视角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构筑了这部现代艺术的迷宫,使《城堡》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和美学上的震撼力。本文试图着眼于“城堡”这一意象,从外部描写、内部结构、作用影响以及作者在各部分融入的思考、寄托的情感等方面对“城堡”进行分析,以此更好地理解小说。

“大体来说,这个城堡的远景是在K的预料之中的。它既不是一个古老的要塞,也不是一座新颖的大厦,而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建筑群,由无数紧紧挤在一起的小型建筑组成,其中有一层的,也有两层的。”这是作者对城堡外观的最初描写。城堡是高高在上的,作者用一个远景的视角写出了他预料中的城堡的杂乱无章。为什么是K预料之中的呢?这样一座掌控整个村子的城堡为什么是杂乱无章的呢?笔者认为K之所以有对城堡一个预料之中的印象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将与城堡里的人对抗,寻找进入城堡的方式,获得城堡的确认,因而在内心首先也进行了对城堡的确认。城堡的杂乱无章和城堡塔楼的那些好像发着癫狂似的闪光的常春藤以及犹如患着忧郁症的雉堞一起渲染了一种混乱、压抑、忧郁又带着癫狂的气氛。这种氛围弥漫在城堡周围,并且通过城堡的影响力输入到了它所控制的村庄、村民身上。在这里作者为后文的人物、环境、情节描写设置了铺垫。

“而且它具有一种比普通住房更为崇高的目的和比之纷纭繁杂的日常生活更为清晰的含义。而在他上面的这座高塔……”这里的“它”是K对自己家乡一座钟楼的看法。在这里,通过K将家乡的钟楼与眼前看到的城堡进行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那就是在K心目中家乡钟楼是具有崇高目的和清晰含义的,而城堡是不具备这些特点乃至品质的。这或许也是作者对城堡的看法,在后文“村里的这些大路并不是通到城堡所在的山岗上去的,它之通到靠近城堡的山的方向,这好像是有意的,一下拐到旁边去了,虽然没有远离城堡,但也没有挨近它。”这样的记叙中,我们会发现卡夫卡笔下的城堡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城堡似乎近在咫尺,却让人无法猜测它的具体位置,无法接近它。城堡的虚无与缥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或许也正如马克斯·布洛德在《城堡》第一版后记中指出的那样:这座K不得进入,不可思议地甚至都不能真正接近的“城堡”,正是神学家们称之为“圣恩”的东西,是上帝对人的命运的安排……是超越所有人的生命之上的东西……。从卡夫卡的犹太文化背景去理解,这座“城堡”是他们想要在陌生的环境中扎根,与陌生人群融合而不得的一种失落、迷惘。

这种一开始由城堡引发出来的虚无、缥缈感在后文中一直得到呈现。小说叙述的背景是冬季,有着厚厚的积雪,使得K看不清前方,也看不清他遇到的村民。K在寻找进入城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个村民,也进入了村民的屋舍。然而小说对村民出场前的环境描写总是给读者一种朦胧感,情况有屋里的光线十分暗淡,K进入时的场面是蒸汽腾腾的盥洗情节,屋里漆黑一片等等……在这样的环境烘托下,人物也是模棱两可的。K对他的两个助手的第一印象是“你们彼此一模一样,就像两条蛇一样。”人物的出现与消失就像一溜烟似的,踪影全无。

有关城堡内部的记叙内容,即人在其中的生存模式和其内部机构的运行模式,这两方面内容在小说中主要通过奥尔珈和毕格尔以及几处K的心理描写、城堡官员居住的贵宾旅店的情景描写等内容体现出来。奥尔珈是城堡里的送信人巴纳巴斯的姐姐。奥尔珈的一家因妹妹阿玛丽娅拒绝城堡官员索迪尼的召唤而遭受到了村民的排挤,陷入生活的困境之中。为了求得城堡的宽恕,奥尔珈试图通过在与城堡里的跟班的密切来往中探得减轻家庭苦难的途径。也是在于跟班们交往的过程中,奥尔珈知道了许多城堡内部的消息,而弟弟巴纳巴斯在城堡里的成功当差又为奥尔珈形成对城堡的印象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在奥尔珈向K的倾诉中,我们也得了解城堡里的一些情况:“在那里,且不说侍从们的脾气,一切都进行得条理有序,虚荣心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得到满足,而工作本身又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所以虚荣心也渐渐丧失了,那里根本没有存在那些幼稚的愿望的空间。”这是城堡里的侍从的生存模式,他们在狭小的办事处,被那些真假难辨、权势大并且看似学问深的官员所制服。他们的吸引力被这些官员的一举一动所吸引,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上进心,没有了许愿的空间。

对于很多办事员来说,或许去城堡的一趟又一趟都是徒劳无益的,很可能那一天就在那白白浪费掉了,他们的希望也许又成为了泡影。在秘书毕格尔看来,城堡所代表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官方机构。“正因为机构是如此的完美无缺,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任何人,凡是他有所请求或是出于什么原因必须对他进行调查,往往在本人还没把事情考虑好之前或者他本人尚未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前,就马上毫不犹豫地受到传唤。”这在毕格尔看来是一种办事的效率,但是这样的效率是牺牲了申诉人主动地位的。申诉人手里的传唤单和卷宗里的记载成为了秘书们的防御武器,在这样的机构设置里,城堡所代表的是一种专制的威严。在秘书长看来这个巨大的,生机勃勃的机构,主管权限的设置也是很完美的。

“在任何事情上,秘书们都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多得数不尽,但热情并没有差别;任何一个秘书,如果给他布置一个案子,又只赋予他很小的权限……对外必须建立一套规规矩矩的商谈秩序,所以对每个申诉人的问题都会派遣一位以官方身份出现的秘书来处理各项事务。”这里体现出来的是城堡内部机构的分工设置。秘书们的权限被安排得十分地细致,这样的细致一方面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申诉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人员的冗杂。

通过小说对在贵宾旅店中发生的分发案卷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发案卷的侍从是压抑的,他们的分发工作常常因为审理案卷的老爷们的异议而遭到多方的责难与繁杂的迂回。因而这些侍从们会寻找发泄积聚的恼怒和焦躁的途径,撕碎案卷、撕碎纸条等等。而那些审理案卷的老爷们之间又不可能进行直接的来往,他们不会选择在转瞬之间达成一致,而是通过侍从的拖上几个小时的沟通来达成一致,而达成的一致又常常是充满着怨言与激愤的。这样一个冗杂的内部机构控制着村庄,使得村民们对它怀着敬畏,这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到了村子这,由于改变了生活方式,有时他会觉得非常疲倦。我们只好等着。他一醒来就会摇铃的。当然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他在村里逗留期间,完全就睡着了,等他醒来又不得不赶回城堡去了。反正这里的工作他本来就是自愿来做的。”这是克拉姆的侍从对克拉姆来村子里的情况的介绍。透过这段介绍,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办公方式也是存在着问题的。其中就隐含着随时关闭申诉人表达申诉的可能,同时也限制了申诉人辩解的可能。而这种错过办公的情况是为城堡里的办公模式所允许的。这体现的是一种专制,一种亵渎职权的办公模式。

K在听完贵宾旅店的侍女佩琵的一番有关费罗达的说法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侍女都习惯与在钥匙孔里往外界偷看,并由此形成了你们的思维方式。不难看出,这是城堡带给底下人的思维模式。城堡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高高在上,被它控制的人只能透过钥匙孔这微弱的途径去了解它。正如人们总要挣扎着跻身城堡之中一样。城堡影响下的人变得偏狭,变得自私,同时也变得爱猜忌,爱幻想。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猜想去填补城堡不予展露的空白。

还值得一提的是,城堡其实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利益体,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它又像是一个巨大的蜘蛛网,把它所控制的人网罗在其中。村民们围着它打转,寻找着生活安稳的方式。奥尔珈曾对K说:在这村子里我们也许可以做点事,这就是要博得你对我们的好感,或者至少是不让你对我们产生厌恶,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尽我们的全部力量和经验来保护你,使你同城堡的联系不至于中断,我们自己也许可以靠这种联系走出困境。”我们可以发现,因为城堡网聚了底下的人,因而底下人的为了更好地符合城堡的意图便会依据利益加以组合。这样的由利益而生发出来的人际关系,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无可厚非的,但也是超越了正常的人际交往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夫卡的城堡: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利益体,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它又像是一个巨大的蜘蛛网,把它所控制的人网罗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