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你,当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怎么想?
也许你会说,
“难道不是我理解得那样:家人和和气气,和睦相处?”
是的,你说得很对!如果真是如此,也许今天我就不会来写这个话题了!
那看看今天我的解读,是否会让你眼前一亮,或者让你重新改变对它的认识呢?
当你能够重新认识它时,我相信,未来,你的家庭真正呈现“家和万事兴”的幸福场景,也许将不再是难事!
不知你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觉?
每当看到这句“家和万事兴”,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电视里演唱那首经典歌曲《家和万事兴》的画面,内在对家的幸福和谐的激情,瞬间被点燃起来,并沉浸其中!
不瞒你说,每当我想起或听到这首歌,甚至看到这句话时,我整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呈现以上状态
可见,这首歌,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正如歌曲里唱得那样:
“老祖宗留下一句话,家和万事兴万事兴
妻贤夫兴旺,母慈儿孝敬,众人拾柴火焰高。
老百姓流传一句话,国安享太平享太平
国强民才富,民富国安定,众人栽树树成林”
一句“家和万事兴”,是多少国人向往的一种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的幸福场景
相信我有,你也有
是的,从小我就对“家”,对“家和”有着根深蒂固的在意和执着
我不知道是受什么影响?
但,如果,非要去探究!我想,可能跟以下几点有关吧!在这里,我想先分享一下:
因为,这与我今天对“家和”的本质了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是引起我对其探究的大背景!
一句,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也许让你对“家和”地认识会更深刻
一、对家,“完整性”的向往
这要回到我原生家庭里去追寻
在我出生后的每一年,到我结婚生子后,对家的完整性,对我来说,似乎一直存有缺失的一角。那一角,便是我的父亲!
父亲在我出生后就在工地上工作,每年只在过年的前夕那几日回来,又会在年后的那个月离家挣钱。他起初是个工程师,后来独自做工程(项目)。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形象很高大,但话不多!每次回来都穿得特别体面:黑色有质地的长大衣,板正的裤子,看起来挺不错的黑色皮鞋,手里提着黑色的公文包,而且都会带好多好吃的回来!并在当晚晚饭后,我和爸妈一起把部分好吃的,拿去孝敬外公外婆。(备注:外婆家和我家同一个村)
而且每次我都喜欢去翻爸爸的公文包,看爸爸工作的那些笔记,那些测量表,那些文件……那种感觉特别好,对爸爸的崇拜油然而生。尤其每次在我看到妈妈,在用她那欣赏的目光看爸爸时,更加对爸爸崇拜,觉得爸爸就像个英雄般存在!
所以,每次父亲回来,对童年,青少年的我来说,都是一件令我欣喜不已的事!至今回忆起,之所以能如此开心,可能是因为内在有个声音:“我爸爸回来啦!爸爸回家后,我的家,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就是幸福的家的表现!”
可见,成长中父亲的“缺失”,对幼年,童年的我来说,是多么大的心理创伤,是多么令我在意的事!而父亲,又是多么令我在意的人啊!
由于缺少连接,也因此让我和爸爸之间其实是有距离的!那份感觉一直在内心深处留有一个位置,但是总觉得这个位置需要被爱去填满!但始终无法去连接到!所以,至此,我对家的“完整性”一直很在意。也因此,让我从小对家,对有爸爸妈妈共同生活的家,一直保有极大的幻想与渴望!
直到现在我已成家了,也没能好好感受到有父爱的或者有母爱与父爱共同呵护下成长的幸福感觉!
如今父母已老,现在的我,只能自己去做自己的“父母”,重新来爱“幼小的自己”。
所以,对家“完整性”的在意,至今都在影响着我对家幸福的感觉!
二,“家和”信念的建立,源于“家不和”带来的强烈感受
这,主要源于从小见到村里很多“婆媳不和”,“邻居不和”等场景,让我看到人性的不同面相
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生活中,看到“家不和”的场景,是时有的事儿
这场景里的人,呈现出很多复杂的面相,至今让我想起来,身心还感觉微微颤栗。那种冲突下的盛气凌人,得理不饶人的复杂面向烘托出的紧张冲突的氛围,让我时刻想逃离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知道:那是我没有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看一切。我被对方的表象所唬到,完全忘记或不懂,其实对方和我是一样的平等,不存在谁高谁低!
而这,属于早期的错误认知带来的结果!
也正因为这样的错误认知,使父母亲的性格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不喜欢冲突,更愿意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忍则忍!
所以,从小到大我也被教育要安安份份做人做事,由此形成了唯唯诺诺的性格,更害怕冲突!不敢大声讲话!更不敢随便讲话!
然而,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便没有选择
正因为在年幼无知时,亲历了村里,以及周围人口中“家不和”的情景,让我感受到强烈地不舒服!与此同时,也一次次地不断刺激到我的内在,趋向于追求“家和”的温馨和谐的生活画面!
并在年幼时就种下了这颗善种子,直到如今从未断过,一直在影响着我的生活家庭观!
我清晰地记得,对“家和”的强烈意识在初中时,就已萌芽!
那是一个暑假的午后,在客厅门前的走廊处,我趴在妈妈的大腿上,边享受着妈妈给我掏耳朵,边聊天!刚好聊到家和的话题,我当时就很郑重其事地对妈妈说:“以后我对婆婆一定比对您还好!”
妈妈听到后,醋意大发:“你这个死丫头,我才是你亲妈,再怎么着,也不能对比我还好吧?”
我笑了笑顺:“看您,妈!您咋不明白?我要是对婆婆好,婆婆是不是也对我好啊,那这样,您不就不用担心我过不好吗?”
听后,妈妈笑了笑说“那倒也是啊!”
相信,这个生活场景的对话,你也能感受到,在青少年时候就决定了我对婆家的态度,对“家和”的向往!
通过以上的描述,针对“家和”与“家不和”的理解,相信你和过去的我,有类似的看法
比如,“家和”,就是一家人呈现出和和气气,和睦相处,一团和气的画面
“家不和”,就是呈现出各种冲突,紧张,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激烈氛围
是的,相信几乎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去认为
那,前面花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来铺垫,就是为了能够清晰地表达,接下来的解决之道!
今天的这个话题“家和万事兴”的重点来了
接下来,我将带你厘清它,以便有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
我们需要明白,
家“和”与“不和”,
它本身不是问题,
它只是呈现出来的一个表象。
这里的“和”,
非表面和谐,和气。
而是界限清晰下的和平状态
这里的“不和”,
不仅是表面的不和气,更是界限不清晰下的不和平状态的呈现
由此,需要进行反思后,再回到和平状态!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需要两步:
1,找到根源,区分问题归属者
而其根源仅仅在于,“界限感”
通俗点讲,就是的分界限!
举个例子,
从我们肉眼可见的,
空间上,大到国家,有国界;小到村庄,有村道。都有清晰的划分界限!
时间上,大到时针,大距离的间隔;小到秒针,小距离的分割。也都能让我们清晰地区分!
由此可见,因为有界限,所以可区分!
因为有了国界,我们看到国际间的不同
因为有了村道,我们知道是否走对了道
因为有了时针,我们了解到了大概时辰
因为有了秒针,我们感受到了活在当下
因为有了界限,
不论是大到国家,还是小到个人
或公司上到领导下到员工,便知道自己的角色
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即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
如此,有序合理地开展工作,团结协作,便可共创辉煌!
可见,界限一词,当之功不可没!
而“家和”的和,和就和在每一个人的和平状态
首先,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清晰自己的界限,并在自己的界限范围内,做好本分的事,说该说的话!
其次,绝不踏进他人的城池半步!
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环境
如此,家,不和都难!
2,问题归属者,主动反思
通过 1 的描述,
我们知道,
“不和”的原因,在于当事者各方中,存在界限不清者的问题,引起自己或对方情绪不和平
当我们明确知道,谁是界限不清者
或自己意识到,是自己界限不清者
那问题归属者,就请自动去反思自己
反思自己的过程,就是让情绪恢复和平
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
反思自己的角色范围,是否到位
切记:
反思的,永远是自己
反思,可不是指责他人
当,界限不清者,能够从中厘清自己的界限
由情绪不稳定状态回到和平状态时,
“家和”,便有机会成常态化
如此,“万事兴”,便是,顺道的事儿了
所以,
“家和”时,
绝非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面客气,假和谐
而是,每个人都真实地,清晰地,和平地状态下,在自己的界限范围内,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
“家不和”时,
每个人,都能在面对不舒服的情绪时,第一时间去觉察,去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在自己的角色里,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如此,“家不和”的景象也将慢慢在你的生活中消逝!
祝福,我们每一个人都享有“家和万事兴”的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