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钝感力,打破玻璃心

        对于“钝感力”这个概念,我是在2018年7月第1次接触的。当时正值机构改革,工作岗位将要出现大的变动,而我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申请换岗,之前的岗位我一呆就是8年而且非常不快乐,但是却又说不清为什么。

        直到看到渡边淳一对“钝感力”的解读和定义,我才恍然醒悟,原来我的问题出在这。工作中勤勤恳恳,看似与世无争的我却有些一颗敏感的玻璃心,总是谨小慎微地察言观色,而且容易因为别人去苛责自己。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和依赖别人的肯定,若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就会不自觉地猜测“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若是回应的内容与预期的不一致又会徒生郁闷和怀疑。

      我对写作的恐惧其实也是源于此,2011年到2013年新来的分管领导非常注意细节的人,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上,对下属都是近乎完美地要求。所以我们提交的稿件反复修改五六次和批评式的意见是最常见的,这对于我来说却是打击,尤其当自己辛苦加班熬了几天弄出来的东西被全盘否定,更是满满地挫败感,起码好几个星期都是萎靡不振的。于是,慢慢地谈写色变,甚至成了心理阴影。

      钝感力强调的是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对负面情绪和不良刺激的屏蔽或减弱吸收。这跟行动营里提到的“不恋战略”是一致的:

        001 关于不恋,我们要做到,不去恋别人的评价。你要学会“合理”地评价自己。

      002  想要进步你就得不断搞事,不能瞎搞,在事上磨练是最好的自我提升方法。

      003  加油,老铁就是牛!

      所以,行动营就是通过一系列践行,一步一步让大家提升硬实力,告别玻璃心,打造好品牌。也只有个人拥有了“变好”的能力,才能做到“不恋”他人评价,对外界刺激运用“钝感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钝感力,打破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