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书道路

柳公权  玄秘塔碑


那么,学习书法,到底有没有正确的道路?

  有!但是绝对没有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祖先的智慧密码中,从无绝对与教条。但到了今天,忽然出现无数“大神”,宣扬颠扑不破的“真理”,杜撰学习书法的成功道路,让爱好书法的芸芸众生,变成了“井底之蛙”。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书道路,问题本身并不复杂。

首先,要确定你到底是哪个目标,目标不同,路径自然不同。其次,要留心选择方法和工具,方法和工具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系统。最后,制定具体计划,认真实践,不断改善。


如果你的目标是做一个专业书法家进入书法家协会,并且希望以书法活动获得社会地位和财富,那么,恭喜你,这条道路最常规,有很多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无需赘言。这条道路的风险在于,走的人太多,有点挤,混个地方书协不难,但也混不出啥名堂。想混出点名堂,也许你也不愿承担灵魂可能受到的伤害。

如果你的目标是怡情养性,提升自我修养,这个目标相对单纯,但这里面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一》

愉悦与挑战始终是紧密联系的。看到温婉流丽的漂亮字,像《曹全碑》、《九成宫》、没有人会拒绝,但是《张迁碑》的耿直厚朴,《石门颂》的开张纵逸,《颜家庙》的大巧反拙,则更值得留意其中的审美与智慧含量。学书道路,当是跋山涉水,冒险探幽,一路坦途必心生腻烦。人生只有顺境没有逆境,肯定也是索然无味。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这些大家的能量之所以撼动千古,就因为其超越凡人的深厚阅历。因此,开怀拥抱历史上的经典人物经典作品,即使对自己的原有审美喜好构成了挑战,也要积极应对而不是简单排斥回避。实际上,我们需要挑战两个固有的审美惯性,第一,是印刷体。书法之美,首先是荡涤印刷体之美;第二,是公认的漂亮,打动你的到底是一眼能发现的漂亮还是反复逼视之后、反复摹写之后逐渐呈现的美妙?警惕俗人的眼光和评价,很重要。学书法,需脱俗。

蔡襄洛阳桥碑

                                《二》

读帖第一,临帖第二;生活第一、创作第二。书法,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所独有的文化认同模式,这绝不是单独靠临帖、靠创作可以达到的,应该将学习书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读帖,可以积累很多文化方面的铺垫,也可以读出智慧,品味到审美含量,真的是重中之重。很多人临写《颜勤礼碑》,但都不知道颜真卿的家事,临写《祭侄稿》,却不知道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不知道颜氏家族在国难当头中挺身而出、巢倾卵覆的悲壮故事,这样写出的祭侄稿、勤礼碑,是没有文化含量的空洞的复印。另外,将书法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多多使用毛笔,用毛笔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想,这远比单纯的创作来得更为精彩。创作,最可怕的是没有感情,是空洞,是没有智慧含量的模式化重复,是虚伪矫情。

米芾  湖州帖

广博与精深互动。专精一门没错,但其前提是视野广阔,其后果是,能够更容易涉猎到其他领域。所有领域的特征都是通过对比而凸显的,都是凭借上下文关系而成立的。因此,无论专精于哪一个门派,都需要广博。广博与专精是相互反馈、不断互动促进的。在广博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学习法,那就是我们中书汇经常提到的,按照历史脉络梳理自身的学书途径。一般而言,要以篆隶为第一个阵地、王羲之为第二个阵地、颜真卿为第三个阵地,同时向同时代其他阵地拓展。比如写篆隶,确实可以先写峄山碑打好端正的基础和稳定的控笔能力,再写石门颂,期间返溯至大篆、石鼓文,再由石门颂推展至曹全、乙瑛、礼器、张迁,这样的安排好处多多。比较糟糕的选择是,只知道王羲之,下决心下苦功把王羲之所有作品都临透,这样的学习方法真的会让自己非常狭隘,最终不能实现怡情养性的目标。我身边就有朋友专攻一门,他们把柳公权、九成宫、圣教序,写得惟妙惟肖,但性格孤僻甚至患上抑郁症,确实令人惋惜。如果能打开心胸,放眼书法史上众多璀璨的星辰,估计不至于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书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