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中有句话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会长大,就算长大了也不想成为像你们这样的大人。”
电影的结束突然想到这句话。
《少年的你》是由曾国祥执导的一部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青春类题材电影,该电影主要把焦点聚集在校园霸凌上,由此展开讨论了成年世界里的无奈,加上一系列值得称赞的视听语言,使观众在视觉享受之余反思校园暴力,孩子的教育等社会现实问题。
【剧情简介】
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主动要求在复读班上课的应届优秀学生陈念因为一次正义之举使自己陷入被欺凌的境地,也由此促成了她和社会青年小北的相识。
一个是成绩优异,听话懂事的好学生;一个是成天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原本是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什么交集,可是他们都生活在相同的阴沟里,也同样渴望仰望星空。
影片后半部分陈念对小北说的那句:“我们可以肩并肩,光明正大的走在大街上”令人动容。
陈念和小北两人在相处过程中慢慢的相知,相惜。后来陈念失手推倒魏莱致死,小北为了陈念的前程考虑,费劲心思的替陈念扛罪。
【影调】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影视光线。
首先,从影调上来看,开片有青春时代的清新,偏暖的光线照在成年后的陈念脸上,在上课的她已经到了她少年时代曾经想要到的年纪,成为一个大人,可她教学生们的“was”和“use to be”的用法,正如教授的一样。
两者都是“曾经”的意思,只是use to be有着一种失去乐园的感叹,这时的她也是在感叹着乐园的丢失,看着这些还拥有乐园的孩子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在剪辑手法的运用上也别具匠心。
例如在小北和陈念熟悉之后,导演通过一系列的平行蒙太奇,展现两人关系的逐渐升温,多采用暖色调,大量的切特写,表现人物的表情,感染观众,有一种代入感,使观众跟着节奏走,也为后面两人最后在监狱的那场戏留下了铺垫。
这场戏同样采用平行蒙太奇,来回展示两个人在同一时刻,同一问题的不同但是差不多的回答,来回转换使节奏更加急促。
同时表现两人之间的默契与相互信任,两个人之间的信任有多不可思议,就表现了两人对成年世界的抵抗有多一往无前。
【影片整体节奏的把控】
但在节奏的把控上,开片前三十分钟,节奏控制得当,展现了校园暴力的发生,展现了同学们对于这一类校园霸凌事件都持有一种视若无睹的旁观者式的冷漠态度。
同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用高考倒计时电子牌,布满整个课桌的书本,微信群里发的全是复习资料,老师们在上完课之后一如既往的鼓励打气,以及班主任在复读班里调侃调皮学生的那句:“我觉得你这样我明年还能见到你”,带有一些幽默。
营造了中国少年的生活,无非是备战高考,两点一线,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把观众拉回到了那个青春年少的青葱岁月。
给影片奠定了一个青春的基调,为后续要讲的校园霸凌交代了发生的背景,带有一定的现实主义。
到了影片中期,过多的展现了人物之间感情的变化,把前期铺垫好的现实问题冲淡了些许,同时重点塑造了两者的人物形象,使主角形象更加多元化,同时使得配角的形象更立体,加上两位主演精湛的演技为影片加分不少。
而影片的后部分,明显感觉到有点匆忙,给人一种草草结尾的感觉,也许是前期放的线太多太杂,导致后面结尾的时候不能完全面面俱到的收回,产生了一种不好的结果:
想讲的太多,但是讲出来的都不深刻。
【影片人物的刻画以及角色的塑造】
从人物刻画上来看,毋庸置疑的是周冬雨作为金马影后演技上没得说,她的哭戏在不同的境遇下有了不同的层次感。
例如在面对魏莱的欺负,那句“你们有完没完”,成了她的爆发点,也展示了她不懦弱,敢于反抗的性格;
在面对霸凌后,没有朋友,无人诉说,在和外地的母亲打电话时,流着眼泪不让母亲担心;
后来躲在垃圾箱里手机响起,那种被发现的无助留下的眼泪,令人揪心;
特别是在最后小北替自己顶罪,自己却要假装受害者离开时的那种眼泪;
每一次眼泪的诠释都塑造了人物的整体形象。
再者,就是由易烊千玺饰演的刘北山,是一个带有骑士精神的社会青年,但是他为了自己喜欢的人,甘愿牺牲。
其中他所说的:“我这个人,没钱,没脑子,可是我喜欢一个人,我想给她最好的结局”“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些都是人物讨喜的地方。
而易烊千玺作为顶级流量,一开头的妆容与导演给的特写都只是展现小北这个人物,可以说有惊艳到观众,而且没有采用常规青春片会用到的柔光,反之展现了电影的真实感。
而魏莱作为影片中的霸凌者,长着一张乖巧的脸,可她一笑就让人背后发凉,有种笑里藏刀之感。
她和陈念一样是班级里的尖子生,但是两个人的家庭条件恰恰相反。
魏莱家的物质生活很丰富,可是影片中并未提到她的精神生活,导致人物有点符号化,她霸凌的理由不充分,人物刻画就会变得相对单薄。影片有隐晦的谈及家庭教育,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每次一到关键点,或者要触及到严肃的,要批判的东西时,导演都会巧妙的绕开,最后进入一个情感宣泄的路径,滑入到了一个并未深究校园暴力问题的层面。
影片从陈念的主观视角出发,展开叙述,再加上导演多次运用浅焦摄影,以陈念的焦点为主,对她两米外的视野自动虚焦。
前期这种手法的运用营造了一个一心只为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形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到十多分钟处,这种方式都最大程度上使观众不由自主的跟随陈念的视角走,被带入到校园霸凌的维度里。
同时,这样也说明了被霸凌者的心理世界,他们尝试过告诉老师,告诉警察,可是只有自己反抗比较有用,这就涉及到学校,教育局,警察局,家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方面。
【你我都曾是少年】
未成年,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字眼。
因为这代表着年轻,单纯,充满希望,是一个做错事可以被轻易原谅的头衔,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弱小,无知,不懂分寸。
影片中有提到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一块,依旧不深刻。可是值得反思的是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上。
而陈念的谐音“成年”,魏莱的谐音“未来”。
刘媛媛在《我是演说家》第二季中的一期演讲主题为《年轻人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的演讲中有这一段话这么说道:
“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默默无闻,反倒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名利双收......”。
在现实生活里,魏莱那样的家庭可能她的未来将是光明的,而对于陈念而言,她只能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渴望成年和长大,只有长大了才可以带母亲走向更好的生活,这是现实生活给予她的,她没得选择。
影片中的那个正义的警察郑易也告诉了陈念,成年世界里的无奈,他告诉陈念,大人,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人呐,只有在成为了大人之后才学会同情。长大了就失去了乐园,和影片开头所说的一样。
我们都曾经是少年,我们以后也都会长大,成为一个大人。
因为曾经的年少,我们会冲动,会做错事,对于一些事情选择沉默,也正是因为年少,我们有勇气,有机会去为正义发声,只要觉得是对的事情就勇敢去做,这才是少年该有的样子,不辜负青春年少。
正如那个女警官和郑易之间那段对话说的一样“不会有人会为了另一个人扛上杀人罪和强奸罪的”“我和你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
这部电影用值得称赞的视听语言和较为用心的画面质感,以及选角方面的贴合,都在最大程度的还原小说原著,虽然有网上所说的融梗的嫌疑,但就影片本身而言,它关照了社会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校园霸凌为题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关于此类社会关照的影片,也通过影片的影响力使观众以及一些社会相关部门对此类问题产生关注。
此外,有代入感的细节以及两位演员的表演都为影片加分不少。
引用《小王子》中的一句话来结尾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虽然失去了乐园,但是愿每个人都有一个被善待的乐园。即使长大也拒绝做无聊的大人。
以上为树洞笔迹原创内容,欢迎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