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层阶级的愤怒

昨晚看了《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应该说很久没看过这样带来切肤之痛的书了。

作者出身底层,在家庭暴力、精神健康、酗酒、嗑药等问题中挣扎了很多年。

书的前半部分很精彩,写尽了贫穷的滋味:暴力、冷漠、不信任、自我怀疑,以及当人处于长期的压力状态中时,不由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那些人人都知道会损害健康的坏习惯,作为“短暂的情感慰藉和虚幻的掌控感”,一次又一次地被接受下来。

作者说,我们都知道贫穷不好,但身在贫穷之内的人无力摆脱它,身在贫困之外的人则无力理解它。

他提到了一首叫做《联络协调员》的诗,试图消除贫困的上等阶层,发明了很多计划、专业术语还有崇高的目标,但他们完全无力理解贫困人口那些朴素的愿望,单单是“联络协调员”这种词汇,本身也在制造着区隔。

而更坏的地方是,在很多情况下,贫困问题成了政客们攻城略地的武器,成了行政部门不断扩张的理由,穷人成了一种“资本”。

很多组织乃至个人“从穷人身上榨取数据和故事,用以佐证自身存在的意义……他们深入穷人心腹之中,取走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退回到自己的飞地之中,去研究自己在以穷人为目标的旅途中收获的战利品。”

作者否定了很多宏大图景,否定了结构性变革的可能性,他说,至少这在我们有生之年很难看到;否定了政客们解决问题的诚意;否定了非贫困人口面对贫困问题时的道德纯净性和理解能力。

我想我能理解、甚至同意他的观点,但在做出了这些否定之后,他在书的后半段迅速举起了自我变革的大旗,这有点让我难以接受。他说与其幻想如何改变体制,不如从改变自我开始做起,从摆脱精神健康、身体疾患和药物成瘾的问题开始做起。

但是,就像陷入泥潭是一系列因素相互撕扯的结果一样,走出泥潭,又需要在多少个节点都能幸运地纵身一跃呢?

冲击与其说来自理论图景,不如说来自生命体验。贫困是个太沉重和复杂的话题,是「恨世界」和「恨自己」之间反复的挣扎,是越积越深的幽怨和不堪建造的热血。

对此时此地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拖在身后的影子,可能也是等在前方的鬼魅,作者的讲述对我个人最大的启示是:贫困不仅仅是物质匮乏,更是暴力的沃土,而这种沃土往往是以家庭为中心形成的,所以无论怎样窘迫,都要善待自己的家人,尤其是下一代。

我在想,人的氛围明快一点,碰见好东西的几率会大很多。不仅仅是真善美的东西都是彼此招引的,也是因为人在钝涩或是暴戾里会被遮住眼睛,不再自由敏捷、思路开阔。

所以多和身边的人说赞许慰勉的话,多和好奇、喜欢的事物相处,多被热忱、诚恳照耀到。

- END -


*作者:一走肉,段位很高的心理咨询师,亦是没有心机的小可爱,喜欢嘚瑟和装文艺,喜欢就关注,四肢列队拥抱欢迎你,微信号:ndxj521,添加请备注姓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层阶级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