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受的真相之三】非理性的思维会压抑感受,逃避痛苦(来自宝蕊老师)

语言的修炼是一笔财富。尤其对儿童。一定要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否则真的会忘。因为它有悖于人性。

关于【感受的真相之三】非理性的思维会压抑感受,逃避痛苦(来自宝蕊老师)

理性思维指的是合理性的思考,它包括了对感受的了解,而非理性思维指的是仅仅用“大脑”思考,而没有对情感的因素纳入考虑的全面性。这是目前人们对事情的常态处理态度,因为很害怕情感会扰乱了对事情的正确判断。

因为这样的误解造成了人们忽略了感受的重要性,而无形中压抑了感受。

压抑有两种,有意识的压抑与无意识的压抑。

1、【无意识压抑】有许多的感受一方面不为他人所接受,另外一方面也给人带来痛苦,因此面对它们,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自动的启用防卫机制,这就是无意识的压抑。

2、【有意识的压抑】就是刻意用合理化、升华、幽默、讽刺、自说自话、迁怒等的方式来解释或化解不舒的感受,以免受到干扰。这些被压抑的感受,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会储存在所谓的“地窖银行” 中,如此人们也不用去面对事实,久而久之,就活在扭曲与虚幻中。现在高科技创造了虚拟世界,殊不知,我们就一直活在其中。

我为什么要一直强调感受呢?【感受是联结人与人关系的桥樑】来自宝蕊老师的书 在强调平和的,冷静的人际互动中,人与人之间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你好我好的客气关系上。 世界人口这么多,然而,孤独的人也同样的多。由于要冷静、要平和,所以大家也不敢也不能将自己的感受向他人表达,因此,孤独的人很多。其实,当我们仔细的想一想在生活中,与我们有真正关系的,难道不是那些和我们一起难过、一起快乐、一起分享哀伤及其他感受经验的人吗?只有在感受的分享中,人们内心的亲密感才会增加,安全感才有可能建立。所以我们有一句老话说:“不打不相识。”就指的是这个。表象的平和与冷静,是一道关系防线,感受的分享,则是这防线的最佳溶剂。

当我们的生气、难受、痛苦情绪被释放了,生命的活力就开始增加,而转成开心、愉悦等;当生气被压抑了,生命的活力就往下降,而成为害怕、难过、焦虑等,最终将自己隔离起来,成为冷漠、无助,导致网瘾,重者自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感受的真相之三】非理性的思维会压抑感受,逃避痛苦(来自宝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