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如何换算

      下午中心校开会回来,途经白沙集市,喧闹的人群中夹杂着争吵声。细思量,集市上见怪不怪的争吵,无非就是买者与卖者都在用金钱衡量着到手的钱财与货物是否等价。刺耳的争吵声使我突然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

      依稀记得通讯设备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书信是常见的交流方式。一位老人在集市旁开了一间小卖部。卖的不是货物,收的亦不是钱财。卖的是孤独,收的是热闹。对于古稀之年的老人来说,热闹可能是最值钱的东西。可是身为建筑公司老总的儿子却不能满足于他。

      消磨光阴是这位老人现有的工作。改变这一工作的是一位不识字的农村妇女的到来。为的是让这位退休的教师帮忙读一封家书。内容很简单:一位失去父亲的留守儿童,为了暑假陪伴体弱多病的奶奶、照顾支撑下半年家里所有开支的五只小羊羔,没有空余时间来看望已经两年没见过一面的母亲。最后不忘告诉妈妈:“天热了不要在太阳底下干活,天冷了多穿衣服,别感冒了。”简短的话语、歪歪扭扭的字迹,透露着“男子汉”的担当,蕴涵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折射着留守儿童的无奈。

      目送这位饱经风霜、无依无靠、独立支撑、风雨飘摇的随时坍塌的“家”的女人,这位72岁的退休老教师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关闭小卖部,拉儿子的赞助,开办免费“农民工子女暑假培训班”,并提供往返路费。在儿子的支持下,培训班办的风生水起。来往人群络绎不绝,他也曾为给儿子添负担而担忧过,也曾担心儿子因为钱而关闭辅导班。但为了像那位妇女的儿子能来和父母相聚,哪怕是短暂的,看着他们久违的笑容,他做好了据理力争的打算。

      一次交流中,儿子率先打消了他的顾虑:“是啊,办这个辅导班确实花钱不少,但是我不会停办的。因为自从办了这个辅导班,民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我和农民工的关系也和谐了不少,工程质量和进度更是大大提高了。”

      作为商人,儿子在权衡利益;作为老人,他没有虚度光阴也乐见其成;作为读者,我在反思舍与得究竟如何换算?所谓舍得,不应该是有舍有得、先舍后得吗?舍得、舍得,这应该是最等价的换算公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舍与得如何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