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借鉴别人的社交经验可能会掉进3个坑

最近热门的电视剧《二十不惑》讲述了几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步入社会或准备考研,彼此与周边人建立关系的故事。

其中,段家宝实习上班的第一天,就因为称呼问题得罪了部分同事,频频向姜小果求助。在小果的启发下,她请同事喝星巴克,却无意中冲撞了老板。

身处社会,如何与周边的人打交道是一门学问。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讨论人际关系状态和问题应对技巧的书籍,但是这些方法可靠吗?

其实,即使经过尽量科学的方法得出来的结论都有局限性,何况是这些根据个人经验总结的技巧呢?也许对作者自己是适用的,但是没有经过系统验证和阐释的知识,生搬硬套,就可能出现段家宝那样的尴尬情境。

个人化的坑:志愿者偏差,同一经验未必适合于其他类型的人

姜小果为人处世看起来圆滑,但她也是有边界感的。

就好比,怎么讨回自己借出去的钱。

从小到大,没人教我们怎么拒绝、该不该拒绝。老师、长辈们几乎要求我们做个顺从、听话的乖孩子。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大部分人都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先去照顾其他人的需求,才是一个“好人”;如果太在乎自己的需求,就是个“自私”的人。

很典型的,大宝就有这样的思维。被不熟的朋友坑,她也不敢拒绝。最后一次差点被“宰”了几千元,虽然她终于要跟对方“绝交”,但要不是石头拦着,她也差点想把几千元转给对方。

所以,小果在学校公共场合与王薇讨债吵起来后,大宝、石头把小果拉走,一是因为觉得丢人,二是觉得有点自私,因为小果主要是为了买手机而讨债。

大宝和石头不明白小果为什么执着,于是凑了300元,假装是王薇还的,以此平息风波。

小果也不明白:我借给她的钱,凭什么就不该找她要回来呢?

后来,姜小果在店铺里与王薇争执,最后毫不客气地直接拿走了桌面上的300元,这本来是王薇付给店家的。

姜小果要的是找回边界感,是我的就应该还回来。这种勇敢而果决做法,只适用于她这种敢于争取而外向的人,大宝、石头甚至其他人都很难学得来。

梁爽在这方面与姜小果有相似之处。

对于自认为合理的事情,就会坚持,比如十点半关灯。面对不合理的事情,她勇敢地站出来,例如帮石头跟公交车“咸猪手”对抗。

她也能有办法在公司里处理好关系,在社会上扩展自己的交际圈。这只是因为她长得漂亮吗?那如何解释周边的几个同事都愿意帮助她呢?

有个同事还很热心地建议她可以考虑当美妆博主。

我们以为梁爽是个不近人情、只想靠美貌而不愿意努力的角色,而随着剧情发展,我们一点一点了解到,梁爽并不像我们最初看到的那样。

她为热爱的事情付出努力,做事有原则,对朋友关爱,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方式。所以,有可能,跟她亲近之后的人,会被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但是,目前,我们在剧情中,看到更多的是姜小果的“成功经验”,朋友们都向小果讨教;对于梁爽的“成功”却片面地觉得纯粹靠脸。

这就是志愿者偏差。

从研究的角度看,人际关系这个话题通常带有个人隐私的意味,有些人可能不愿意分享,或者刻意美化自己的经历。

愿意分享经验的人,一般都会有某种特征(如教育程度、社会地位、情感状态等)。这些人分享出来的经验,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人。

情境化的坑:关系是流动的,不同社会情境都有局限

当我们讨论某种知识、技能的适用性时,通常会从横向和纵向两种情况来看。

横向,就是在同一个时期,知识、技巧的应用。

姜小果说自己工作了大半年,得出的结论是:“那些说在职场上做自己的人,都是骗人的。”

“做自己”的梁爽好像也没有在职场上受人排挤。时间到了准点下班,刚被主管拦下,却被总监批准,叫她顺便带客户下楼;会议上被合作方点名,自己对业务一无所知,主管想要批评,却被总监包容。哪怕报告写得很糟糕,也有同事愿意帮忙补锅。

可能是漂亮,可能是刚好做了正义女神有了网络舆论优势,可能是其他剧集没有播出来的原因,总之,梁爽因为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加上公司环境不同,没有被姜小果的经验命中。

再看大宝。

姜小果认为,只要老板喜欢你,其他人至少在表面上也会对你很客气,叫大宝搞定大BOSS。

这个建议对于梁爽、姜小果而言,或许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她们有自己的优势,被大boss认可——梁爽漂亮,姜小果敢于争取。

可是大宝还没有找到自己能“征服”老板的优势,她自带的优势反而成了职场上的劣势。

有钱、大方、请客毫不含糊,这些优点让大宝颇受同学欢迎。听从了小果的建议,买了二十几杯星巴克,不仅没有拉拢到同事和老板,反而无意中造成自己被排挤的局面。

经过多番磨合,大宝能与同事们融洽相处,却因为自己装“穷”。

简单说来,梁爽、姜小果、段家宝所处的公司环境不同,她们的成长背景、经济条件、性格都不同,这些决定了他们会形成特有的社交方式。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她们都太年轻,没有经验啊。

好,那我们从纵向的角度来看。

纵向,就是在一段漫长的时期里,知识、技巧的运用。

剧情并没有具体呈现40岁以上的人,如何处理社交关系。

我们从荧幕历史展现出来的社交技巧来看。

若是在多年前,姜小果一般被大众视为投机取巧、功利心太强的反面角色;梁爽为朋友默默付出,不愿意也不擅于解释,通常是剧情常见的主角行为,如今却被大众视为不讨喜的。

社会文化情境的改变,会影响到人们对人际关系技巧的应用。

美化的坑:经验分享,没有挑出关键要点

经验分享主要依赖于个人的记忆,我们很难确定究竟哪些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上司小荣姐的指挥下,姜小果假冒总监去跟雷总洽谈。不想后来事情败露,小果想尽办法“力挽狂澜”,找了雷总好多次,还跟到了酒吧为他挡了好几杯。

次日,姜小果得知雷总跟公司签了合同,正暗喜以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却从同事处得知最重要的原因是周总解决了雷总孩子的上学问题。

周总曾经嘲讽过姜小果的思维,以为帮上司挡几杯酒就是干了件职场大事,可以改变印象或者局面。

但同事的说法也未必完全正确。

真正打动雷总合作的,可能是周总的一番话:如果要保持初心,即使不选择普凌,也更推荐高鼎,而非目前开出诱人条件的蓝禾公司。

但姜小果在这件事情上就没有贡献吗?当然有。正是因为姜小果谈判时用情怀打动了雷总,周总判断打情感牌有效。

所以,雷总最后愿意与普凌修复关系,是姜小果的情怀、周总解决上学问题以及最后的情感牌等等,一系列行动的结果。

哪个才是最关键的呢?不同的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重点,未必一样。

人际关系技巧,在日常生活中、职场环境中的使用,可能略有差别。

而依据社会文化情境、个人成长背景和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而不同,除了最基本的处事原则(如真诚等),其他所谓的技巧,都是自己发展的。

知道“经验”分享存在的局限,是提醒自己不要轻易被他人的经验所束缚,更不要轻易被长辈规定的路线所限制。

别人分享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不应奉为真理,变成束缚自我发挥的紧箍咒。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不惑》:借鉴别人的社交经验可能会掉进3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