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和学区房谁值钱?“绝世三问”的优秀回答


@ #观点


题一:为何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

答:
1.学历与学区房的稀缺性差一个数量级。

学区房和学历的稀缺性完全不可比。以北京为例,清华北大每年本硕博毕业生1万多人,算上人大、北理工、北航、中科院这几个顶级985水平的院校毕业生,假设50%留京对冲外地985来京毕业生,基本每年北京新增优秀学历毕业生在5万人体量。而西城海淀目前每年仅有4万个小学学位,约1/3为优质学区,每年能投入市场交易的占1/3(已经是极度乐观估计),我们看到顶尖学历毕业生比优质学区的供给多一个数量级,两者价值当然相差很多。

2.估值方法不同。

学历采取的是PE估值,买家(老板)评估一个毕业生一年能够创造多少价值,按照1/x倍的PE来进行估值支付工资。而学区房是可比估值,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标曼哈顿房价,显然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就像很多初创互联网企业虽然赔的一塌糊涂,但都是草泥马啊不是独角兽,而传统实业虽然创造着可观的收入和利润却估值很低是一个道理。

然而横向对比估值标准相同的,不同学历之间的价值差异才是学区房估值市梦率的支撑。如果我们把每个人都看为一家企业,工资是我们的主营业务收入,清北大牛60万+甚至100万+起薪走起,买不买得起房单说,但人生的起点已经超过了很多3000起薪的毕业生人生的终点。教育的投资回报率还是极为诱人的。投资人投资还不盈利的独角兽企业,不也是希望有朝一日它能够获得惊人的利润吗?人们投资学区房也是因为看到了不同学历之间创造利润能力的巨大差距。

拔高思考:如果有一款理财产品500万起购,6年后赎回;6年中每月还需定投2-3万,不承诺保本,但历史13年经验,收益远超市面其他理财产品,所有合法出生子女赠送西城海淀优质小学学位一个,及学校附近老破小房子免费使用权六年。这个理财产品总额度多少才能不被开盘秒杀?

3.结论

学区房价值飙涨的本质是偷偷将应试教育选拔变为家长收入选拔,而家长收入选拔被穿上了素质教育的外衣。优质教育学区房政策只利于高净值家庭。在毫无准备、在相对于高净值家庭毫无胜算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娃送上生育高峰所带来的素质教育绞肉机,这无疑是值得悲哀的。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用投资学区房的钱的少部分投资应试教育,决战高考天梯才是正解。

清华北大只代表你的过去,而房子代表着你的未来。

题二:近半年上市公司利润不够买京沪深一套豪宅,但卖掉1%的股份就够买几套了,请论证楼市/股市哪个泡沫更大?

答:

本题作为高考题依然超纲,简直是政治国际奥赛难度。解题过程非常简单,但要看穿题目陷阱并不简单。

本题考点是要认清资产收益率与利润的混淆。上市公司1%股份对应的是上市公司市值,跟利润没有必然联系。上市公司股份价值高代表资产规模大,结合利润低得到的结论是资产收益率低。这一问明着喷学区房和股市泡沫大,实际拷问的是中国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过低问题,拷问的是中国实业收益被金融收益挤压问题。中国的股市像一个百货商店,上架的产品就是上市公司,目前上架商品很多都是老旧过时款,一方面新品上架(新行业新公司IPO),另一方面老产品换包装(老上市公司并购浪潮)。

本题不是让你论证谁泡沫更大,看穿考点在资产收益率低的本质给满分。

题三:人民日报撰文: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网友评论:失去房产,奋斗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请论证以上观点哪个更正确?

答:
作为一道辩论题,应该上奇葩说的综艺。本题答案给奇葩说选手提供理论高度指导。

房子比奋斗有意义是这一个30年的既成事实,让奋斗比房子有意义可能是政府下一个30年要去完成的一个事情吧。

房子比奋斗有意义源于中国的发展路径:任何国家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是一个持续的融资过程。中国通过出售土地获得资金,而非向发达国家那样靠税收抵押发型债券获得资金。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融资形式,中国模式类似于股权融资(适用于三十年前信用差的穷屌丝中国,但短期发展快,长期成本高),发达国家是债权融资(适合信用好的发达国家,融资代价低)。

在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模式下,如果你在北京买了房,你就等于获得了"北京公共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你不需要做任何的劳动,北京全部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投资都会变为你的股东权益。而在北京奋斗的人,无论是打工的北漂还是来开公司的老板,都是"北京"这家公司的员工,在为股东—北京有房者打工。

当然这种模式已经遇到挑战,如何进行模式切换?社会需要承担多大的代价?这是对我们的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来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历和学区房谁值钱?“绝世三问”的优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