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状态》学习笔记2018.11.7

我们其实不是在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力,而是帮助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那些抽象的、枯燥的学习资料,变得像电影、动画那样生动活泼,充满图像感,这样,自然就容易记住了。

模糊记忆法

内在最大的动力,无非是想要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就是:
“人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

尽管内容不同,但无论在哪个阶段,所学的东西无外乎知识、能力、做人这三个方面。
学知识、学能力、学做人,这三个方面,贯穿了我们一生的求学之路。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包括记忆力、注意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等,都是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持久的训练而不断提升的。

幸福的本质,说到底是一种感受,其实也就是情绪。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活出人生的精彩,就需要进行自由学习!
什么是自由学习?
自由学习,就是以持久的学习兴趣作为指引,根据自己各方面成长的需要,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来主动展开学习,常常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乐此不疲。

自由学习最内在、最持久、最强烈的动力,来自于对人生方向的终极探索。关于人生,我们最想了解的问题是:我们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诸如此类。

《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四章 平衡
一方面体验人生,另一方面向他人提供支持,这是参与人生游戏的两项主要内容。体验人生,是利己;向他人提供支持,是利他。
工作,是完成人生游戏这两项主要内容的最好方式。

因此,对待工作,最好的态度是:用心不用力。
什么是“用心不用力”?
简单地说,就是轻松地专注的状态,能够让自己觉得轻松、有趣、内心有淡淡的喜悦,也就是一种最佳状态。

真正让我们觉得累的,很多时候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内心的挣扎。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我们可以舍弃健康、甚至生命,但得看看是为了什么。如果为了短暂的享受,而舍弃许多的健康或者缩短了许多年的寿命,这样做是不值得的。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第七》)

养生四要素
要养护自己的精气神,让自己的精气神保持畅旺的状态,需要注意四个主要的方面,黄庭禅称之为“养生四要素”:作息、运动、饮食、觉察。

觉察内心,就是直面情绪。当情绪来的时候,通过觉察内心,能够放开对心中气血的控制,任能量自由流淌,这样,情绪就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伤害。

觉察的含义,也就是三教经典所提到的“观”的意思,例如《金刚经》里的“如是观”,《心经》里的“观自在”,《道德经》里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经典所指的“观”,都是反观神内的种种气血变化,尤其是内心(黄庭)内的气血动荡,要观照到情绪实相。

每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留三分注意力放在我们的胸膛内,随时觉察内心的状态,一有情绪变化(例如焦虑、担忧、紧张、恐惧、生气、悲伤等等)

如果我们付出不多或者还没有付出的时候,最好不要期盼有很多的回报。我们抱着一颗向服务社会的心,踏踏实实去做,有了付出之后,回报自然慢慢会到来。

第四节 成长与责任
工作能够让我们不断成长。
成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心态的成熟;另一个是各种能力的成长。

心态的成熟,让我们懂得去承担责任,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家人的责任,对亲友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记忆力训练的核心,就是想象力训练。想象力是一种神奇的能力,掌握了想象力的运用法则,我们就拥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而记忆培训师,正是帮助大家拥有这种神奇力量的人!他们不仅能够自己把无趣的内容变得有趣,也能够把这么神奇的方法传授给他人。

《中庸》里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无论经历什么样的人生境遇,都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富贵时不骄纵,贫贱时不怨恨;无论扮演什么样的人生角色,都能够以悠然自得的心去扮演,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人生,同时尽可能地向他人提供支持。

第五章
人生的成长,往往表现在心态上的成长。能做到合理的自我接纳,既不过多、又不过少,是一个人成熟心态的表现。然而,这对许多人来说,也确实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

怎样养成说不错不错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无论你跟什么人说话,你都尽可能地用“不错不错”这四字妙诀去接纳甚至认同对方。如果没有很多说话机会,可以对每天看到的人(即使是路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在内心中默默地对他说“不错不错”。每天至少说一百遍以上,慢慢就可以养成灵活运用的习惯了。

原因就在于,认同他人,是以自我认同为基础的。如果自我认同还没有做好,就急忙去认同他人,其实往往是基于私心的考虑,希望用主动的认同他人来换取他人的认同,最内在的动力仍然是为了自己。

而子贡“知人爱人”的回答并非不好,只是作为老师的孔子,大概能看出子贡对自己的了解其实还不透彻,所作所为还没有达到真正爱己的程度,这个时候,如果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急急忙忙去知人爱人,当然也是做不好的。还不如反过来先把自己调整好,懂得怎样爱己了,自然会知道如何爱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佳状态》学习笔记20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