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照片之称盐

      盐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剂,被称为“百味之王”,除了食用功能外,还被赋予了政治和经济的独特功能。战国时代的齐国就是因为有海盐的便利所以非常富裕。齐国丞相管仲被认为是法家的先驱,他就提出“唯官山海为可耳”,“轻重鱼盐之利”。正是依靠食盐官营,齐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依靠这些财富,齐桓公改革内政,增强军事力量,成为春秋战国一时的霸主。

       到了秦代,延续了这一政策,汉代亦如此。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桑弘羊等将官府垄断继续发挥。 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召开,,贤良文学(贤良方正所选拔的人才)指责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与民争利",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关于是否取消官方经营盐一事曾经引发“盐铁论”大讨论。

       食用盐自古至今一直是政府垄断的物资,生产、运输及销售过程,都要抽税。盐税在历史上,曾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中国大部分时间都是官方垄断食盐经营,但是从隋朝到唐代,在一段时间内是允许民间自由制盐的。到了唐玄宗的时代,财政吃紧之后,盐税开始兴起,原本价格10文的盐,被加价110文出售。一时之间,政府一半收入来自盐税,财政问题因此解决,但是民间却怨声载道。可以想像,官盐产生巨大利润,也造成了违法私盐的诞生。一些人铤而走险贩卖私盐,唐末农民起义领导人黄巢就以贩卖私盐为生,他领导了唐末农民大起义,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可见,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对于国家来说同样重要。

       食盐不仅关乎民生,也与国家兴亡有一定关系。那么食盐是怎么生产的?下面的这张照片为我们提供了生产中的一个环节。


       这是拍摄于四川遂宁的一张老照片,几个盐工将在盐矿开采出来的岩盐运到矿山收购点称重。矿工们光着脚穿着草鞋,裸露着上半身,露出古铜色的皮肤,一名矿工好奇地看着镜头。照片里唯一一个身穿白色长衫的人,一手拿着账本,一手在称杆上移动着秤砣。另一个人在秤盘里放好岩盐,正在称重。从他们的穿着可以看出,采盐并没有让他们变得富有,正如宋代诗人张俞在《蚕妇》里写的那样: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采盐的利润大部分都落入了矿主资本家手里。矿工们所得寥寥无几,还要被封建把头盘剥。这只是旧社会千万劳苦大众的一个缩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国老照片之称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