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大多数(中)

   

        2006年正月十六,小学最后一个学期还是如约开学了,老爸第一次带我去报名,但是我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只是一个人跟在他后面一点,慢慢悠悠地走着。

      报名程序很简单,交了学费,交了作业,再把素质报告册上交以后,家长就可以走了。往年我和同学们都会趁着这个时间,在教室里好好说上一两个小时的话。

      不过这一年却不一样了,因为五年级下半学期老爸从部队转业,妈妈没多久也辞职回到家,长时间身为留守儿童的我刚刚享受到了父爱母爱时,奶奶却生病住院了。

      家里盖新房子的计划因为奶奶的生病暂时搁置下来,而我又被蒙在鼓里长达两个多星期。

      从回家发现奶奶不见的那天下午放学开始,我就把对未来的期盼,几乎全部转化成了对奶奶身体情况的担心,虽然会去想有一个弟弟妹妹,有自己的卧室,以后换个新的大一点的电视会不会更好。但是这些念头只是在难过的时候,转移一下情绪罢了。

        俗话说长痛不去短痛,如果奶奶的病情更加严重,直接在医院去世,可能这样的结果对于我幼小的心灵打击会更加严重一些,但是毕竟是一次性的。

        从奶奶生病住院而我被隐瞒病情,只是隐隐担心开始,到奶奶实在熬不住了,家里挂满白布结束,整整四个多月时间,我的心理每天都发生着不一样的变化,担心,恐慌,害怕,有盼头,会好起来的,彻底失望。

        那几个月因为奔走照顾奶奶的病情,借钱,催着还钱,招呼亲朋好友探望,一家人商量怎么治病,再加上老爸的转业分配问题,以及老家的爷爷过了年没几天也突然住了院,在奶奶病逝的一周前不到也去世了。

      水泥沙子砖放在打好地基的院子整整放了一个多月,我不知道奶奶是不是因为担心给她治病花光了积蓄,所以回家喝药精神状态好一点的那段时间整天在念叨着:“看来是没福享了,房子怕是住不进去了。”

      奶奶念叨完,家里人立马加钱让工人赶工,农村盖自建房本身进度就不慢,结果真的是一个月不到,家里的二层楼房就彻底完工了。

      考虑到涂料添加了很多有毒害的化学物质,对身体不好,那就烘干了先住进去,装修的事情以后再说。我清楚地记着,奶奶搬进去的那天,很开心地说道:“美很,大很,舒服很,宽敞很。”

      不过积劳成疾,癌症晚期的奶奶身体还是太虚了,心情好也改变不了这个难以接受的事实,住院急救,把我送到隔壁邻居家,几个小时以后,救护车又回来了,大人们大概忘了我在哪里了,他们忙着自己应该做的的事情,哀乐响起来了,喇叭放出了讣告,我被遗忘在了角落里。

      一团乱麻处理下来,连父母都因为奔波劳碌,一下子都憔悴了很多,更不用说我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在那段时间内心遭受到了什么样的煎熬。

        从小很懂事的我在那一段时间尽量地表现得乖一点,懂事一点,少问无关紧要的问题,听话让父母不要太担心我,自己吃饭,自己写作业,自己收拾房子睡觉。大人们说话我就在旁边听着,看看能不能听到一些好消息,如果能帮上的忙帮,帮不了忙就沉默不说话。

        就这样在情绪波动巨大,而且还压抑了整整一个学期的六年级前半学期。我慢慢地变了,变得敏感起来,变得沉默起来,变得容易焦虑起来,也不是那么专注于学习了,而这些变化我尽可能地隐藏了起来,但是期末考试的分数还是出卖了我。

      一个优等生,半个多学期成绩下滑那么快,老师总是会担心并且关心一下的,于是我和老爸被叫进了办公室,第一次接受着指责和批评。

      “就知道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状。”

      “行了,别说了有完没完啊。”

      “班里那些更差的他都从来不敢批评,怕人家欺负他孩子。”

        就在他们两个人谈话的一刻钟,虽然我表面上还是乖乖地低头站好着的,但是内心已经顶起了嘴。

      就在我这时,老师的一句话,差点成为了压死我这匹小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们回来了,多陪陪孩子,关注一下他的兴趣爱好啥的,给他报个兴趣班学学课外知识啥的挺好的。班里有不少爷爷奶奶带出来的娃是真的不行,你家的孩子太内向了,如果成绩不够优秀,以后会吃大亏的。”

      这句话现在再想,只是再正常不过的建议,而且很合理,但是那天奶奶刚刚下葬,而且我不觉得自己内向有什么不好,半年来我偷听了太多的信息,而且没人顾及我的心情,第一次被批评就算了,当听到我老师指出爷爷奶奶带出来的孩子不行,当时敏感而脆弱的我差点奔溃了。

      我已经实在回忆不起来当时是什么状态了,但是我记得很清楚,那次我是强压着各种情绪,忍到了离开办公室的,而且很礼貌同时很不屑地说了句:“老师,再见。”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吃饱饭的最后一个馒头,让人奔溃的最后一句话。

      从那以后,看了太多太多这样类似的话,也慢慢想明白了,极限情况下的微小变量,因为蝴蝶效应,很容易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一个团体,甚至整个世界的命运。

      量产产生质变,但是是怎么变得呢?一粒米不是一堆,两粒米也不是一堆,然后三,四,五,六……究竟该怎么界定呢?

      这些问题虽然是后来才慢慢冷静下来思考的,但是那个过年,那个开学,我就在经历着,那样的变化。

      只不过那时我只是个孩子,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学生,现在想想,就算我一时想不开,跳楼自杀,跟着奶奶一起去了,也最多上当地的新闻,过几天也就被大家遗忘了。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因为这种变化,产生的蝴蝶效应,对其他的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足挂齿,现在的信息流通速度又比以前快得更多了,虽然热搜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大部分往往都是过眼云烟。

      从那天开始,我喜欢上了一首歌,白月光,照天涯的两端,那么亮,却那么悲凉。

      后来我逐渐叛逆起来,直到那一天,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让我又一次警醒了,我庆幸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补一补学业,而不是变得和一些同学一样,最后毕业了就被家长抛弃了。

      不过后来又对比了大家的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都有各自的快乐和伤悲,只不过芸芸众生太多,没必要值得研究罢了。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忽略的大多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