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5147-阮默涵《仅此一生,知行合一,竭尽全力》

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过往:在大学毕业后十几年间,一直呆在竞争压力很小的事业单位和国企,无需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过上了衣食无忧有职务有住房的小康日子,然后在上网、泡吧、购物、喝酒吹牛中任由时光从身边略过,忽然某日,才发觉刚起跑的时候落下自己好几个身位的老同学、好友已经完成对自己的超越,无论阅历、学识、职务,均已将自己远远将自己拉开一大截,在羡慕的同时不禁涌起莫名的哀伤。

      反思:老同学之间、老同事之间,十年不见,差距就拉开这么大,为什么?但是想想自己这些年自己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别人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真相就大白了。

    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最后,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是给你的还本付息。而所有的拖延都是源于自身存在的惰性,又缺乏内外因的刺激,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假设主人公安迪没有强烈的越狱欲望支撑,怎么能让他在暗无天日、饱受折磨的肖申克监狱中苦熬20年不动摇?个人的欲望其实也就是目标,重点是有没有动力和信念坚持到底。

二、无投入不疯魔,无比赛不激情

      过往:作为一名伪音乐和文艺爱好者,从上大学开始,就幻想着过上熟练掌握好几种乐器,随心所欲的弹奏乐曲的艺术人生,大一时候,买了平生第一大件乐器—吉他,课余饭后,心血来潮就练练和弦,爬爬曲谱,但是直到大学毕业,仍能未能熟练地弹唱一首曲子,工作后,习古琴也落个同样的下场,此后,又开始习洞箫,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教训,不再闭门造车,于是访名师,厚着脸皮参加雅集、演出,终于掌握了几首小曲。

      反思:家长鼓励小朋友经常参加演出或比赛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获奖吗?不,是为了学习和磨练!在演出、比赛和考级的准备过程中,他们会格外刻苦地练,会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自然会是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这是“磨”的过程。在比赛和考级的正式过程中,他们会全力以赴,会全身心投入,经受最严厉的眼光,接受最苛刻的检验,虽如芒刺在背,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潜能——这就是“炼”的过程!

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过往:大学上的是省级普通高校,整个宿舍没有浓烈的学习氛围,晚自习后的宿舍卧谈会通常是男同学思维活跃的最高峰:老师的糗事,同学的恋爱八卦都在插科打诨、妙语连篇中给大家带来极大的快感,而上图书馆不知疲倦的啃书、到校外参加课外学习通常被视为异类,大学的黄金学习时光就在嬉闹中渡过。而带来的后果已显现:毕业十几年,大多数同学均在县份中学任教或者当公务员,出众者寥寥无几,毕业周年聚会,通常是喊的人多,愿意出面组织或参与的人少,最终无法成事。

      反思:合群这东西,真的很可怕,它会迷惑你的心智,让你忘记你真正想要的。你是什么样的,你身边的朋友便是什么样。关于交友,学到了三句有价值的话:第一句:如果您没有“慧根”,就要学会“会跟”;第二句:宁可跟着明白的人糊涂的走,也不要跟着糊涂的人明白的走;第三句:宁可在富有的朋友中暂时贫穷,也不要在贫穷的朋友中暂时富有。人这一辈子,朋友是阶段性的,能相处多久,取决于彼此的三观和成长速度。最初彼此是朋友,是因为可以互相欣赏,共同的审美喜好,有共鸣,但时间在流逝,人在成长,彼此的环境变了,三观变了,一方成长的速度远超越了另一方,当初的默契也就不在了。人就是一个不停纠结、不停选择的动物,年龄越大,越应该在生命中做减法:减少一些不走心的朋友,减少一些没必要的信息,减少一点让自己不开心的生活方式,你会活得更自在。

四、开拓思维,把握机会

    过往: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随着工作的调动换了3家单位,每次在原单位都自我感觉兢兢业业,但是有好的提拔的机会的时候,为什么自己都不是领导考虑的最优人选呢?

      反思:职业生涯如何精准发力?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参加终极训练营,欧小欧在分享中说到:司空见惯的事物里往往有可能真是自我未察觉的思维盲区,而认知成长的过程,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过往的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概念进行重新解读,诠释,创造和运用的过程。回想自己工作过往的工作成绩,老实说也只能达到合格而已,并没有超出老板的预期,同时也没有认真打造自己在另外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很难脱颖而出。两年前我意识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人到四十才第一次辞职,到了一家新公司,带领两个新成立部门的工科姑娘小伙们开始了艰难的再创业,目前工作已迈入正轨,而我久盼的职场升迁,已徐徐向我打开大门。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5147-阮默涵《仅此一生,知行合一,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