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懒惰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动脑筋的勤奋是一种懒惰”。

“勤奋”不是一种美德吗?怎么又成了坏习惯?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在学校里,有一类这样的学生,他们常常热衷于收集“错题”,做成“错题本”。他们把每一个错题都摘抄下来,字迹工整,还配上贴画图案,看起来赏心悦目,非常的精致。

只不过,考试的时候,同一类型的错题,他们仍然做错。虽然错题本很漂亮,人也很勤奋,但就是考试成绩平平。

另外一类同学呢?他们也收集错题,他们的错题本没有那么清晰工整,他们把错题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把心思放在练习错题上。结果,他们的错题越来越少,成绩也显著提高。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种孩子都很勤奋,也都做“错题本”,但是学习成绩或者进步幅度却相差甚远。为什么呢?方法和重心不一样,一类是放在“错题”制作形式和精美度上面,另一类是对错题本身的练习。

这样看来,不动脑筋的“勤奋”就是一种不好的思维习惯。

这种坏的思维习惯,往往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收效甚微,事半功倍,甚至是南辕北辙。

学习上,不懂脑筋的勤奋结果尚且如此。那么,工作,事业上呢?

说到“智慧的化身”,你肯定会想到诸葛亮。其实,孔明先生也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有诗为证: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但是,让我们来想想,一个智慧的军事家,一个如此勤奋的政治家,最终却病死五丈原,享年54岁,难不成他是累死的?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诸葛亮他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不仅要经常耗费大量的脑细胞苦想作战计谋,还考虑军队的粮食储备、兵器制作、以及朝堂政治等,而忽视了自身锻炼,最终导致体弱,病死五丈原。

既然不动脑筋的勤奋,不仅成效低,甚至可能“劳民伤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凡事多懂脑筋,勤奋和思考同步进行。

生活中,勤奋很重要,但是动脑筋更重要。我们要讲方法,要联系实际,懂得取舍,这样才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有利于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我们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