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筏重洋:70周年纪念版》作者: [挪威]托尔·海尔达尔

。。原作名: The Kon-tiki Expedition

。。ISBN: 9787541156793

。。内容简介 。。

诗人海子自杀时随身携带的四本书之一

畅销70年,被译介为156个版本,全球销量超过3500万册!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改编电影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木筏横渡太平洋!

一觉醒来,不会游泳的我,发现自己躺在一艘简易木筏上,身边是5位同伴和1只鹦鹉,所处的位置是太平洋海域,而今天,已经是我们海上漂流的101天了。101天中我们曾独力面对凶猛肆虐的暴风雨,和数不清的鲨鱼奋战,也遭遇过食物危机和内部争执……

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一个我信仰已久的理论,没有人相信,我就亲自去证明它。我下定决心,如果我死,我也要为了这个信仰死去:死在船帆上,像一个绳结。


。。作者简介。。

[挪威]托尔·海尔达尔THOR HEYERDAHL

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挪威民族学家、探险家、作家。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挪威人”。1947年,他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的木筏横渡太平洋探险获得成功,震惊全球。

1948,记录这段传奇经历的书籍《孤筏重洋》出版,之后的70年中被翻译成75种语言,卖出了至少3500万册。这本书是有史以来由挪威作家写的最畅销的书之一。

海尔达尔乘坐木筏在海上航行时用摄像机记录了自己的冒险经历,并且制作成纪录片《康-提基》,获得了195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也是挪威历史上唯一一次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2012年这段经历被拍摄成电影《孤筏重洋》,成为挪威最卖座的影片,并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海尔达尔的科学探险跨越了半个世纪,脚步遍及世界各地,并因其杰出成就而获誉无数。2002年,海尔达尔逝于意大利。挪威政府在奥斯陆大教堂为他举行国葬。2011年,包含照片、日记、私人信件、论文等内容的“托尔•海尔达尔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精彩短评。。

#  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谷到非洲,从非洲到美洲,从美洲到波利尼西亚。借助长年不变的信风与洋流,我们追随落日,朝着西方,横渡大西洋和太平洋。 是《夜航西飞》以后最想读的书,自己也有了两周的短暂航行以后更喜欢这本书了。追寻人类文明传播,造船横跨大洋的勇气和科学精神都令人敬佩,海洋和人类起源真的神秘又有吸引力。

#  如果有上帝,他会掷骰子么,我看不会,这一切都像是量子力学的结果。我是如何读到这本书,说来话长,疫情期间看了一部同名电影,被他们验证真理,不惜孤筏横渡万里大海的无畏勇气和探险精神而震动,决不似我国这般宵小随波逐流之辈层出不穷,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西求佛法的玄奘还硬是被文学矮化成了懦弱无能的唐僧。再后来,不意此书重刊,遂了渴读的心愿,希望正如那真理万千重,进一寸有一寸的欣喜,永不屈从那定论。

#  几乎一口气迅速读完。海尔达尔一生都在用实践践行、证明自己的理念,以坚定精神用木筏、芦苇船完成一次次不可思议的远洋航行。用朴实生动文字记录所见所闻风土人情。即使观点与遗传学相悖精神仍可贵。此版装帧精美,增收序言尾声很好。但缺乏地图、注释泛滥且竟出现“1华氏度约17摄氏度”的可笑注解

#  “没有人相信,我就亲自去证明它。 我下定决心,如果我死,我也要为了这个信仰死去:死在船帆上,像一个绳结。”

#  看到这部书时,我第一想到的是《海底两万里》,那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海洋小说,情节那么跌宕起伏,那么惊险和新奇。

但这部不需要这些矫情的悬疑,没有虐心的团队关系,没有秘密特工,没有特别奇怪新奇的海洋现象,没有超越想象科幻的惊险场面。

读起来却让我欲罢不能,情节真实有力,非常的现实。遇到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办起来会遇到的。

从物质筹备,伐木、造船、出海,所有的一切都在作者的内心强烈愿望下一步步推进。

故事不自觉的把我置身其中,我能做到吗?

我有没有勇气在所有专家都说不能,都认定必然葬身大海的时候,还坚持去做?

去信任一个古代的木筏,大胆用古代编制的绳子,让我实在担心,一旦绳子断,一切就完了。

感谢作者,还原了故事的本身,没有加入悬疑刺激,真是的环境、情节,读完后不断刺激我们去思考,我该怎么做到?

#  “如今旅行问题已跟印加时代相去甚远。我们拥有汽车、飞机和旅游局,不过为了让事情显得并不容易,今人设立了国境这个障碍物,以及国境上带着铜纽扣的人员,他们不信任任何人,粗鲁地对待别人的行李,而且还用盖了章的表格弄得你意乱心慌;但前提是,你最终能侥幸进入国境。”

1947年,当海尔达尔在打算进入厄瓜多尔找做筏子要用的轻木时,发出了上面的感慨。作为挪威人,在当时进入南美并非易事,就已经需要有入境许可。

在这本记录他这次了不起地航行举动的书里,他花了几乎四分之一的篇幅讲前期的准备,其中一半都跟取得各种许可有关。中间有段他说当最终取得所有需要的文件后,有天跟船员讨论这些文件有多重,其中一位成员托斯坦说他已经称过了,“二十六磅”。

跟之后真正的冒险比起来,反而早期的准备更惊险。但好在这位海尔达尔是位白人,并且颇为擅长与政客和官员搞好关系,才最终能上筏子远航。

与这些跟现实世界的困难周旋相对应地是,一旦离开“20世纪旧世界后”,海上世界是如此激动人心。

这本书的迷人之处在于,他在这次航行中打心底里欣赏到自然之美,这种美妙只有乘坐木筏才能欣赏到,如果在几百吨重的轮船中感受则又完全不同。

他写道,“我把身子伸到窗外才能越过高楼围成的天井看到大都市遥不可及的星空。木筏虽小却能盛下整个星空。 ”

“在木筏下面我们不但能看到鲸鱼,而且要是掀开睡觉的苇席,还能透过圆木缝隙一直看到蓝色透明的海里的深处。 我趴在筏子上,不一会儿就可看到一个胸鳍或尾鳍摇摇摆摆,游来游去,偶尔还能见到整条的鱼。假如缝隙再宽几英寸,我们就可以舒舒服服躺在床上用鱼线钓床垫下面的鱼。”

这些描述本身就像星空和海洋一样吸引人去做一样的事情,太过鼓舞人心,难怪想要周游世界的海子在卧轨时手上拿的是这本书。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6个人里没一个是专业航海人士,更不用说是木筏专家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这个几千年前人们用的筏子,也对大海和航线缺乏认知,但就是凭借着人本身的智慧和学习能力,在旅途中学到很多,并最终顺利完成旅行。

最喜欢他关于海里鱼类的描述,最吸引人的当属他们对鲨鱼的认知了。一开始他们就跟所有人类一样看到鲨鱼就吓得直往后退,相处久了发现原来鲨鱼没那么可怕,最后甚至跟鲨鱼玩了起来。

书里写,“我们同鲨鱼相处到最后便开始用手抓它的尾巴了。人们普遍认为拉动物的尾巴没多大意思,这大概是由于没人拽过鲨鱼的尾巴,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 ”

即便看过这本书,看到有人说拽鲨鱼尾巴很好玩,也不会有人胆敢尝试。现代人似乎丧失了尝试的能力,给自己的生活设置了太多限制。当然国境和签证的限制是看得见的,还有脑子里的各种观念。

很难想象今天的世界从当年索尔达尔的世界走过来,因为无法想象今天的世界还能诞生这样的故事。索尔达尔当然也对他所处的世界不满,但因为他相信他的世界与几千年前康铁基所处的是同一个世界,所以他勇往无前地上路了。

用这个视角去看今天的世界,会发现我们已经习惯的世界有那么多可笑的/不合理的地方。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老朽/垂败,缺乏生机。这个世界老了,所以全世界的年轻人才过得那么不开心。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个人主页查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筏重洋:70周年纪念版》作者: [挪威]托尔·海尔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