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南传四部阿含》之二

南传《相应部阿含》(巴利文转英文版)

P89

1 (1) Crossing the Flood

渡过洪流

以下就是我所听闻到的。某段时间,世尊居住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某时,当夜色已深,某天人到来,那艳丽之光照耀着只园,天人来到世尊面前,向世尊施礼,然后站立一旁,对世尊说:“亲爱的先生,你是怎么渡过洪流的?” 世尊回答说:“不在中途停住,不停留!朋友,不挣扎,放松,不紧绷,由此我渡过洪流。” 

天人问:“可是先生,因为不停留,不挣扎,就让你渡过洪流,这是怎么回事?”

世尊回答说:“如果我忽然停滞下来,朋友,那我就沉下去被淹没了;而且如果我紧绷,奋力挣扎,那我就被洪流冲走。所以因为不停留,不紧绷,不挣扎,我渡过了洪流,就是这样的。”

天人说:“长久以来,我最终看到一个完全平和的婆罗门,他不停留,也不挣扎,已经超越了对“尘世”知觉体验的依恋。”  天人说了这样的话。世尊嘉许。然后那天人,他思考:“老师已对我嘉许。” 天人对世尊礼敬之后,站在世尊右侧,消失离去。

2 Emancipation

(从束缚和被控的状态)解脱释放

在舍卫国(Savatthi) 时,某晚夜色已深,某“天人”(Devata)到来,那鲜艳美丽之光照耀着只园(Jeta'sGrove),天人来到世尊面前,向世尊施礼,然后站立一旁,对世尊说:先生,众生的“解脱,释放,归隐”您是否了解呢?世尊回答:朋友,我了解。天人问:先生,您知道众生是怎样解脱,释放和归隐的吗?

世尊回答:对“生命知觉体验”的嗜好和瘾头彻底消失,知觉过程以及观念意识活动的熄灭,各种感受的平息和休止。就是这样,对于众生从缠缚中的“解脱,释放和归隐”,朋友,我了解的就这样。

3  Reaching

趋近

在舍卫国时,某天人站在一旁,在世尊面前陈述说:“人生蜿蜒掠过,寿命是如此短暂;无法逃避的,忽然人就已经到了垂暮之年,清楚的看着这死亡的威胁,这死亡不可避免,人生苦短,一个人应该多做些实际的功德,做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那才会带来幸福快乐。” 世尊随即陈述说:“人生蜿蜒掠过,寿命如此短暂;无法躲避老死,清楚的看着死亡的威胁到来,一个寻找安宁的人,当退离尘世的诱惑。”

4  Time Flies By

时间飞逝

在舍卫国时,某天人站在一旁,在世尊面前陈述说:“时间飞逝,日夜划过;人生的舞台一个接一个无情的离我们而去。清楚的看到死亡的威胁,人应该去做些带来快乐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世尊随着陈述说:“时间飞逝,日月如梭;人生的舞台接连地离我们而去。清楚的看到死亡威胁,一个寻找安宁的人,就当退离“世俗”(知觉体验的)诱惑。”

6 Awake

醒来

在舍卫国。某天人站立一旁,在世尊面前陈述说:

当其余醒来时,有多少睡着?

当其余入睡时,有多少醒着?

一个人通过几条渠道聚敛灰尘?

一个人通过几条路径得以净化?

世尊陈述道:

当其余醒来时,五贼睡着;

当五贼入睡时,其余觉醒;

一个人通过五贼聚敛灰尘;

一个人通过五贼得以净化。

(译注:地水火风空--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法--"色受想行识"; 梦中明明有六道,醒来空空无大千。五贼睡了,其余醒来)

7 Not Penetrated

不究竟

在舍卫国。某天人站立一旁,在世尊面前陈述说:“那些还没究竟洞彻,没看透万物本质的人们,可能就被他人所教导的东西给拐带跑了。很快就被催眠,他们还尚未彻底觉醒:该让他们醒醒了。”

世尊陈述说:“那些已经完全看穿万物本质的人们,不可能被其它教导拐带,那些已经觉醒的人们,“正知”坚固不摇,在种种凹凸不平的遭遇之中,不迎不拒,平静坦然。”

10 Forest

森林

在舍卫国。某天人站立一旁,在世尊面前陈述说:“那些居住在森林深处的人们,安宁平和,过着清净而圣洁的日子,每天就只吃一餐:可为什么他们的仪态那样晴朗,散发着沉静和安祥?” 世尊陈述说:“他们不追悔已经消失的过去,也不期待,不渴求未来。他们沉入当前的自我本身,只在当下。所以他们的仪态晴朗,沉静而又安祥。渴求着未来,追悔着过去,被过去未来戏弄的傻瓜们,他们被榨干了活力,并且枯萎干瘪,就好像一株翠绿的芦苇被砍倒一样。”

相应阿含

P102 

25 (5) The Arahant

阿罗汉

假如一位比丘是阿罗汉,种种染着虽然已经熄止,但他还得承受他最终的这一“人身”,此时他还会说:“我在讲话”吗?他还会说:他们对“我”说话?

假如一位比丘是阿罗汉,诸染已断,然而他还得承受这最后的人身,他还会说“我在讲话”。娴熟的通晓尘世的用语和语言习惯,他使用这些措辞术语,只作为单纯的“表达方式”。

那不是因为他忽然产生了“我慢”,他才说:“我在讲话,他们对我说”?

“我慢”完全断弃,就毫无任何“绳结”。抱着“我慢”的禁忌,这背后抱着的是“自我真存在”的妄想。阿罗汉的“我”妄想,以及导致“我慢”的“结缚”全都烧光了。所以智慧的人超越了“抱着自我不放的人”,他可能还会说:“我在讲”,他也依然会说“他们对我说”,娴熟的通晓尘世的用语和语言习惯,他只是使用这些约定俗称的语言,单纯作为“表达方式”而已。(译注:觉得“我慢”不好,所以刻意不说“我”,恰恰有“我慢”在,认为“我”真实存在。)

P663

2 Unafraid of Wrongdoing

不害怕做错事

以下就是我听闻到的。某人问世尊:朋友,缺乏热情并且害怕“做错”的人,是没办法开悟的,也没办法究竟觉悟,也不能从世间诸限制束缚中,得大自在,大安心。然而,充满热情并且不害怕犯错的人,就能开悟,也能究竟觉悟,能于世间诸多束缚限制中,得大自在,大安心。朋友,这是什么道理?

世尊回答说:

“如果我内心潜藏偏斜不健康的种种观念状态,即便没在内心升起,那对我是有害的。或者如果我内心潜藏偏斜不健康的种种观念状态,它们在内心升起,而我没能丢弃它们,那对我是有害的。”朋友!一位比丘是不被上述这样的想法刺激的。“如果我内心潜藏着种种健康的观念状态,但它们不在我内心启用,那对我是有害的”;“如果我内心潜藏种种健康的观念状态,它们在我内心升起,可又被中断,那对我是有害的。”朋友,一位比丘是不被上述这样的想法刺激的。他不被这些想法纠缠。(译注:明白这些纯粹只是想法,想法本身就是变化现象,它并非有一个思想者“我”,这些想法并非“我的”原创。)

朋友!一位比丘,他怎么就不害怕做错什么事呢?原因就在于他不会害怕“我被伤害,对我有害”的想法,不被这些 [想法] 给吓住,所以他并不担心做错什么。正因为他不害怕做错事,所以才能让蛰伏隐藏在内心的所有“不健康”观念全都暴露出来。也因为他不害怕做错事,才让蛰伏隐藏在内心的所有“健康”观念也全都显露出来。故而他就能够开悟,就能够究竟觉悟,就能够从“恐惧/受害”的枷锁中解脱,最终于世间种种限制中,自在无碍,得大安心。

p680

12 After Death

死后

究竟觉者在死后还在吗?

朋友,世尊从来没说过:究竟觉者死后在。


那就是说,究竟觉者死后就不在了?

朋友,世尊从来没说过:究竟觉者死后不在了。


这怎么说?在同时又不在?

朋友,世尊从来没说过:究竟觉者死后在同时又不在。


那就是说,究竟觉者死后,既非在,又非不在?

朋友,世尊从来没说过:究竟觉者死后既非在,又非不在。


为什么世尊从来不谈这问题啊?朋友!

因为,讨论这问题毫无益处,与纯洁人生的基础原则,毫不相干,而且也不导向“退离”,不导向“冷静超然”,也不导向“休止,安宁”,不导向“直观直接的亲身内在认知”,不导向开悟和涅槃。所以世尊不讨论这问题。

朋友,那世尊讲了什么呢?

世尊说:“这是苦恼,这是苦恼的根源。这是苦恼的止息。这是导向苦恼止息的方式。”


可是,朋友!为什么世尊只讲这个?

因为,这才有现实利益的,和纯洁人生的基础原则,实质性确切相关的,有重大作用的,并且导向“退离”,导向“冷静超然”,导向“休止,安宁”,导向“直观直接的亲身内在认知”,导向开悟和涅槃。所以世尊讨论这问题。

(译者注:某人谈论究竟觉者,在死后“在还是不在”。谈论死后,这世界在还是不在。这种好奇并不是真的关切究竟觉者和世界,而是关切所执着的“我”,“我”死后在,还是不在。这才是他真正关切的。这“我”是真实还是虚假,他内在深处心知肚明,然而如果他想找世尊帮助他欺骗自己,世尊当然不会理他的。

生命就伴随着苦痛,所以只有活着的时候,才有苦集灭道。死后的解脱,只是一剂缓解现实苦恼的安慰药。一个根本是条件暂时聚合而成的现象"我",不是真正的做者,它无法独立的单靠它表面现象上的“力量”去改变它自己。当轮回的主体并不是条件组合的,个体“现象”上的“我”时,某个体的轮回是否终止,还能有任何意义吗?这一切都是概念游戏。轮回的不是“我”,因为“我”不是出生的主体,也不是死亡的主体,更不是轮回的主体。“我”只是一种条件聚合的生灭变化现象---它连贯连续显现,是暂时的。生命现象的整体轮回是所有不可数条件聚散的整体表面现象,整体的运转变化,是不可能单靠某“局部条件聚合”现象本身,就能够阻止和改变的。

所谓百尺杆头,更进一步。所谓悬崖撒手。都是最终明白,“我不是做者”,故而我不可能真有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什么。如果涅槃发生,它就发生,否则就不发生。这是整体意识秩序决定的。《阿含经》的这段,其实已经显露出上述意思了。那根本不知道“我在”的根本涅槃,时刻都在;那知道“我在”的连续变换变化---也即知觉体验现象,也时刻都在;只不过,它变换相序了另一个身体现象;所以请反问究竟是“谁”在乎它的安全和生死?

如果还在乎“轮回和断轮回”那就是“我”没死干净。那在乎“轮回和断轮回”的,依然是个想法,一个暂时聚合的条件变化,那不在乎,也不知道有轮回的,本来无一物,不要说二,连一都没有。一体或者非二,是对照“二”的概念。知觉本身,就是轮回现象,知觉体验背后的【知性】并无“它在”的知觉。)



相应部阿含

P533

PART II: The Book of Causation

第二部 《缘起书》

Chapter I  Connected Discourses on Causation

和“缘起”讲述的相应

I. THE BUDDHAS

佛陀论述

1.Dependent Origination

缘起(无独立自主性,无自身实质,依条件的“发起”,因变量的发生和创始)

以下就是我所听到的。有一段时期,世尊居住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某天,世尊和众比丘打招呼说:“比丘们好!”那些比丘们回应:“世尊好!”  世尊说:“比丘们,我要为你们讲授缘起。仔细的听,用心的听,我要讲了!” 众比丘回应:“好的,世尊!” 于是世尊讲了下面的内容:

比丘们,什么是缘起呢?以“无知蒙蔽”为条件,就发生“凭意志力建立的编队队列”,以此编队为条件,产生了“意识”;以“意识”为条件,产生“名称和形态结构形式”;以“名和形”为条件,产生“六个感知基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六根为条件,发生“信息接触和交互”;以“信息接触和交互”为条件,产生“知觉和感受”,以知觉感受为条件,产生欲望渴求和瘾头,以此为条件,产生黏性依附的抓取,攀附和贪爱,以此作为条件,产生“生命形式和方式”(三界六道的各种生命活动形式);以此生命形式和方式作为条件,“出生”发生,以出生为条件,老和死发生,懊恼,悔恨,悲伤,痛苦,不满意,不愉快,不合意,以及失望,绝望就发生。这整个苦难聚合的根源就是这样。比丘们,这就是所谓的“缘起”。

*volitional:

凭主观自我意志力驱使某意图愿望的行使,作用和实行;

和主观自我的“愿望”有关的选择和决定;

以主观自我愿望的力量来推动的选择和决定

但因为“无余/微差/少量剩余”逐步消退,以及“无知蒙蔽”的终止,带来“凭意志力的编组队列”就终止,因此带来“意识”的终止。意识的终止,导致“名称和形式结构”的终止,并因此“六根”终止,随着六根终止,“信息接触和交互”终止,导致“知觉的感受”终止,感受的终止引发“渴求”的终止;对知觉感受的渴求终止,导致“黏附和抓取的贪恋”终止,这导致“生命形式和生存方式”的终止;因为“生命生存形式”的终止,导致“出生”终止,因为“出生”终止,导致“老和死”,悔恨,懊恼,悲伤,痛苦,不满意,不愉快,不合意,以及挫败,失望和绝望全终止。这就是整个“苦难”聚合的完全终止。

以上就是世尊所讲述的。那些比丘们兴奋的沉浸在世尊的讲述中。

2. Analysis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缘起”的简要解析

在舍卫城。

“比丘们!我要为你们讲述缘起,并为你们简要的解析。仔细的听,认真听,我要讲了!”

众比丘回答:“好的!世尊”。然后世尊讲了如下的内容:

比丘们,什么是“老和死”?各式各样的众生,其“衰老”有着生命生存方式不同的“秩序”,它们逐步的衰老,牙齿变脆而破碎,头发变白,皮肤褶皱,活力下降,各种功能退行性衰减衰弱,这就是所谓的“老”。

在不同生命活动“秩序”内,多种多样的众生,其时间以不同的“秩序”流逝殆尽,他们逐步死去,瓦解解散,消失的无影无踪,必死无疑的宿命,逃不掉的死亡。时间的“期满”,五蕴瓦解消散,留下僵硬的尸骨,迟早也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就是所谓的“死亡”。于是这衰老和死亡就合称“老死”。

比丘们,什么是出生呢?不同的各式各样的众生,出生到不同的生命“秩序”内,它们被诞生,降入子宫建造,五蕴的显现表达方式,六根的获得。这就是所谓的“出生”。

比丘们,什么是“生命生存方式”?有三类生命方式:有肉体感官和感知范围的生命方式(欲界),有外形范围的生命方式(色界),无外形范围的生命方式(无色界)。这就是所谓的“生命生存方式”。

比丘们,什么是“黏附抓取的贪恋”?有四种:黏附贪恋肉体感官刺激上的快感,黏附抓取种种观念看法,黏附抓取种种规章和誓言,紧抓印象观念上的“自我”。这就是所谓的“黏附抓取的贪恋”。

比丘们,什么是“渴求/瘾”?有六个层面的“渴求/瘾”:对种种外在形体,外表形态和形式体验的渴求和瘾,对种种声响的渴求和瘾,对种种“气味-味道-可触知的对象”的渴求和瘾,对种种心理活动现象体验的渴求和瘾。这就是所谓的“渴求和瘾”。

比丘们,什么是“知觉和感受”? 有六个层面的知觉感受:  眼-接触和交互所产生的知觉感受,耳--接触和交互产生的知觉感受,鼻-接触和交互产生的知觉感受,舌-接触和交互产生的知觉感受,身-接触和交互产生的知觉感受,头脑心智-接触和交互产生的知觉和感受。这就是所谓的“知觉和感受”。

比丘们,什么是接触和信息交互?有六个层面的接触和信息交互:眼的视觉接触和信息交互,耳的听觉接触和信息交互,鼻的嗅觉接触和信息交互,舌的味觉接触和信息交互,身的触觉接触和信息交互,头脑心智的意觉接触和信息交互。这就是所谓的“接触和信息交互”。

比丘们,什么是六根?眼感官基础构造,耳感官基础构造,鼻-舌-身...头脑感官基础构造。这就是所谓的六根。

比丘们,什么是“名称和形式结构”?知觉,感受,愿望,交互,注意力:这就是所谓的“名”。四大基本元素以及四大基础元素所衍生和导出的组合构成,这就是所谓的“形式结构”。于是把这相应的“名和结构”放在一起叫做“名称和形式结构”。

比丘们,什么是意识?有六个层面的意识:眼意识,耳意识,鼻意识,舌意识,身体意识,头脑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意识”。

比丘们,什么是凭意志的编组队列?有三种:以肉体形式的,以言辞语言形式的,以心理思想形式的。这就是所谓的“凭意志的编组队列”。

比丘们,什么是无明蒙蔽?不了解这生命是“苦难”,不了解“苦难”的根源,不了解“苦难”的止息,不了解导向苦难止息的路。这就是所谓的“无知无明”。

P545~P548

17. The Naked Ascetic Kassapa

裸体苦行的迦叶

以下这些就是我所听闻到的。曾经有一时期,世尊居住在王舍城竹林,松鼠禁猎保护区。某天清晨,世尊梳洗之后,穿上僧袍,持钵到王舍城乞食。裸体苦行的迦叶,看见世尊从远处走来。等迦叶见到了世尊,他走上前来和世尊相互问候致意。当他们互致问候和寒暄之后,迦叶站在一边对世尊说:“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很想请教乔达摩大师,如果大师允许我们提问,就请大师对我们的问题不吝赐教。”

世尊:“迦叶啊,我们已走入居民区,这时候不便于回答问题的。”

迦叶反复再三的对世尊说:“我们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要问,请乔达摩大师一定一定不吝赐教。”

世尊回答说:“迦叶,这时候不合适,我们已经走入居民区。”

可迦叶对世尊说:“我们不会问乔达摩大师太多问题的。”

世尊:那你就问吧,迦叶。

迦叶:乔达摩大师,苦难是某人自己造作的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世尊:迦叶啊,并非如此。

迦叶:大师啊,你意思是说,苦难是由“自我”之外的力量所造的?

世尊:并非如此,迦叶。

迦叶:大师,你意思是说,苦难是“自我”和“自我”之外的力量,一起共同造作的?这怎么回事?

世尊:也非如此,迦叶。

迦叶:既非某人自我造作,也非自我之外的力量造作,如此说来,乔达摩大师,“苦难”是“偶然性”意外产生吗?

世尊:不是这样的,迦叶

迦叶:大师,难道没有“苦难”?这怎么说?

世尊:“并非没有苦难啊,迦叶!有“苦难”发生的。

迦叶:乔达摩大师,你没亲身经验“苦难”,也没看见“苦”,不了解“苦”吗?

世尊:我不经历苦难,看不到苦痛?迦叶啊!可不是这样啊!我经历苦难,观看着苦痛,了解“苦”。

....

“迦叶啊!行为造作的人,经历体验(行为造作)结果的人;如果某人认为这两者是同一人,那么他就会断言[某人],带着从开始到现在的一直存续感断言---苦难是有这人自己造作出来的。当某人这样断言时,这就折合成“永恒主义”,就有某种恒常的个体人本体了。

但是,迦叶啊,如果某人认为,一个在“行为造作”,而“经历体验”(行为造作)结果的却是另一个,那么某人就断言,带着一个由此产生的“受害感”断言---苦难是由他力导致的。当某人这样断言时,这就折合成“断灭主义”/灵魂毁灭说,此两种说法,都暗含着把“我”当成主体的正负“边”见。

这两个边见,不朝它们任何一个,也不在两者间转来转去,如来通过中道来教导:以“无知蒙蔽”为条件,就发生“凭意志力形成的编队队列”,以“凭意志力形成的编队队列”作为条件,就产生“意识”,以意识为条件,就产生“出生-老-死”的知觉意识活动......这就是整个苦难聚合的根源。但是因为“无余”(remainderless:无余数,无差数,无残留;或者微小余数,微小差数,少量残留)逐步衰减消失,以及“无知蒙蔽”的止息,凭意志编配的种种队列也止息;导致“意识”止息.....如此就是整个苦难聚合的止息。”

世尊说完这番话,迦叶兴奋的对世尊说:太伟大了,世尊!太伟大了!通过世尊多方面的循循善导,一直把佛法讲述的如此清晰,浑似把完全颠倒的东西复原正直一样,揭露那些被掩藏覆盖的真相,指引迷失道路的人们,在黑暗中举着一盏灯,为那些有眼力的人们照亮,让他们看清事实。我愿皈依世尊,皈依佛法,出家为比丘。

相应部阿含

 p575

37 (7) Not Yours

非“你的”,不属于“你”,“你”并不真的独立存在

在舍卫城。

“比丘们,这个身体不是你的,也不属于别物。它是之前的"业"(Kamma),要被认知为:凭主观意志,已经形成的,要被感知体验的某种“模式”,并且是“已发生的”。在这一点上,比丘们,被教导过的圣弟子,仔细深入地观照“缘起”本身:当“业”存续时,身体也就显现出“存续”,因为“业”正在发展着,所以身体也就发生着,呈现着。当“业”止息,身体止息。也即,以“无知蒙蔽”为条件,凭主观意志的诸多构造物就生成。

这整个“苦难”的根源,就是这样。但伴随“少量余数”的逐步消退,以及“无知遮蔽”的止息,凭主观意志的种种构造物队列就止息,随着主观意志的种种构造止息,意识止息...  生老死止息。这就是整个苦难的止息。

P576

38 (8) Volition (1)

主观意志和意愿(volition: 以某人主观意志来选择和决定)

在舍卫城。

“比丘们,不管某人企图获得什么,某人计划设想去获得什么,无论某人有什么样的“企图”朝着什么方向:那就形成“意识活动”维持存续的基础。如果有一个基础,就有了“意识”建立的支持。当意识被建立起来,并已经发生和生长,就有了之后以新的生命活动形式被延长的(戏剧)作品。

如果有之后的,以新的生命存在形式被延长的作品,之后就有生老病死,懊悔,悲伤,痛苦,不满意,挫败和绝望的发生。这就是整个苦难的根源。如果某人不企图获得什么,也不计划设想去获得什么,但是依然有对某种事物的癖好和瘾头,这就形成维持意识存续的一个基础。如果有这样一个基础,就是意识活动建立的一种支持...

如果有某种癖好,瘾头,某种企图和设想,就有了一个基础,有了意识建立的支撑。当意识建立起来并且生长时,就落入“名称和结构形式”。以“名称和结构形式”为条件,六种基础感官就生成(为了去经验那癖好和企图);以六种基础感官形成为条件,信息接触和交互发生;以信息接触和交互为条件,知觉感受,渴求,附着和抓取,生存形式,出生,老,死... 懊恼,悔恨,悲伤,痛苦,不满意,挫败,绝望,这整个苦难就发生。

但是,如果某人没有获得什么的企图,也不设想计划去获得什么“成就”,并且也没有对任何事物的癖好和瘾头,那么对于意识活动的维持来说,就没有了存续的基础支持。如果没有了基础条件,也就没有意识建立和运行的支撑,也就没有了之后被延长的新的生命存在形式,没有了后面的“生老病死”,苦难就止息。这就是整个苦难的止息。(*renew : 重建,延长有效期,续订)

39 (9) Volition (2)

如果有某种癖好,瘾头,某种企图和设想,就有了一个基础,有了意识建立的支撑。当意识建立起来并且生长时,就落入“名称和结构形式”。以“名称和结构形式”为条件,六种基础感官就生成(为了去经验那癖好和企图);以六种基础感官形成为条件,信息接触和交互发生;以信息接触和交互为条件,知觉感受,渴求,附着和抓取,生存形式,出生,老,死... 懊恼,悔恨,悲伤,痛苦,不满意,挫败,绝望,这整个苦难就发生。

P580

43 (3) Suffering

烦恼和苦痛

比丘们,烦恼苦痛的根源是什么? 

依靠“眼和种种外表形态”,眼意识就运转。眼,外观形态,眼意识---这三者聚合在一起,就是信息交互。以信息交互作为条件,知觉的感受就显现出来,伴随感受作为条件,渴求和瘾头就产生。

依靠耳朵和外表声音,耳意识就运转。耳朵,外表声音,耳意识---这三者聚合在一起,就是信息交互。....

依靠头脑和心理活动现象,头脑心智意识就运转。头脑,心理活动现象,头脑心智意识---三者聚合在一起,就是信息交互。以信息交互为条件,发生“思想意念情感”等心理活动现象的知觉感受,伴随这知觉感受,渴求和瘾头就产生。

P595

61 (1) Uninstructed (1)

未经教导的

比丘们,未经教导的世俗之人,对这四大元素合成的身体,也会经验到“抽回”;他可能对身体变得没有情感和依恋,从身体的情感依恋和认同中,解脱出来。因为什么原因?因为看到了这四大组合的身体,它的生灭消长,这领悟使得身体被拔起并扔到一边。

但是,比丘们,对于所谓的“心智”和“思想”以及“意识”,未经教导的普通俗人是无法去体验到对此的“抽回”,无法对“心智-思想-意识”毫无情感和依恋,也无法从中释放解脱出来。这是什么道理?因为这“思想和知觉意识”一直被他执着认同很久很久了,被紧紧抓住并侵吞,被这样认为:“这思想和知觉意识是[我的],这思想和知觉的意识,就是我,这就是我的本体。” 所以,未经教导的普通俗人,不能体会到对“头脑心智-思想-知觉意识”的回退抽回,不能对此毫无情感依恋的超然,也不能从中释放解脱出来。

P1299

15 Identity

身份认同

什么是身份认同?

依赖于“五蕴”,执“五蕴”为主观主体,就被称之身份认同。

也即依赖于任何一“蕴”,执“蕴”为主观主体,就被称之为“身份认同”。

P1306

6 The Base of the Infinity of Consciousness

无穷意识的根基

....

什么是无穷意识的根基?

完全超出“无穷大”的空间概念,独立不依于空间而在,就知道“意识是无穷无限的”,那么一位比丘就进入并且住于无穷意识的根基上。这就称之为“无穷意识的根基”

7 The Base of Nothingness

“空”的根基

什么是“空无”的根基?

此时此地,完全超出无穷意识的根基,不依意识而独存,就知道“无一物”,一位比丘就进入并居住在“空无”的根基上。这就是所谓的“空无”的根基。

既非“知觉”也非“无知觉”的根基是什么?

此时此地,完全超出“空无状态”的根基,不依空无状态的根基而独存,一位比丘就进入并居住在“既非知觉也非无知觉”的根本上。这就被称之为“既非知觉也非无知觉”的根基。

P169

5 (5)Self-Protected

自我警戒

在舍卫城。萨罗国王波斯匿站立一旁,对世尊说:“世尊啊,当我独处的时候,一个念头在我内心浮现,此刻,警戒着他们自己的是谁呢?又是谁把他们自己放在毫无警戒的状态呢?随着这个问题,回答呈现给我:卷入身体,言辞和头脑的混乱偏斜之中的人,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了毫无警戒,无防护的暴露状态。”

即便有“骑象兵团”,或者“骑兵兵团”,或者“战车兵团”,或者“步兵兵团”来护卫,实际上,他们依然把自己放在了“无防护”的暴露状态。

是什么原因?因为那“防护”的措施和策略,都是表面形式上的,不是内在的,内心的警戒。故而他们表面上看似很安全,实际由于卷入“身体,言语和头脑”的偏斜歪曲和混乱,把他们自己放在了毫无防护的裸露状态。然而那些对“身体,言语和头脑”的活动,内在警醒,时刻都清醒的知道身心内外环境和活动状态的人们,则善于诱导管带“身体,言语和头脑”,事实护佑着他们自己。即便没有“象兵,骑兵,战车兵,步兵”的表面防护,他们依然把自己护佑的很好。这是什么道理?因为真正的护佑,是完全内在的,内心的,不是外在表面形式的。所以他们由内在的清明和警醒,他们护佑着他们自己。”

世尊回答说:“ 就是这样!大王。就是这样!时刻警醒的管带自己的“身体,言语和头脑”这才是健康的。只有时时刻刻,所有每一处都“自觉”,诚实的如实对自己的“身体,言语和头脑”活动状态,时时处处“自觉”,一个人才能真正的警戒护卫他自己。”

P172.

10 (10) Bondage 枷锁

某时,有一大批人被萨罗国王波斯匿投入监禁,一些人被绳子绑起来,一些带着脚铐,一些人被铁链锁起来。次日早上,比丘们告知世尊说:“世尊啊,一批人被波斯匿王监禁起来了,绳捆索绑。”

世尊已经了然此事,回答说:

“这些表面上的绳捆索绑,是表面上的,并不是真正强烈的束缚。对财产的热恋,对地位,功利和成就的痴迷,对孩子,妻子和家庭的担忧,对未来的焦虑---这些才是真正的枷锁。这些才是内在的束缚和奴役他的监狱。他越看重什么,什么就让他无处遁逃,他会自贬身价,去迎合这些东西。只有看破这些,不介意它们,不迎不拒,才能解放他自己,不给自己套上任何枷锁。”

P1394

10 finanda (Is There a Self?)

有“我”吗?

“乔达摩大师,有“我”吗?”

世尊沉默不答。

没有“我”?

世尊还是沉默不答。

“世尊,为什么不回答?”

世尊说:“如果我回答,有我。他就会抱着这个回答,落入苦行和婆罗门的“我常”见。如果我回答,没有“我”,他又落入“断”见。如果回答“有我”,则违背事实“所有一切显现的现象都无自性,无我。” 但如果我回答“没有我”,早已迷乱的他,会更加迷乱,他会觉得,似乎我之前的自我此刻不存在了。

南传《增支部阿含》(巴利文转英文版)

p30

The Shifting Kaleidoscope of Experience

持续变换的“知觉体验”万花筒

南传巴利文四部尼柯耶(Nikayas)展望了一个含有不可思议的无比广阔的多维度宇宙,经历着膨胀扩展和收缩衰退的周期轮替。宇宙级“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劫”(Kalpa)。劫被划分为四个阶段:不断融化耗散的毁坏阶段(dissolving),持续很久的死寂阶段(prolonged dissolution),发生并形成,不断发展演变的阶段(evolving),演化完全展开完成的阶段(completed evolution)。这每一个阶段的时间上都超出数十万年来计。

一个“世界”系统,不仅仅只有巨大的时间跨度,还通过“生命现象的活动方式”多样性领域被划分为多种层面,排列从低沉的地狱领域,强烈的苦痛世界,经过“动物领域”,受困苦折磨的心灵领域(有时也被称之为“饿鬼”领域,意即,强烈渴望获得却又“求不得”的困苦折磨);然后到“人类”领域,向上是一连串上行的天界,居住着种种天人和天神。

知觉体验是永远持续在变化的,始终不断地变换着它的形式和状态,一点也不会考虑我们的希望和诉求期待。不管我们希望什么,我们也不可能逃避衰老,疾病和死亡,不可能避免我们所拥有的财物衰败变质,不可能避免丧失我们所爱的那些人。这宿命对智者和愚者都是平等公有的,不论你是俗人,博学的雅士,或者谁的门徒。愚者和智者,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普通人不去深刻认知这宇宙法则的普遍整体性,故而当他的命运追上他,抓住他的时候,“他悲痛,懊恼,因渴望得不到满足而受焦虑憔悴的煎熬之苦,顿足捶胸的哀嚎,然后变得糊涂,混淆,把事情复杂化陷入困惑和混乱。智慧的佛弟子,和普通世俗人正好相反,了解“衰老,疾病和死亡,了解灭坏和丧失,了解这些全是我们普遍整体的命运;他由此深刻认知,拔掉了“悲苦的毒镖”,居住在轻松平静中,免于种种有毒飞镖。

再者,普通人和佛弟子都从属于“八种世间波动的条件作用”:得与失,蒙羞和显达(名誉上的),指责和赞美,快感与痛感(享乐和辛劳)。普通人,引发某人的好感,被某人喜爱,同时就引发另一人的排斥打压,被另一人厌恶,“没有超然于生老病死,没摆脱悲伤,懊恼,悔恨,哀叹,痛苦,沮丧,忧愁,焦虑的反复浸泡煎熬所导致的极度苦闷。” 然而优秀的弟子,了悟所有这些并不稳固极易变化的“条件聚散组合作用”都是短暂的,暂时的,都属于“变化”,必定变换;(优秀的弟子)废弃了对它们的“抓取扣留”和“排斥抗拒”,不迎也不拒,达到内在的超脱,闲适,安然和自在。

按照佛陀的教导,只是在地球上单次生命活动进程中,这苦乐的“时刻不断变换的万花筒”,不改变它的组合“配置”;但当我们在种种“复兴重生”兜兜转转的循环中向前漫游,也即在所谓的“生死相续的轮回”(Samsara)中“流浪”时,这苦乐的组合“配置”---它甚至更加激进地变化着,甚至是更根本性地,彻底地改变。

在这“流浪”过程之中(沉醉于知觉体验,执着梦境体验,对变化体验上瘾),“控制支配”的因素,是一种“驱动力量”,所谓的“业”(巴利文Kamma“业,业的活动”;梵文Karma“业,业力,天命,命运),它营造组合出一个合法的“重生复兴”的全过程,一个合法的“路径方向整体队列的正常程序”(Course:行列,层次,途径,行动方针,连续过程,正常的程序)。

巴利文“Kamma”这个词,英文的字面意思是“action”(功能,作用,效应,运算,运转,活动状态,姿态和行为反应,事件的情节,剧情,发展,历程),但佛陀使用这个词,特别指向于凭意志的(volitional),或者刻意的(intentional),和目的意图有关的“action”:“比丘们,意志(volition),我称之为“业”;为了所执持的某种意志/意愿(willed),一个人通过身体,语言或者思想心智的行为活动(acts)”(6:63 §5)

增支部阿含

P1350

13 (3) Fetters

脚镣/结缚

1.“个体人/身体”实存的立场看法;

2.疑惑;

3.不符合事实的,不切实际的死抓“行为举止表现”和“惯例规矩”不放;(维护自我,怕自我受害)

4.耽于肉体感官享乐的欲求;(抓取,扣留)

5.敌意,憎恶和怨恨;(排斥,抗拒)

这是五个比较靠下的,表层粗重“镣铐/结缚”。

6.对“有具体形象”的变化现象,知觉体验的强烈瘾头;

7.对“无具体形象”的变化现象,知觉体验的强烈瘾头;

8. 自我为中心的高傲;

9. 总是不满足,浮躁,躁动,不安;

10.对终极真相的“无知不明”。

这是五个更细微更高层面的“镣铐/结缚”。

比库们,这就是十个结缚。

(本篇结束)

-------------------------------------------------------------------------------------------

翻译整理:心灯一盏照彻明

以上翻译,不是全文,只是摘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原PDF文档对照来看。并欢迎指正翻译错误。

资源附录:

* 英文版巴利三藏 pdf(四部阿含经+律藏)

相应部(英文版)

中部(英文版)

长部(英文版)

增支部(英文版)

巴利律藏(英文版)

*以上出自于豆瓣《南传佛教》讨论组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尝《南传四部阿含》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