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创造新经验的

6月4日永澄老师给我们加餐——《改变的本质》,要求用UDH方法解决一个小问题。首先第一步就是如何提出一个足够小的,真正小的问题。

当时听到这里,自己的脑海就浮现了很多问题:如何不冲孩子发脾气,如何保持敏锐的觉察力,如何做日总结,如何做好日计划并保证完成“三要事”……以上的问题我总是觉得太大了,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畏难情绪而导致行动停止,所以我认为还需要继续寻找小问题。

当时自己想,什么才是足够小的问题呢?按照自己的理解,应该是指向具体的行动,非常有指导性的,并且不需要非常多的步骤就能达成目标。

然后我就问自己:我目前最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我非常希望自己能成功报名永澄老师的教练班,但是这个不是问题,这只是我情绪忧虑的事情而已,当时已经交了报名表,对于是否能报名成功,按照报名规则,我无法做任何事情了。

于是我否掉了这个。

我看了看大厅,乱糟糟的书籍和玩具堆在一起,那“如何收拾干净房子并且保持干净呢”,似乎这个问题还是太大了,并没有指向具体的行动。

看着书籍和玩具堆放在一起,玩具占据了书籍的空间,歪歪扭扭的,我在想,应该是如何把家里的东西科学分区,物品各有所居,就会比较容易维护,不会那么容易变得乱糟糟啦。

于是我在一元笔记本上记上:如何7天之内把家里功能区划分,并购置相应的收纳物品,整理干净?

但是,我看看觉得“相应”二字指向性不明,于是改成了“必要的”因为自己有列了一些必要的收纳工具。

后来在群内发表的时候就变成:如何在一周之内购置必要的收纳工具,按照生活习惯把家里科学分区?

永澄老师点评:可以,但是必要两字比较不容易控制。

我认为老师说得对,“必要”的边界太不清晰了。于是我根据《断舍离》中提到的精简原则,在一元笔记本上再次列了一些清单,这些清单我已经酝酿好几个月的了,秉承“不为了收纳而收纳”的原则,而且限于7天之内的任务,也没有那么多时间选购物品,所以我仅仅买了一些非常不能缺少的物品:

DIY衣柜(对空间感非常友好,放在那里对整个房间的格局和空间都没有占用太多,必要的时候拉上布帘,既时尚又方便,而且还能随意调整,方便小孩子自己取用衣服。)
一张折叠床(客用)

就这两个啦,因为目前家里的东西出了书,其他物品非常少,本着“不因收纳而增添更多物品”的原则,我就暂时不买其他的收纳工具了,打算继续熟悉一下生活场景(因为刚刚搬了新房子,生活的路径和以前有很大的改变),再根据生活场景购买,这样才能用得顺手,体验感好。

就这样,我的小问题就确定啦。

接下来就是实践的时间。

由于自己没有严格按照永澄老师的要求来,所以开始的几天,自己都是在脑海中想着需要做什么,然后就去做了,导致前几天的进度很慢,而且容易掉进自我感觉良好和畏难情绪而不自知。当后来察觉到这一点之后,我就每天在一元笔记本上按照模板写下,发现原来我的小问题还可以分解成很多小小问题:

如何快速弄清自己的购物需求:例如价格、材质、尺寸、质量等
(这里自己体验深刻。以前自己买东西是非常容易陷入混沌的状态,就是不断地看看看,找找找,比比比,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对这个物品的需求是什么,从来不主动去分析,不敢去做出取舍,所以才会出现购物速度缓慢的问题)
如何让自己今晚启动安装DIY衣柜的赋能循环?
(什么都不说,就是干。那几天,我一直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不能做自己的事情,总是被其他不在计划内的事情困扰呢?我发现自己弄不明白这个事情。然后转念一想,我为什么非要弄明白这个呢?没有任何规定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启动赋能循环,于是,我想起永澄老师说过:什么都不用想,开始行动就对了。当天下班回家路上,我就是这么提醒自己的。吃完晚饭之后,我和往常一样,坐在那里躺尸呢,但是心里有事呀,不舒坦。翻翻手机、陪陪孩子都不能专心,干脆手机一丢,招呼孩子跟我一起去组装了,就是这么容易,我就解决了这个小小问题啦)

如何让自己今晚收拾书柜,把书籍、玩具、文具、工具各归其位呢?
(一样的道理,上来就是行动。只要什么都不用想,就是让自己站起来,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啦!因为站起来以后,就不知不觉收拾起来了,把书籍放在书柜、玩具用箱子装好放在衣柜下格,文具装在文具盒、生活工具放回工具箱,其他乱七八糟不知道怎么分类不知道放在哪里的,全部一股脑先丢进纸箱里。就这么容易,大厅也整洁啦,而且后期,母亲看到我物品归位之后,经过几次纠正,她也知道归位的意思了。自从物品各有其所,孩子也知道物品怎么收拾,收拾在哪里了,自己也不用整天跟着他收拾啦,一举两得!)

以上就是我的小问题分解出来的小小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还分析了自己的收纳需求、收纳要点及收纳疑问,全部统一记录在一元笔记本上

例如:宝宝的文具如何收纳既整齐又方便他取用呢?
解决方案:第一,把所有文具集中在儿童书架上方,用开放式的盒子收纳
第二,根据使用场景再购买收纳工具。

又例如:什么时候要买收纳工具?
第一,非常确定使用场景,能想象出画面,使用频率高。
第二,一些生活场景不熟悉的,先确定了再买。

在这个科学分区、收纳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绘本通常比较重,如果都放到一个格子里,容易倒塌,并且由于重量的原因,孩子无法抽出来或者放回去。于是我就上网找到了一个网红产品,比平常的书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个书立中间是10个等分的分区,一个分区大约放1-5本绘本,能保证所有的书籍都立正,非常方便孩子取用。

后来的结果验证了我的想法,自从买了这个书立,孩子自己会抽取、放回书本了,再也不用喊妈妈帮忙了,凌乱的、歪倒的书籍,从此就再见啦~

写在最后:
这个经验让我产生了首胜体验,印在我的潜意识里。记得一次,我在习惯性自我攻击的时候,我忽然就觉察到自己是出现了畏难情绪,想起了自己通过“小问题”的方法解决了困扰自己那么长时间的问题呢,那么同理,其实现在的事情没有那么可怕,我在脑海里问自己:对于这件事,我可以解决的最小问题是什么呢?

于是,新的旅程又开始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这样创造新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