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全能圣人,文韬武略,功勋累累,智慧思想影响中外古今

    梁启超曾经说过”中国古代只有二个半圣人”,在这里所说的王阳明,就是其中一个圣人之一,王阳明原名为王守仁(1472~1529),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幼明云,子伯安,因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后人称王阳明,谥文成,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不仅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军事家,精通释、儒、道三教,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曾收封为新建伯,后追封侯爵,王阳明是陆王心学之大集成者,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日本、朝鲜都有重要而深远影响,影响中外古今。

  一、天资聪颖,初入仕途

天资聪颖、勤学善思的少年明宪宗成化年间,王阳明生于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父王华。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王华中了状元,王阳明就随父移居北京。《明史》载,王阳明出生时王华为其聊名为王云,但五岁了还不会说话。一位高僧要王华给儿子改名为王守仁。王华照做了,王阳明这才说话。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阳明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骑、射、兵法日趋精通。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王阳明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备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事实上,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明弘治十二年(149),王阳明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

二、远谪贵州,龙场悟道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府修文县治,现为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当驿丞,途中被刘瑾派人追杀,他机智地化险为夷。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地处偏远地带,物产并不丰富,苗、僚杂居。王阳明生活在一种宁静而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历年来的遭遇使其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为人的内心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认识到圣人的光明品质人人都具备,这个光明品质即是良知,想从外面的事物寻找良知是错误的。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三、文治武功,辉煌功业

正德十二年(1517),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民变范围迅速扩至方圆近千里。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正德十三年(1518)正月,王阳明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三月,抵达江西莅任,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七月,王阳明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恩准。十月,王阳明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

      王阳明将去福建剿匪时,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兵叛乱。王阳明积极备战,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先用反间计使宁王不敢攻打南京,乘机做好防守南京的准备。宁王无奈,只得率六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阳明调集八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转而攻克南昌,再回击救援南昌的宁王大军,设伏兵分割击败宁王大军,宁王溃逃。王阳明直追至南康,仿效赤壁之战,火烧宁王的大船方阵。宁王旗舰搁浅,只好乘小船逃走,途中被擒获。王守仁用三十五天时间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

四、功高遭忌,回乡讲学

王阳明屡建奇功,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广收门徒,宣讲“王学”。反对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故明“本心”则明“天理”。王阳明经历过百死千难中的人生,在五十岁时发表“致良知”的宣言:“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是非之心、好恶之心,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良知人人俱有,自圣人以至愚人,无不相同;人人同具良知,人人有个判断是非善恶的自家标准。王阳明死后,他的弟子分裂成七大派,被称为王门七派。

五、大儒辞世,病逝归途

两广役后,王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归途中,他经过江西大余灵岩寺。他在寺中各处游历,进入寺中一位祖师圆寂的房间,只见圆寂老僧的容貌与自己一模一样,并在书案上发现一张字签:“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问君欲识前程事,开门即是闭门人。”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 年1月9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六、心学思想,影响中外古今

王阳明用毕生的精力追求圣贤之路,初入仕途受挫,但意志不消沉。他曾徘徊于佛道之间,后终在儒学中顿悟。王阳明收徒讲学、创办书院、戎马倥偬、平定叛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成就立德、立育、立功三不朽的大家。少年时期聪悟好学,青年时期满怀抱负,中年时期坎坷不平,晚年时期老当益壮,王阳明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王阳明学说的源头是来自孔子的仁学和孟子的心性论,王阳明讲心,讲性,讲良知,讲仁,讲诚,讲修齐治平,讲万物一体之仁、知行合一等等,实际上多得之于孔孟儒学的初衷,继承前人思想提出了“心学”概念,孔孟重人伦亲情,并由此推爱于民物,王阳明把致良知的哲学扩展到万事万物,心学的产生,如漫漫的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内心,也照亮了社会。

      阳明学派的这股清凉之风不仅在明代风靡一时,而且席卷整个清朝,甚至对世界都有较大影响。明清两朝张居正、徐阶、海瑞、曾国藩、林则徐等朝廷重臣,都是王阳明的追羡者,阳明学说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思想影响之大,在日本阳明心学称之为“显学”,成为明治维新的最重要的精神武器,成了明治维新之中传统思想抵制全盘细化的基础,日本的伊藤博文和东乡平八郎,最为尊崇的就是阳明心学,近代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接受欧美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评地继承,在心学的“知行合一”思想基础上,领悟出“知难行易”的思想,心学传入美国是在20世界初,走进欧美人士的视野,并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研究心学越多,人们渐渐发现,阳明很多学说都与西方一些大哲学家们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怖或道德沦有相似之处,王阳明的学说能跨越国界,经历各种磨难后被那卡欧美研究心学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人们渐渐发现,王阳明的很多学说都与西方一些大哲学家门文化体系的人接受并赏识,足以说明心学的可贵与其强大的生命力。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王阳明的肯定,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朝唯一全能圣人,文韬武略,功勋累累,智慧思想影响中外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