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周氏兄弟》

Victory won’t come to me unless I go to it.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关于作者

钱理群,原北大中文系教授,学术上的主攻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周作人等专题研究,在这些领域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讲授的鲁迅与周作人的研究课程,曾长期是最受北大师生欢迎的课程。

关于本书

本书为钱理群1997年在北大中文系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的讲稿,集中了他此前二十年研究鲁迅、周作人的主要学术观点。书中逐一分析了鲁迅和周作人对国民性改造思想、妇女儿童以及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等许多问题的主要观点,清理出鲁迅和周作人思想中的核心线索。

核心内容

一、国民性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三、什么是理想的国民性,怎样造就这样的国民性。

图片发自App


鲁迅和周作人并没有通过专著来建构哲学体系,但他们的思想是有基本命题和发展脉络的完整系统。中国的国民性问题,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国民性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鲁迅和周作人最关注人在中国社会结构和历史中的处境。他们的思考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核心价值,就是必须树立个体的精神自由。

鲁迅一直致力于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寻找新的价值和理想。这个理想被他称为“立人”思想,也就是要树立人的个体精神,这在鲁迅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价值论的意义。鲁迅所探讨的“人”始终是个体概念,与“类”相对应。人的独立存在,不依附于某个家庭、民族、宗教或国家,人的行为要由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自己执行,同时自己负责。鲁迅提出,不能仅仅以富裕程度、科学水平和建立民主体制作为实现现代化文明的标准,只有每个人在精神上自觉,国家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国必须首先立人,尊重人的个性,张扬人的精神。

周作人主要从对妇女儿童、两性、民族文化等具体学理角度对“立人”思想进行了论述。他与鲁迅的不同之处是:鲁迅偏向于强悍的个人精神力量,而周作人认为理想的人性应该是自然人性,建立在现代科学理性的基础上。鲁迅的目标是建立现代的民族国家,而周作人基本只承认“人”和“人类”这两个概念,对人的民族性、国家性都表示质疑,这导致了周作人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叛国行为。钱理群对周作人的研究有一个基本前提:既不认为他做汉奸能够原谅,也不否定他的文化成就。

二、中国国民性中的突出问题有哪些,是怎样形成的

这是鲁迅和周作人最喜欢讨论的话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下:

1. 对生命的轻视

在鲁迅和周作人的描述里,在大一统专制的旧中国,中国人是一个“吃人”的民族。“吃人”具有象征和现实的双重含义,这基于长期漠视生命的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儒家思想将“忠”“孝”等原则置于至高地位,在这种价值序列里,人的生命随时可以为道德原则而牺牲掉。直到辛亥革命、国民政府时期,滥杀现象依然严重。周作人提出,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参与粉饰,甚至有时直接上阵。

2. 奴役现象

中国人的人性结构里,“奴性”和“主子性”是并行的,使人们既肆无忌惮地施虐于人,也心甘情愿地接受虐待。中国人善于从做奴隶中寻找乐趣,加以美化,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奴隶就成为了奴才。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权力结构所导致的权力崇拜。

3. 普遍的“演戏”和“看客”现象

中国人熟悉文字游戏,想、说、做这三个方面之间基本上是分裂的。对于文字游戏的语言传统,周作人从专制权力结构的角度进行了细致分析。看客现象是做戏的另一面,看客们眼中只有娱乐而没有触动。鲁迅认为,这些现象在文化上起源于老庄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和无是非观,也与缺乏坚定信仰有关。

三、理想的国民性有哪些要素,该怎样塑造这样的国民性

周作人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以宽容来保障自由。他认为,每个人的生活、感情和意见都应该受到充分尊重。承认他人的权利,也是维护自己权利的保障。同时,当受到压迫时,绝对不能宽容,但是获得权力以后,应该多讲宽容。鲁迅对国民性的理想更加深刻:他呼吁建立真正的民族自强精神,既要抵抗西方的强权和霸权,又要警惕成为强者后去建立新的强权;要通过解决安身立命的经济问题、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信仰、建立彼岸梦想等途径,逐步化解文化中的奴性基因。鲁迅和周作人都寄希望于未来教育,提倡保护儿童的天性,维护好原有的蛮性和生命力。

金句

1. 在鲁迅的杂文里,“发扬还是压抑人的精神自由”是判断一切问题的基本标准。

2. 奴才的行为模式,是“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奴性十足”。

3. 表面的做戏,表演的人固然不信,听和看的人其实也不信,人人都清楚这种虚伪性,却都在维持游戏规则,并且视之为生存智慧。

4. 自由虽然不能买,但是会被卖掉。

5. 不会做梦的民族没有希望,但不能强行将彼岸的理想搬到现实此岸来。民族和个人的梦想,应该作为终极关怀存在于彼岸,用彼岸照亮此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说周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