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图片发自App


今天看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学习一下说话之道。经常跟人聊天的时候,不管聊到什么都会主动提及自己的事情,有时候莫名会冷场,原来是因为我截断了他人能说的话,每个人都会想表达自己,我争做了主角,让他人无话可说了。以后把要说出口的“我”全部换成“你”,引领她人继续交谈,转换自己的角色,让她人与自己聊天更加的愉快。

除此之外,也常常参与不了别人的话题,嘴拙不知道说什么。现在想想也可能是自己没有真正的参与其中,并不觉得有趣。世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有着他的独到之处,尝试着去发现其中的乐趣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交谈还要注意分寸,不熟悉的人不要太自来熟的去问隐私或者踩他人雷点的事。这需要多观察他人,从他人的言谈中应该能找到一些可以交谈蛛丝马迹。交谈时不要沉默不语,也不要喋喋不休,主动交谈,也留有余地让他人缓冲你所说的话,也可以自问自答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想问题,但这世上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不要轻易说“出我懂你的感受”这种话,他人可能根本不会认同你,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感。

在书中发现一句话: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跟那句“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就是什么样子的”是异曲同工之妙。原来一切都源自于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所说、所做、所看的就是怎样的世界。不用从他人的眼中,从自己的行为就可以自我拆解自己了。感觉有点残忍,我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课程刚开始老师就让我们找一个榜样,可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追寻的榜样…因为我不认识(=_=)有点茫然…

今天还在公司看到一个充满干劲的女孩,特别清晰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为之努力。看到她反思了一下自己,我所有的行为只不过是以为自己踏出了一步,其实还是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幻想着自己进步了,没有真正的走出去之前就根本不算进步了。害怕开口,不主动与人交流沟通,其实看再多的书都没用,不行动,所有的实用技巧都是纸上谈兵、心灵鸡汤。有点觉得现在自己所有的学习都是用时间重复同一个表象,给了自己一个错误的观念。最终自己还是没有突破自己的龟壳。

也许需要换一个方向?有点不清楚了…写着写着也不知道自己在总结什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