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一个新客体的发展视角(四)

四、青春期心理咨询的理论假设

假设一:弗洛伊德性冲动,乱伦复苏VS乱伦禁忌,从而远离父母,去寻求同伴;

假设二:分离个体化,认知成熟,接受了社会期待中的分离状态,从而远离父母,寻求同伴。


20世纪上半叶,青春期并不是大部分精神分析师开展工作的兴趣聚焦点。随着文化的重要嬗变,西方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而导致青春期亚文化的出现。精神分析师也开始对这个年龄的群体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青春期的心理学,目前公认的有两种理解思路,一是有赖于弗洛伊德的观点,他认为,性成熟是推动青春期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弗洛伊德看来,正是性心理发展当中乱伦的潜在复苏以及乱伦的禁忌,推动着青少年远离父母,走向同龄群体,开始在家庭之外重新寻找爱的客体。性冲动的增长导致了乱伦的再现,这便是青少年分离个体化过程背后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另一个视角是在分离个体化过程当中,认知发展和社会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比我们之前假设的更为重要。走向同龄群体以及离开父母,似乎与社会因素和社会期待存在显著的关系,而不应仅仅将其归因于性愿望的高涨。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一个新客体的发展视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