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传统礼仪您知多少会做多少?第二章家庭礼仪第三节友爱同辈┃山伯教育

山伯教育

第三节  友爱同辈

古语有云: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上最难得者兄弟。”前一句并不是说父母永远都是正确的,完全不会犯错,而是说为人子女的对待父母要时刻抱有一颗顺从的心。这些,我们已经学过了。后一句主要讲的是兄弟之情的可贵。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棵大树,父母就是树干,子女则是树干分出去的不同枝条。枝条之间,同气相连,血脉相通。世上之人有亿万之众,同气连枝能有几人呢?所以说世上最难得者兄弟。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但也仍然存在兄弟姊妹相处的问题,因为不是还有堂兄弟、表姐妹等在吗?而且先贤也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兄弟之道本也可以扩展到一般的社交场合。因此,学会与兄弟姊妹等相处之道,对少年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兄道友 弟道恭

    《弟子规》说:“兄道友,弟道恭”。这是兄弟(姐妹、姐弟、兄妹也一样)相处的一般原则。兄道友,是说为人兄姐的对待弟妹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友爱弟妹。另外,兄姐不仅要友爱、呵护弟妹,更要事事为弟妹做表率。因为兄姐的一举一动都是弟妹直接的效仿对象。弟道恭,是说为人弟妹的对待兄姐最基本的原则是恭敬。我们遇到事情,要虚心听取兄姐的建议。

因此,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身份,然后拿这两条原则来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我们做兄姐或做弟妹是否合格?

   二、相互谦让

    同辈相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相互谦让、长幼有序。兄弟姐妹之间相互谦让,也会让父母感到欣慰。否则,就会让父母伤心,是不孝的行为。我们都很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4岁时,就知道恭敬、谦让了。我们反思下自己,碰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食物,有没有想到谦让呢?还是完全不理会别人,只管挑最好的自己来享用呢?谦让,还表现在言行的种种方面。比如,兄弟一起走路的时候,弟弟一般不宜肩并肩地和兄长并行,而是稍微靠后些,这是前面讲仪容时候已提及的。

    三、男女之别

    古人特别注重男女之别,儿童七岁以后,就不再同席而坐,不再在一起吃饭。现代社会大家对此问题比较忽视。在礼仪教育中,加入适当的男女之别方面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像古人做的那么严格。至少小学生达到高年级(三年级以上)时,要注意男女之别,男生不要轻易去动女生的衣物等,女生要注意保持和男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培养并增强学生自我尊重和尊重异性的意识与习惯。

    【礼仪故事】

杨津事兄

后魏时的杨津,家境优越,兄弟情谊笃厚。杨津对待哥哥就像对待父母一样恭敬。他的哥哥叫杨椿,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也已经年迈。他和哥哥一起吃饭时,必先将碗筷递给哥哥,自己先把饭菜调的可口,才请哥哥吃饭。有时候杨椿外出,偶尔在外耽搁了,太阳落山才回来,杨津也一定要等哥哥回来一起用餐。他的侄子们也都恭敬地侍立一旁,听候吩咐,端茶倒水。如果哥哥喝醉了,他就亲自搀扶哥哥回去休息。平时,每天早晚,他都要向哥哥问安。家中有可口的饭菜,一定等哥哥先品尝过,他自己才享用。


为姊煮粥

唐朝的李勣[jì],贵为宰相。他有一位姐姐卧病在床,李亲自下厨,为姐姐煮粥。一不小心,胡子被火燎到了。姐姐劝他说:“家中有那么多奴婢,你何必亲自下厨呢?”李把煮好的粥捧给姐姐,说道:“家中是有很多奴婢。只是我想姐姐已老迈,我也慢慢地老了。以后即使想给姐姐煮粥,怨怕也没有多少机会了。”姐姐听到他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思考与讨论】

1.您在家中兄弟姐妹中的身份是什么?是哥哥/姐姐?还是弟弟/妹妹?

2.您和兄弟姐妹争吵过吗?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经典选读】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须贻同气之光,毋伤手足之雅。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仲篪,谓声气之相应。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患难相顾,似鹡鸰[jí líng]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元方、季方俱盛德,祖太邱称为难弟难兄;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

    氏兄弟,得八龙之佳誉;河东伯仲,有三凤之美名:东征破斧,周公大义灭亲;遇贼争死,赵孝以身代弟。煮豆燃萁,谓其相害;斗粟尺布,讥其不容。兄弟阋墙,谓兄弟之斗狠;天生羽翼,谓兄弟之相亲。姜家大被以同眠,宋君灼艾而分痛: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夷齐让国,共采首阳之蕨薇。虽日安宁之日,不如友生;其实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幼学琼林·兄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规》


编著┃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

绘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宇琪

编辑┃丄学号

来源┃山伯教育ID: ishanbo。专注礼育养育教育资讯。征稿:教育感悟、亲子养育、孩子成长故事、儿童心理、礼貌礼仪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年儿童传统礼仪您知多少会做多少?第二章家庭礼仪第三节友爱同辈┃山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