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最后牛仔的挽歌

      《廊桥遗梦》在影片中对于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发展脉络,有一定的展示,但是许多深层次的精神世界的内涵,靠单纯的画面却是无法展示出来的。仅靠视觉和听觉的表现方式,即使配上恬静优美而又深沉的音乐,以我们平庸俗人的眼光去观察体验,我们也很难体会出男女主人公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和超乎一般人的思想境界所能感知的深邃意境,所以许多观众主要从中看到了出轨和偷情,而看不到什么与众不同的爱情,而在原著小说中的确有比较多的关于男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述。  

        男主人公生活在摄影、诗歌等文学艺术的意境中,他对自然界有细致敏锐的观察体验,对光线色彩、线条、构图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趣,在摄影艺术的实践探索中,在广袤大地上长年的旅途奔波中,对于世界和人生他形成了自己许多深刻的思想见解,艺术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造就了他狂放不羁的个性,他对社会组织持尽可能的疏离态度,所以很难从这个日益组织化的社会中获得丰厚的回报,当然也很难找到一个真正能理解他艺术趣味和生活理念的爱人。他的生活方式朴素简单,却充满着高雅的艺术情调,他尽管如此洒脱不羁、特立独行,但是还是希望得到一个精神伴侣的心灵慰藉。

        女主人公有着比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她喜爱歌剧、诗歌等高雅的文学艺术形式,加之相貌姣好、身姿婀娜,所以具备了与男主人公成为精神伴侣的基本条件。作者还借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发出诘问:为什么不能有更自然的两性关系?以奠定女主人公后来先锋大胆行为的心理基础。

        其实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会知道,男女间如果真可以有自然的、无拘无束的两性关系,其后果会怎样?在两性间的感情中,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往往是女性,顾虑最多的也往往是女性,与其说这诘问是女主人公内心对现实的反抗,不如更像男性为了一已之利对女人成为毫无顾忌、放纵洒脱形象的期待,所以,可以说这诘问根本就是发自于一个男性的内心渴望,这也的确是男主人公的内心渴望。

        然而,现实中的男主人公却自顾自地沉醉于艺术世界,不善于迎合市场和大众心理,他既然抛弃世俗,那么当然也被世俗所抛弃,所以他自称是即将被日益组织化的社会淘汰的稀有动物,是“最后的牛仔”,他所说的牛仔,是一种精神上的牛仔,他以牛仔优游洒脱的精神状态,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他厌倦现代社会的呆板的组织结构,忍受不了没有创造性的机械的工作,所以选择浪迹天涯地四处漂泊,生活清贫却乐在其中,他要找到一个暂时与自己有精神共鸣的人也许并不太难,但是要找到一个愿意一生与他共度清贫漂泊生活的知音则实在是太难了。

        一般的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倾向于世俗的生活方式,女性更希望有稳定的家庭,过着富足、安宁、闲适的生活。所以尽管男主人公的妻子也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不能接受和适应他到处飘泊的生活方式,最终还是选择与他分道扬镳。

        虽然有人开玩笑说,男人们无论18还是80,都是很专一地喜欢年轻的女人,但是,年轻未婚的女孩子,有着大把的青春可以慢慢消磨,有与务实入世的青年才俊结成佳偶的机会,心中还在描摹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梦幻,她们很难对男主人公这样飘泊无根的牛仔大叔真正地青睐和看重,她们又缺少生活的历练和感悟,往往在思想上很难达到他们的境界高度,所以他们的内心就必然倾向于成熟的中年妇女了。

        中年妇女基本都已为人妇,她们的日常都是无休无止地在为儿女、为家庭操劳,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更是为丈夫所控制束缚,所以现实留给这个“最后的牛仔”的机会实在少得可怜。

        但是,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总是在痛苦和无聊的两端之间摆动。作为一个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的论断也许有些偏颇,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活的本质。一个中年的女人,已经得到了普通人生活所需的一切,衣食无忧、夫贤子孝,现实生活的长久满足易使她们渐生无聊,经历了多年婚姻的中年女人,已经从一成不变的平淡生活中感到了厌倦和乏味,少女时代的旖旎梦想于是很容易在她们的心中复活。

        于是在《廊桥遗梦》中,作者给最后的牛仔精心设计了一个完美的计划安排,扫除一个中年妇女身上所有的羁绊与障碍,——一个中年妇女让丈夫把孩子统统带走,于是他终于获得了与她浮生偷得几日欢的机会和可能。


        于是他常年奔驰在原野上形成的那种潇洒气质、他洒脱不羁的艺术家的风度,突然间便给她以深深的吸引,使她原本枯燥乏味的生活顿时间焕发了光彩。

        其实一个人精神世界真正丰富的人,怎么可能浅薄会到相信用短短四天的时间就能深入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爱上一个人,并终生矢志不渝?况且这四天,还要除去不少对交流无效的时间和无效交流的时间,当然这些无效的时间,他们各自的思绪常常萦绕在对方的身上,但是毕竟这思绪还是发自本身,对方其实只是充当了加工自己思绪的佐料而已,许多时候,人们爱上一个人,其实更多地是爱上了自己对对方爱恋和思念的思想。

        也许正是因为她已经经历了多年世俗平淡的婚姻,并且完成了繁衍下一代的任务,已经品尝过了儿女的成长过程带给自己的喜悦和满足,所以已经经历的一切便已不再对她产生吸引力,于是浪漫的天性才在一个浪迹天涯的牛仔身上得以复萌,否则她何以就是那种以到处飘泊浪漫历险为快乐、为生活目的的罕见类型?

        事实证明她的确不是那种罕见的类型,她只能从原本平淡的生活中偷得一段短暂的光阴,用来实现自己少女时期的梦想,事实上他的确只成为了她暗中的一剂调味品,她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付出,没有任何的损失代价,她并没有勇气和他去浪迹天涯,也并非真的想像他一样在飘泊无根的状态中度过一生。

        艺术的梦幻是短暂的,人的生活却是现实的。当她获得了那点梦幻般的浪漫情调以后,便瞬间变得理智清醒起来,她退缩了,于是回归了家庭。

        而仅仅成就这样短短四天的梦幻,得需要多少的机缘巧合;作为一般的女人,需要跨越多大的障碍、冒多大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短暂的《廊桥遗梦》,其实不过是最后的牛仔在狂放不羁的脚步中,偶尔闪过脑际的梦幻中的空中楼阁而已。

        即使女主人公真的有突破现实阻碍的巨大勇气与男主人公结合,那么男主人公追求自由狂放生活方式的牛仔基本特征也就很难继续存在了,女主人公早已看出“可是同我在一起你就不一定能这样做”,只要他们的生活安顿下来,那么这最后的牛仔也就消失了,失去了自由与狂野,那还称其为什么牛仔?《廊桥遗梦》的失落,根本上源自牛仔自由狂放的精神追求与刻板现实的必然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于是,在小说的最后,男主人公的结局是一个更为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住在破败不堪的房屋里孤独终老,走进了“人类进化物种进化的分支的一条死胡同”,完成了一个“最后的牛仔”的最终必然宿命,带着他那刻骨铭心的美好梦幻,化作一缕轻烟消散在《廊桥遗梦》之中。

        无数的人们组成了庞大的社会整体,这个庞大的社会虽然有着磅礴的力量,显示着生生不息的蓬勃的生命力,但其实单从每个个体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其实都是这社会巨大有机体的一个末稍而已,在这种意义上说,其实人人都是最后的牛仔。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那么地偶然和脆弱,任何人的人生都是一个无法回头的旅程,生命的消逝是那么地残酷而无奈,于是人们挣扎着、奋斗着、努力繁衍着,极力地避免走向那进化的末端,无论这个偶然和脆弱的个体,心中有着多么必然的追求自由、追求自我的强烈渴望,他们的孩子也很难适应动荡奔波的生活状态,只要他们想让自已的孩子未来能在社会立足,那么他们就必须要回归循规蹈矩的现实生活。女主人公就是这普通人群中的一个代表。

        梦幻虽美,却往往是空中的海市蜃楼;人心生翅膀,却逃不出现实的手掌。

你可能感兴趣的:(《廊桥遗梦》——最后牛仔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