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

在体育竞技比赛中,有一种战术叫做“防守反击”。其战术精髓在于——狭路相逢先示弱,麻痹对手,稳固防守,然后再伺机反击。这一战术被许多教练视为以弱对强的制胜法宝。

而这种“防守反击”的战术精神,其实可以运用到很多现实场景。比如当你碰到强劲的对手,比如当你遭遇难缠的小人……与其正面对抗,不如先稍作妥协,保存实力,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出手!

当大唐名相狄仁杰遭受酷吏迫害时,他就是这么做的。

被小人盯上

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唐为周。第二年,武则天就将时任洛州司马的狄仁杰提拔为地官侍郎、同平章事,承担宰相职责。

武则天诏见狄仁杰时,问过他一个问题:“你在地方做官时,有人曾在背后诬告过你,你想不想知道是谁?”狄仁杰的回答是:“别人告我,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没必要知道是谁。”武则天听后大为赞叹。

但就是这样一位肚量宽广、不好争斗的宰相,也难免不被小人盯上。

狄仁杰当上宰相不到一年,便遭到了酷吏来俊臣的诬告。

来俊臣,曾经是个地痞无赖,在武则天推行酷吏政治后,他靠着不择手段的告密而获得重用,先后任侍御史、左台御史中丞、司仆少卿。他曾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一旦决定诬陷谁,就群起响应,在微博贴吧到处散布流言,向有关部门投递口径一致的举报材料,让人百口莫辩。同时,他还研制了各种用来逼供的严酷刑具,许多被诬告之人最后都屈打成招……于是短短几年,被其冤杀灭族者达数千家。

公元692年正月,来俊臣盯上了狄仁杰,他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而根基不稳的武则天,只能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方针,将他们统统逮捕入狱。

于是,狄仁杰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严重的一次危机。面对一帮残酷无赖,他该怎么办?

先妥协保命

按照当时的法律,“一问而服者,同首法,得减死”,意思就是,如果一问就招,就相当于自首,可以减免死罪。

向来刚正不屈的狄仁杰,这一次,选择了当场屈服。他说,“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没错啊,我作为李唐王朝的旧臣,就是反对武则天自任皇帝改朝换代!

见狄仁杰认罪如此痛快,来俊臣也就放了心,没有继续对他上刑,对他的管制也放松了一些。

判官甚至来跟他商量,能不能借他的嘴再供出几个“同伙”。狄仁杰严词拒绝。自己认罪可以,但向别人泼脏水的事他是做不出来的。为了表达姿态之坚决他,甚至一头撞向身旁的柱子,头破血流。见此状况,判官也就作罢。

而与他同时入狱的其他几位大臣,由于宁死不屈,遭到了残酷的刑讯。

妙计递冤状

由于酷吏们对狄仁杰放松了管制,狄仁杰得到了为自己申诉冤情的宝贵时间和空间。

他在牢房中,撕下一块被面,撰写了一份冤状,并藏在棉衣服里,对判官说:“天气渐热,我想请家人帮我带回去,把棉花拿掉,改成夹衣。”判官没有起疑,允许了。

狄仁杰的家人拿到棉衣,拆开一看,发现了里面的冤状,于是立即交给武则天。

武则天看罢冤状,召来俊臣前来质问。来俊臣理直气壮地辩称:“我们没对他们用刑,假如没有谋反,怎么会自愿承认呢?”

武则天便派手下官员到狱中查看。

来俊臣事先给狄仁杰等人穿戴齐整,然后让官员入内查看。这个官员本来就惧怕来俊臣,所以只是唯唯诺诺地走了个过场,甚至都没有看狄仁杰等人一眼,便带着酷吏们伪造的《谢死表》,回去向武则天复命了。

武则天得到调查结果,还是有些犹疑,于是决定亲自召见一次狄仁杰。

   

重归宰相位

武则天问狄仁杰,若未谋反,何故承认谋反?

狄仁杰说:“我如果不承认,早已经死于酷刑了。”

武则天又问为何要作《谢死表》,狄仁杰说不是自己写的。武则天便让人拿出《谢死表》,一查,果然是伪造的。最终,在其他大臣的请求下,武则天最终免去狄仁杰等人的死罪,全部贬为地方官。

而后不久,狄仁杰又被重新启用。

在那个酷吏横行、诬告成风的恐怖时期,朝堂上下腥风血雨,朝臣无论忠奸鲜有全身而退。而狄仁杰不仅死里逃生,还重新坐回宰相之位,上演了一场奇迹般的绝地反击战。

任正非:适度妥协的智慧

任正非曾在文章中写道:在一些人眼中,妥协似乎是软弱和不坚定的表现,似乎只有毫不妥协,方能显示出英雄本色。但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偏激的。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当然,方向是不可以妥协的,原则也是不可妥协的。但是,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协,只要它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为什么不能妥协一下?当目标方向清楚了,如果此路不通,我们妥协一下,绕个弯,总比原地踏步要好,干吗要一头撞到南墙上?

面对强敌的压迫,面对小人的纠缠,面对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暴击……迎难而上是勇气,但以退为进,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