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跑全马

        能让马拉松选手坚持到跑完全程42.195公里的强大动力,也许只是一句话。而让一个人成为完整的人,可能也是如此。

      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是一位马拉松选手的哥哥教给他的两个句子: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这便是他的真言。其微妙的含义难以准确翻译。说白了,道理都懂,可用在自己身上,还不一定怎么回事儿。理解需要个过程,也分很多层次。马拉松就让这个过程无限的变长,奔跑让自己的身体运动起来,思绪也慢慢的沉静下来。即使是听着歌曲,也会有自己很特别的思考。奔跑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景和物,会有和平时周遭生活中不一样的感受。

        最近袁凯老师推荐的《干法》我读了,原本会以为,其中会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读着读着,感觉译者翻译出了很多总结式的内容,觉得有些反感。但后来有些观点和译者不谋而合,反感也渐渐地消失了。被分享也是件很快乐的事儿,这对于我们这帮可怜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件好事。我偶尔觉得会很孤独,想象着如果没有文学作品,多少年之后还会不会有灿烂阳光照耀下的油麻地,姐弟俩乘着渔船放鱼鹰打鱼的快乐时光,甚至是用来称呼长辈的舅舅姑姑这类的词还会不会存在。

        又被推荐了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很薄,我是把它听完的。之前有预设可能会因为读到此书而开始长跑,刚开始我不信,可刚刚读了一段,就越发的感觉自己的腿有想迈出家门的冲动。然而,强大的意志力告诉我要把这本书读完,腿还是没有战胜。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很强大的东西,就像杨宁老师说的意识形态那样,它是源自于你内心根深蒂固的东西,很难会受某些外在的,小小的环境改变而改变除非外在过于强大。

        这就让我想到了身体和人本身的关系。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尴尬,虽然没有20多岁初那样的生机活力,但也不至于像年长的人,体力急剧下降。处在日种游离的状态,这种感觉是很奇特的。时而好,时而坏。再加上迟迟不开学,也没有什么一定要迈出家门的理由,索性就变成了宅女。村上春树,之前学日本文学史的时候是,不可避开的一个人,去图书馆也有看到他的一些作品,但也只是浏览的看一看。那时候朋友圈也有人发他的经典名句作为心情或者是心灵鸡汤,却并没有引起我的关注。我很接受B站杨宁老师讲文学理论,甚至是看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都会学着像他课上讲的那样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而不是会完全的投入。往往从中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感受。

        常识让我知道,体力是会随着最初的小婴儿迅速的成长到达高峰期,最后随着时间的流失下降。但至少有些人会在预知某些事情要来临时及时的未雨绸缪,及时止损。有些东西可能在我的脑中有想法,目前我说不出来,就好像养成一个习惯,势必是要破坏一些生活的平衡,重新建立这个平衡可能会,还会改变些什么。



请插入图片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动起来,跑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