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落地服务工程学习心得(一)
全国家风家教第八期加第九期为期一周的家风家教落地服务工程的课在忙碌与充实中结束了。一个月零七天的坚守,在强大的专业渴求和团队赋能下,我跟团队的老师们一起坚持走了下来。结合传统文化,来审视家庭教育,全新的视角,加上线上体验、线下实践家文化的形式,让我们每一个参与的家人,都受益匪浅。今天沉下心来梳理自己的收获。
令我内心触动的钻石
令我内心触动的知识点有很多。其中“情通理自通”“全然的爱用心的陪”“生命即感受,感受即力量,力量即行为”“行为是表象,背后有心思”……每一颗钻石都富有巨大的能量,“学到、悟到、用到”即会让家庭教育落到每一位家长的心地。最令我触动深刻的是“亲子有亲是解决问题的压舱石”身为家长,我们要“全然的爱,用心的陪”。
孩子成绩上不去怎么办——学以致用
有很多家长平日会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总上不去该怎么办?找读大学的堂哥给辅导了,成绩也不见起色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掌握从“怎样干”到“怎样看”的生活智慧。通常家长直接怎么干?家长往往“急于纠错,步步滑落”,家长和蔼可亲的劝告,苦口婆心的教育,千方百计的利诱,声色俱厉的威逼,针锋相对的争吵,鸡飞狗跳的混战,身心疲惫的妥协,无计可施的哀叹,无可奈何的放弃,听之任之的麻木……
一系列的错误处理路径,让家长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成绩上不去应该怎样办呢?首先要明确主体,谁怎么办?谁的问题?谁怎么办?通常家长一般思维是分是孩子考的,孩子考不好,孩子成绩上不去,主体是孩子,应该是孩子该怎么办?
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把孩子给耽误了,孩子成绩没考好,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首先考虑,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办?所以,搞清楚主体很重要。既然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先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孩子如果自己会解决问题,问题的主体人孩子,他不去解决问题,我们去解决问题,我们把他定为问题的话,这个问题肯定得不到解决?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问题的主体是如何让孩子主动想要提升成绩。
很多家长气的要死,给孩子花很多的钱去报补习班,请一对一的家教,但是结果往往成绩还是上不去,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我们在发力,真正的主体孩子,成绩是他考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眼中只盯着事,心里没有人,没有看到这个事情中的主体——孩子,所以就会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眼中要看到事,同时要看到事情背后的主观的这个人。否则,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就像“南辕北辙”的故事一样,如果你没有搞清楚你的目标在哪里,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去相反的方向,那你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的方向,如果看不清楚,就会造成简单粗暴,矛盾对立,问题层出不穷,事情不断恶化。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因为家长没有搞清楚方向,搞清楚主体,就会和孩子产生矛盾的对立,亲子关系会越来糟糕,最后到无法沟通的地步,导致问题不能解决,新问题却层出不穷。
到底应该怎么办——透过现象看本质
应该怎么办?就是要学会应该怎样看?跟着传统文化课程,一直引领家长建立一种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式,教会家长应该怎么去看。
一是要跳出事项,看清本质。如果我们只是盯着事,只看见事情的表相,没有看到背后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像治病一样,如果没有找到生病的根源,我们只是解决了临时的症状,病症没有除根,可能病还会复发。就像部分家长现在遇到的孩子成绩上不去的问题。有所恢复但也很快会反弹回去。
纠起因,是家长没有看清本质,没有从根源来解决,所以导致孩子成绩反反复复,最后到一点也提不上来的现象。
那我们透过现象,首先要明白考试的目的,考试的成绩是为了检验孩子学习成长的状况,而且是阶段性的学习成长状况,它不代表孩子永远的成绩,它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那我们追踪溯源,发展结果。
我们看到孩子的成绩,首先我们要看到成绩背后的这个“人”,我们要根据试卷,分析孩子这一阶段的学习成长的状况,一般拿到试卷,和孩子一起,心平气和的找一找试卷丢分的原因,原因在哪里?追根溯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我们的目标方向到底应该是什么?
学习成长取决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体现在脑力智力,学习动力体现在心力和愿力。家长首先要知道这个成绩是好还是坏,它到底取决于什么?如果结果怎么产生的你不知道,你肯定就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而发力。我们知道了成绩取决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我们要明白这两个力从哪里而来?能力和动力是相互作用的,但学习动力是成长的根源内因。
二是透过孩子,看到成长环境。现在的孩子,正常情况下,脑力和智力相差并不太大,天才是极少有的。除个别智障孩子,在学习脑力和智力方面,孩子的水平是相当的,没有太大差别。最根本的是学习动力的区别。学习动力体现在心力和愿力上。家中有孩子读小学的家长应该了解,心力和愿力是非常抽象,调动起来又有一点困难的。有家长会说,这个孩子心就不在学习上,他根本没用心去学习。那就是“心力”出现了问题,我们跳出事项看清了本质,看事项背后的人,产生结果的主体是孩子,所以我们要透过孩子看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一个是家庭,一个是社会,一个是学校,三个大环境。
首先,家长要反思在家庭里自己的日常行为、思想、心态影响到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内动力了吗?如果孩子平日写作业时,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刷手机或者干一些其他的事情,可能会给孩子产生不好的行为示范。还有一种是,家长没有刷手机,可能在不停的打扰孩子,一会儿问孩子喝不喝水,一会儿问孩子吃不吃东西……家长不停的在打断孩子,这也是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会有影响的不良行为。现在小学很多老师或者家长说孩子专注力不好,其实专注力不好,就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孩子在专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在不停的打扰,造成了孩子的专注力遭到破坏。所以有些孩子写作业坐不住,这就是家长的日常行为,影响到了孩子。
再就是家长的思想,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孩子的三观,都是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所得到所获取的,所以,家长的思想也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如果家长的格局比较小,家长的思想不太积极向上,也会影响到孩子。再是家长的心态,家长的心态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果家长看待问题的一些心态,例如,家长把成绩看的特别重要,对一次的考试成绩,可能就给孩子帖上了标贴,决定了孩子一直都不行。那孩子不光是学习,可能到社会上,遇到一点小事,也会一蹶不振。包括现在有的孩子,轻生的,跳楼的,为什么?因为孩子是个“玻璃心”,内心承受力不强。所以,家长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这个会因每一个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受教育和人生经历和阅历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追根溯源,每位家长打开心门,追问自己,应该就能找到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根源。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有一个什么态度,应该怎样鼓励孩子。
反观自己的家庭的风气氛围(家风),是积极向上的吗?如果家庭成员整体在家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抱怨自己看不惯这个那个,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积极向上的行为。所以,家风也非常重要。如果家风是孩子一回家,就看到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干家务,那整个家庭的氛围又是一个样子。如果孩子回到家,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看电视,或者抽着烟,自己想象一下,这两个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影响能一样吗?孩子的成绩和心态,与家风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同学老师的表现(班风、校风)。如果一个孩子和老师的关系不好,他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吗?如果孩子和同学的关系不好,他每天在学校,他的心情不会好,他有心去学习吗?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每天都和孩子聊聊天,和孩子沟通互动一下,从孩子的言语中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了解孩子,有什么对他造成了困扰,有什么需要我们去引领,需要我们去帮助的,扪心自问,身为家长,你做到了吗?我做到了吗?
了解孩子的日常爱好和兴趣特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信可以让孩子浑身充满力量,去干所有的事情。自信从哪里来?自信就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特长方面来。因为孩子有爱好和特长,他获得在外的一些评价,从而引发他内心的动力,内心的自信。长时间下来,这个孩子内心的能量就会比较满,动力就会比较充足。他自己干什么事,自信心就会非常的强。所以,孩子成绩上不来,家长可以从日常爱好和兴趣特长方面去入手,调动孩子的内动力。
跳出事项,看向事中的人以及周边人文环境的影响。找到原因,看清本质,也就知道应该怎么干。
知道应该怎么干——方向决定成败
问题即答案。搞清楚孩子是学习能力问题还是学习动力问题。如果是学习能力问题,通过导正学习方法得以提升。例如思维导图知识梳理法或者鱼骨支架学习法,对孩子的学习方法都很有效。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果是学习动力问题,通过鼓励激励陪伴得以彰显。让孩子具有生生不息的能量。不要违背培养孩子的初心和目标。总之,方向决定成败,方法决定效率。
关系即力量。动力即能力,能力即效率。如果孩子有内动力,有想改变的心,他肯定能力在不断的提升,能力提升了就可以提高效率。
生命即关系,关系即力量。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关系、亲子关系……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生活。关系即感受,关系和谐了,感受就好。感受好,内外就充满源源不断的力量。浑身充满力量,有使不完的劲儿。所以,感受即力量,力量即行为。内心有力量的时候,我们才会有积极向上的行为,才会主动去学习。
生命自成长。人之初性本善,本性具足,与生俱来。孩子刚出生的是,求知欲特别强,每个孩子天生就具有求欲,就有内外爱学习的本性,为什么后来有些不爱学习了,为什么成绩提不上去了呢?我们就要反思一下自我。凡是人,皆需爱,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需要我们用爱去给他能量,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安心之道就是教育之道。不要不停的唠叨孩子,如果那样,孩子的心能静下来吗?心静不下来有心去学习吗?所以我们首先要安自己的心,安孩子的心。孩子安下心才能静下来,静才能生慧。
所以,安心之道就是教育之道。家庭教育,磨刀不误砍柴工,抓住问题本质,全然的爱,用心的陪。
不要总盯着孩子成绩,接纳目前的不如意,跳出成绩的事,去感受孩子的情。
要看到自己急躁的心情,圆融情绪。永远记住:父母的心智模式就是孩子的原件,是家庭的家风。
事虽不好,亲情不减。平心静气链接亲情,亲子有亲是问题的压舱石。
信任孩子,有需要予帮助,不越位不错位。
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接触了很多家庭教育的课程,此次家风家教结合传统文化的落地服务工程,是真正的让我们家长落到“心地”。如果说以前学的是“方法”,那么此次学习学习到的是“心法”,唯心法可解万法。打开心门,扪心自问,继续“修心”做个真正有智慧的家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