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海湾战争
1991年 1月 16日至 2月 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军队在海湾地区进行了一场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持续 5个半月的海湾危机恶性发展的结果,而海湾危机之火又是由伊拉克侵吞科威特所点燃的。
1990年 8月 2日,位于海湾顶端的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在 9个小时之内占领了南部邻国科威特,并把科威特划为它的第19个省。这一侵略行径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入侵行动迅速作出反应,这固然是出于维护美国在整个中东的利益,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企图通过海湾战争,确立美国在“建立冷战后世界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 6天即 8月 7日,美国布什总统就签署了针对伊拉克的 “沙漠盾牌” 行动计划,下令美军进驻沙特阿拉伯,同时着手组建多国部队。
8月 8日,美国首批调往中东的部队,有第82空降师 1个旅和 F-15型战斗机 2个中队以及海军陆战队一部。到 11月 10日,到达海湾的美陆、海、空军已达 23万人。同时,美国还把最新式的武器也运到了海湾。8月13日以后,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意大利、苏联、孟加拉等国,以及埃及、摩洛哥、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也相继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强大的多国部队大军压境,联合国的经济制裁和美国等国的海上封锁,使伊拉克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在这种情况下, 伊拉克出入意料地树起了“人质盾牌”,以对付美国的“沙漠盾牌”和联合国布置的经济制裁。 8月 18日,伊拉克宣布将美、法、英、日、澳、德等国数千名外交人员、侨民、旅游者集中起来,转移到空军基地、炼油厂、饮水净化厂等军事设施和经济目标区之内。如果美国和多国部队发动进攻,那么这数千人质将成为第一批牺牲品。 伊拉克企图以人质作条件, 迫使美国放弃进攻和撤军,至少达到掩护自己的军队进入全面战争状态的目的。为了避免战争爆发,国际社会紧锣密鼓地进行调解。联合国安理会从 8月 3日到 11月 28日的几个月里,一连通过了 11项决议,企图迫使伊拉克作出让步。但是萨达姆把安理会所有决议都斥之为非法,指责它是在美国的压力下通过的,并且声称要进行一场反对外国军事力量在海湾地区存在的“圣战”。 11月 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678号决议。规定伊拉克在 1991年 1月 15日前从科威特撤军,否则授权联合国成员国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维护、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这项最后通牒式的决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伊拉克顽固立场的愤怒程度,也为美国发动海湾战争提供了合法依据。
自联合国第 678号决议通过后,国际社会都希望在 1月13日多国部队发起进攻最后期限之前,找到一条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渠道。11月30日,美国提出第一个和平建议,邀请伊与之进行直接高级会谈,企图不战而屈“伊”之兵,即使会谈失败,也在政治上争取了主动。伊拉克表示有条件地接受美国的建议,愿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会谈,并于12月 7日释放了全部被扣的西方人质。 但由于美伊在会晤时间上出现分歧、 使会谈前景暗淡,双方加紧备战。随之,国际社会争取和平解决的活动再度频繁、紧张起来。自 12月 4日至 1991年 1月 5日,约旦国王侯赛因穿梭于巴格达和欧洲之间,促使双方对话;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巡回访问欧洲和中东各国,进行调解;南斯拉夫代表不结盟运动,前往巴格达斡旋;伊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在伊斯兰堡会晤,紧急呼吁双方进行和平谈判;法国也再次提出解决海湾危机的和平计划。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没能改变伊拉克不肯从科威特撤军的立场。在各方努力下,美伊终于同意于 1月 7~9日到第三国瑞士举行直接会谈。9日,会谈在日内瓦如期举行。对于是否从科威特撤军问题,双方僵持不下,36个小时的会谈最后不欢而散。 1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飞抵伊拉克,进行了最后的和平努力,仍告失败。
1991年 1月17日,海湾战争终于爆发。海湾战争的一方是包括一个超级大国及其主要盟国的几乎整个西方国家,另一方是一个中等的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相差悬殊。开战前,多国部队在海湾部署72万人(其中美军 53.7万人),坦克3500辆,作战飞机2800架,其中包括 56架 F-117A型隐形飞机和42架 B-52型战略轰炸机,各类舰艇 247艘,其中航空母舰 6艘,并配有“战斧”式巡航导弹。美、英、法等国都把他们的高技术电子设备和最先进的毁灭性常规武器汇集到海湾地区, 使之成了高科技和尖端武器的试验场。 伊拉克驻科威待战区54万人,约有坦克4000辆,作战飞机 750架,舰艇70艘,并沿科、沙与伊、沙边境筑起了长达 240千米的“萨达姆防线”。随着美军进军中东地区,一些原来针对苏联的十多颗太空侦察卫星被调集到中东地区上空,建立了一个能够控制全战区的准确、适用、适时、逼真、信息发布面广、信息渠道传递畅通的侦察与监视系统。开战前 5小时,多国部队对伊进行强烈的电子干扰,美军的发射机用相同的频率发出更强的电波,使伊拉克的通信联络濒于中断,伊方雷达的屏幕不是白花一片,就是显示假目标,难以发现来袭的飞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多国部队于1991年 1月 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40分,开始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海湾战争的空袭阶段。
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向伊拉克的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一百多枚舰对地“战斧”式巡航导弹。接着从沙特、巴林和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数百架飞机,对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六十多个军事目标进行轮番轰炸。战争的第一天,多国部队出动飞机一千多架次。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高技术优势,实行“先炸后攻”的战略方针。第一步轰炸伊后方战略目标,第二步轰炸伊军前沿阵地。经过两个多星期的狂轰滥炸,多国部队基本掌握了制空权。
面对多国部队的强大攻势,伊拉克采取了藏、扰、拖的方针。首先,将大量导弹、飞机、重型武器藏入掩体,设置一些假目标吸引美军轰炸。其次,是用“飞毛腿”导弹打击以色列,企图把这场战争变成阿拉伯同美以的战争,把多国部队及早拖入地面作战,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伊拉克低估了多国部队的空袭能力。持续 38天、近 10万架次飞机的狂轰滥炸。使伊拉克军事力量遭到严重削弱,第一线部队损失50%,第二、三线部队损失 25%,并有 1400辆坦克、1200门火炮、 800余辆装甲车和所有防空雷达被击毁。伊拉克所发射的 “飞毛腿” 导弹,90%为美军“爱国者”地对空导弹摧毁,它通过打击以色列转移战争目标的计划也落了空,成批地转移到伊朗的飞机又被伊朗扣留。
此时,多国部队认为,伊军已失去整体作战能力,准备发起地面进攻。2月19日,苏联提出四项和平建议,呼吁美国推迟地面进攻。22日,又进一步提出了伊撤军方案。美国既不愿拱手把中东政治牌让给苏联,又不愿反伊联盟出现分裂,于是把苏联方案抛在一边,另外提出了一个要求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时限?格林威治时间23日17时。伊拉克只宣布接受苏联方案,对美国条件未予表态。
1991年 2月24日凌晨4时,即美国最后通牒期限过后8小时,多国部队利用空袭阶段的作战效果,向伊军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海、陆、空立体式的地面进攻。多国部队兵分四路,第 1路从海上向科威特东部实施两栖登陆;第 2、第 3路从陆上越过科、沙边境进入科境内;第 4路从沙特越过边境进入伊拉克, 向幼发拉底河包抄, 切断伊军退路。此外,还在伊后方进行伞降。在多国部队的凌厉攻势下,伊拉克的“萨达姆防线”很快就被突破。多国部队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一直摆出东西夹击科威特的架势,但暗地里却把大批军队调到西部沙伊边境。这批部队从西线出其不意地直攻伊拉克南部,包抄了伊拉克的后路,同从南面进攻科威特的部队形成南北夹击伊军之势。伊军由于遭空袭受到严重损失,且又早已断粮并严重缺水,故其抵抗极其薄弱,数以万计的官兵处于被围歼的险境。
26日,伊拉克正式通知联合国安理会,表示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27日,伊拉克军全部撤出科威特。28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中止战斗。至此,空袭38天之后的海湾战争,最后经 100小时的地面较量之后,以伊拉克军队的惨败而告结束。在这次战争中,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有36~38个师丧失了战斗力,伤亡和被俘18万多人,损失坦克3800多辆,火炮2900多门,作战飞机 324架 (含被伊朗扣留的 109架) ,87%的舰艇被毁或遭重创;战争直接损失达 2000余亿美元。美、英军队伤亡和被俘近 3900人,损失坦克 35辆、飞机 63架,美国耗资 600亿美元。其他国家参战军队损失轻微。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局部性战争。美国在前两次战争中惨遭失败,而这次战争由于得到多国部队的支持与合作,终于赢得了巨大的胜利。
这次战争是到目前为止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战争。由于广泛使用现代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因而给战争带来了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等特点。它对国际形势和现代世界军事学术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也必须看到,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地理条件特殊和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展开的,其经验教训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湾战争)